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聚焦 > 綜合 >

他是成語“自毀長城”的由來,曾立下赫赫戰功,因功高震主遇害 世界觀焦點

2023-07-03 18:44:12 來源:頂端新聞

作為我國古代第一軍事工程,萬里長城早在先秦時期就已經開始被修筑,后來歷朝歷代對其不斷進行修繕擴建,最終才形成了如今總長度超過兩萬公里的世界奇跡。盡管被許多人詬病勞民傷財,但長城所具備的防御外敵、傳遞消息、運輸物資等功能也確確實實為歷代王朝邊關的安寧作出了貢獻。

與長城有關的還有一個著名成語,那便是“自毀長城”,這常被用來形容自己削弱自己的愚蠢行徑。實際上,這個成語典故來自于南北朝時期南朝宋的開國功臣檀道濟,他南征北戰立下赫赫戰功,卻也因功高蓋主遭到了宋文帝的猜忌。在遇害之前,他便恨鐵不成鋼地怒斥道:“乃壞汝萬里長城!”

東晉末年,檀道濟生于高平郡金鄉縣,也就是今天的山東省濟寧市金鄉縣一帶。據《宋書》記載,檀道濟自幼父母雙亡,但他奉養兄長、姐姐都十分得體,展現出了與年紀不符的成熟穩重。元興三年(404),北府軍將領劉裕在京口舉兵起義,矛頭直指篡位自立的桓玄,檀道濟在兄長檀韶的帶領下投奔劉裕,并跟隨其擊敗桓玄、進駐建康。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因為作戰有功,檀道濟先是被劉裕任命為參軍,后轉任輔國參軍、南陽太守,還被封為吳興縣五等侯。義熙六年(410),天師道領袖盧循起義,一個叫做郭寄生的人也在作唐縣發動叛亂響應,檀道濟被封為揚武將軍,奉命前去平定。順利平定郭寄生后,檀道濟又四處平亂,他作戰時總是身先士卒,再加上本就極富軍事才能,戰績十分出眾。

義熙十二年(416),后秦高祖姚興去世,已經牢牢掌控東晉朝政的劉裕認為這是出兵北伐的良機,于是率領大軍出征,檀道濟則被其任命為先鋒。當時北方大亂,檀道濟率軍輕松攻克了許昌、洛陽,進而入據潼關,為東晉兵馬最終攻克長安、滅亡后秦打下了堅實基礎。戰后,檀道濟被加封為了征虜將軍、瑯琊內史。

四年后,劉裕正式登基為帝,建立了南朝宋,而作為其左膀右臂的檀道濟則升任護軍,加散騎常侍,又被封為永修縣公。因為稱帝后身體不適,劉裕還委派檀道濟代替自己巡視徐州、兗州、淮南等地,還封其為鎮北將軍,以防備北方強敵北魏。永初三年(422),劉裕去世,其子劉義符繼位,但年輕的劉義符不問政事,于是被權臣徐羨之等人合謀廢黜。

徐羨之等人行動前夜才將計劃告知檀道濟,而為了國家大計,檀道濟也選擇了支持這次行動。于是,次日劉義符被迫退位,其弟劉義隆被擁立為新君,這便是宋文帝。靠著擁立之功,檀道濟進位征北將軍,兩年后荊州都督謝晦謀反,檀道濟將其平定后升任征南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江州刺史。

元嘉八年(431),希望效仿父親劉裕建功立業的劉義隆發兵北伐,但統兵將領到彥之被北魏擊敗,檀道濟臨危受命趕赴前線,這才避免了宋軍遭遇更大的失利。此戰過后,檀道濟進位司空,但宋文帝雖表面上對其大加贊賞,暗中卻對德高望重,幾個兒子又都頗有才氣的檀道濟更加忌憚,擔心檀道濟父子會復刻當年司馬懿父子故事。

元嘉十二年(435),從前就一直體弱多病的宋文帝病情進一步加重,彭城王劉義康此時也提醒宋文帝一旦他去世,恐怕再無人可以制約住檀道濟。一番考量后,宋文帝決意將檀道濟誅殺以絕后患。次年,宋文帝趁著召檀道濟回朝的機會突然發難將其逮捕并交付廷尉審訊。隨后,他在詔書中痛斥檀道濟各種“罪行”,下令將其處死。

檀道濟去世后,宋文帝又在皇位上坐了十七年,但缺少良將的他不但再也沒能發動大規模北伐,反而還因為北魏不斷南下而只得被動防守。這段時期,南朝北方邊境久經戰亂,被司馬光評價為:“自是邑里蕭條,元嘉之政衰矣。”元嘉三十年(453),宋文帝被太子劉劭殺害,以一種相當凄慘的方式結束了自己三十年的統治。

作為南朝宋的開國功臣,檀道濟可謂勞苦功高、勤勤懇懇,盡管如此,宋文帝還是出于鞏固統治的需要將其誅殺。所幸在含冤身死的三百余年后,唐德宗將其請入了武廟,成為其中六十四員良將之一。總的來說,宋文帝因無端猜忌而誅殺檀道濟實屬失策之舉,也確實相當符合“自毀長城”這個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