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聚焦 > 綜合 >

港影:《內幕》,麥兆輝單飛作品的迄今最強陣容,可堪扭轉頹勢?|當前報道

2023-06-25 16:33:07 來源:唐淚

「在文字中證道。——唐淚」


(資料圖片)

麥兆輝得名于《無間道》。

但當年驟得大名,他第一個應該感謝的人是劉偉強。

換句話說,如果沒有劉偉強,這部聲勢驚天的《無間道》,很可能成為淹沒在眾多香港警匪電影當中的一部無名之作。

這個觀點,可從麥兆輝的單飛與聯合導演作品的對比中,得到印證。

而在《廉政風云》和《檢察風云》口碑、票房雙撲之后。

他獲英皇投資,再次炮制出一部《內幕》。

并請來郭富城壓陣。

昔年,麥兆輝在香港演藝學院演員系畢業。

之后一邊做副導演,一邊演戲。

但兩條路都走得并不順利,既因外形限制做不了偶像派演員,也沒能蛻變成戲骨,同時雖然以副導演身份參與了不少小成本電影,卻始終沒能脫穎而出。

直到1998年,他開始獨立執導電影,但連續五部電影下來,仍然波瀾不興,甚或自己都已經意興闌珊,準備改行。

而他與莊文強的早年電影生涯,其實在某種程度上,可以作為很大一部分香港電影人的代表,也即在影壇蹉跎時日,始終不見突出,卻也不舍放棄。

原因不難揣測。

一方面是個人能力限制,以幕后電影人而論,香港影壇有很多驚才絕艷的人物,諸如徐克、譚家明、嚴浩、許鞍華、林嶺東、杜琪峰、王家衛和陳可辛、劉鎮偉,乃及劉偉強、陳木勝、林超賢、王晶等人,他們也占用了絕大部分的名聲、地位和資源。

與這些人同臺競技,顯然很難討得到好。

另一方面則是眼界、渠道和膽量。

這個問題早就探討過,對于麥兆輝和莊文強而論,他們一向的思路是“保險”,換句話說,沒有膽量、眼界或者渠道去邀請那些具有頂級商業價值的演員坐鎮,轉而只能考慮所謂的“中級制作”,也即邀請那些名氣小一些、片酬低一些的演員加盟。

尤其是單飛作品。

即便在《無間道》大爆之后。

麥兆輝單飛的一部《賊狼》,也只敢啟用陳小春和方中信這樣的陣容,而莊文強在與麥兆輝聯合執導了三部電影之后,第一部單飛作品《飛砂風中轉》,同樣選擇了陳小春和鄭伊健。

陳小春歷來不是大制作的演員人選,而鄭伊健早已不在巔峰。

這種陣容的上限和受關注度,一眼可見。

所以顯而易見,“不冒險”的念頭,對他們而言可謂根深蒂固。

直到2014年,二人合作拍畢電影《竊聽風云3》,莊文強將一個早就想拍的劇本撰寫完善,鑒于角色在表演上的難度,他向郭富城遞出了橄欖枝,而郭富城則“買一送一”,為這部電影邀來了周潤發,演員陣容的規格直線拉滿。

一部《無雙》,令莊文強一飛沖天。

但就是在這樣的示范效應下,麥兆輝的第七部單飛作品仍然走了“中級制作”的思路,請來劉青云和張家輝,炮制出《廉政風云》,香港票房僅3136萬,內地堪堪過億。

票房與品質表現,當然并不完全由演員決定。

但擁有頂級商業價值的演員,有能力令一部品質和商業觸感都無懈可擊的電影魚躍龍門,比如《風云雄霸天下》、《無間道》、《投名狀》、《寒戰》和《無雙》。

這是毋庸置疑的案例。

當下而論,「麥莊」組合的單飛已成定局。

自《竊聽風云3》之后,莊文強執導了《無雙》和《金手指》,又有一部博納投資的上海灘傳奇故事《梟雄》待啟,麥兆輝則繼《非凡任務》、《廉政風云》和《檢察風云》之后,拍畢《內幕》待映。

撇開越飛越高的莊文強不談,麥兆輝此次終于啟用頂級大咖。

這部《內幕》,由郭富城領銜,另有任達華、吳鎮宇和方中信助陣,算得麥兆輝單飛之作的迄今最強陣容,可堪扭轉頹勢?

這個問題當然很難講。

而在《無雙》上映之后,莊文強講過這樣一番話,“以前跟他合作的時候,一個反轉,兩個反轉,他就受不了。”這里的“他”指的是麥兆輝,而莊文強形容拍《無雙》這種單打獨斗的感覺,是“會孤獨一點,但是會放肆一點。”

這兩句話雖然簡單,但信息量不小。

換言之,麥兆輝的風格,相對而言較為直接樸實、硬橋硬馬,但缺乏奇巧機變。

可謂拙樸有余,靈動不足。

而他又似乎尤其偏愛金融犯罪、律政題材。

前有《竊聽風云》系列,后有《廉政風云》、《檢察風云》及這部《內幕》。

這當然也無可厚非。

比如莊文強其實也一樣,他繼《無雙》之后開拍的《金手指》,也同樣是這個方向的題材劇情,區別只在于投資規模和演員陣容的拉滿,以及場面和視野或更為闊大。

電影《內幕》的梗概早已揭示。

濟拔堂一年一度的晚會上,財務總監楊滔突然離奇吊死在舞臺上。同一時間,濟拔堂內部有2億巨款不翼而飛,大律師馬迎風與警長柯定邦組成臨時拍檔,在暗流洶涌之中,試圖竭力揭開隱藏在背后的層層內幕,還社會以公義。

郭富城在電影里飾演馬迎風,是一個大律師兼跆拳道高手,吳鎮宇飾演柯定邦,一個略帶喜劇色彩的警長,而任達華一開場就“領盒飯”。

港式商業電影的罪案、槍戰、動作,這些元素倒似乎一應俱全。

向郭富城遞出橄欖枝,算是麥兆輝單飛之路的跨前一步,而作為一個演技能力過硬、爆發能力極強的商業演員,郭富城當然有壓陣的能力。

但以香港影壇而論,這個陣容尚未臻至頂級,再加之若沒有更強的后手,任何陣容皆不足以“變廢為寶”,早年例子不談,《風再起時》、《斷網》甚至《別叫我“賭神”》都是例子。

所以電影的前景并不明朗。

世事如棋。

棋差一招與棋高一著,時時上演。

電影本身是紛繁世象其一。

勝負皆有其理。

而宿命早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