2008-2009賽季NBA總決賽,湖人以4-1戰勝魔術,時隔7年再次獲得總冠軍,而科比也拿到了生涯第四個冠軍和第一個FMVP。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當時的魔術,常規賽2-0橫掃了湖人,季后賽又先后以4-3、4-2淘汰了東部豪強凱爾特人和聯盟第一的騎士,整體實力和表現都非常出色,為何在總決賽卻慘敗給湖人呢?
事實上,首先得重申一個事實:
雖然大比分是1-4慘敗,但從單場比賽的比分和比賽過程來看,魔術算不上慘敗給湖人,甚至只能說是惜敗。
總決賽第二場,庫特尼李錯失空接絕殺,湖人驚險逃過一劫,并在加時賽勝出;
總決賽第四場,霍華德兩罰不中,費舍爾三分追平比分,湖人再次逃過一劫,并在加時賽勝出。
如果這兩場比賽的結果互換一下,那么魔術就是3-2領先湖人,而不是1-4慘敗下來。
所以,魔術總決賽輸給湖人,更多是輸在經驗上,輸在細節的處理上。
湖人這邊,當時的科比和費舍爾都已經是第六次打總決賽了,經驗豐富,而奧多姆、加索爾、法瑪爾、武賈西奇等球員也都在上個賽季經歷過總決賽的洗禮。
而魔術這邊,僅僅是隊史第二次打進總決賽,主要球員不僅沒有總決賽經驗,甚至季后賽經驗都不多。
經驗上的不足,也讓魔術最終與勝利的機會擦肩而過,遺憾出局。
而最明顯的、也是最經典的機會,就是第二場庫特尼李的空接絕殺失敗以及第四場比賽霍華德的兩罰不中,但凡能夠抓住其中1個機會,魔術甚至都能在氣勢上壓制住湖人,系列賽仍有懸念。
那為什么魔術能夠擊敗騎士,卻打不過湖人呢?
主要還是陣容和打法的相生相克。
魔術的特點是什么?霍華德鎮守內線,能攻能守;劉易斯是高個子射手;特科格魯是組織核心;皮特魯斯和庫特尼李都是年輕的3D球員。
這個陣容恰恰不怕騎士的打法。騎士的打法是以詹姆斯為核心,通過詹姆斯對內線的沖擊而獲得外線投籃的機會,而魔術有特科格魯和霍華德的存在,剛好可以適當限制詹姆斯,一旦詹姆斯與其他球員的連線被切斷,騎士進攻就大打折扣了。
而湖人有什么?內線有雙塔拜納姆和加索爾,可以抵消霍華德,外線有科比的中投,一個擋拆后的中投,讓霍華德望塵莫及。
另外還有就是關鍵球的處理。
實際上魔術4-2戰勝騎士,第一場和第三場都是魔術完成絕殺,而湖人4-1戰勝魔術,第二場和第四場都是險勝。也就是說,三支球隊的關鍵球能力是:
湖人>魔術>騎士,這也是湖人戰勝魔術,魔術戰勝騎士的原因之一。
魔術常規賽橫掃湖人,為什么總決賽卻輸了?
常規賽,魔術主場106-103險勝湖人,武賈西奇和科比先后投丟了絕殺和絕平的三分,魔術尼爾森表現出色,16投11中得到了27分。
魔術客場109-103再勝湖人,尼爾森再次是功臣,他第四節5投4中得到了15分,全場18投9中得到了28分。
常規賽與總決賽對比,有2個變化點。
一是尼爾森傷停一段時間,總決賽才復出,與球隊缺乏磨合。但或許是常規賽打湖人的出色表現,讓大范甘迪在總決賽第一場就讓尼爾森復出。
而第一場比賽的轉折點就是尼爾森與主力的磨合。首節魔術的5個主力甚至還24-22領先湖人,次節尼爾森帶領替補也與湖人替補僵持不下,但是第二節后半段,尼爾森與魔術4個主力一起在場,卻被湖人打出了小高潮,半場結束湖人反而領先了10分,第三節打出氣勢的湖人一舉拉開比分,鎖定勝局。
二是阿里扎的首發。
常規賽被魔術橫掃,阿里扎都是替補,湖人首發小前鋒是拉德曼諾維奇和沃頓。而總決賽阿里扎首發表現出色,他對特科格魯起到了不錯的限制效果,而且第四場比賽阿里扎的進攻表現也是湖人能夠“死里逃生”的關鍵。
當然最關鍵的還是前面提到的經驗與細節處理。常規賽魔術兩場比賽都是逆轉,但是到了總決賽卻缺了點火候,而就是幾個回合的失誤,就讓湖人抓住機會,搶走勝利。
那個賽季魔術表現得非常出色,但終究是為年輕買單,在總決賽交了學費。而湖人眾志成城,終于實現了冠軍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