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聚焦 > 綜合 >

兩代人接力找尋烈士安葬地

2023-06-24 06:41:26 來源:燕趙晚報


(資料圖)

市民馬劍展示爺爺馬朝泉的《革命烈士證明書》。

“如果我爺爺在世,今年都103歲了,不知道爺爺曾經的戰友是否還有健在的,或者哪位戰友的后人聽說過爺爺安葬地的事情,哪怕有一絲希望,我們全家也會竭力找下去。”6月23日上午,在石家莊市長安區北二環附近的一處辦公樓里,市民馬劍對記者說。

馬劍介紹,他爺爺叫馬朝泉,1920年生于四川省巴中市通江縣泥溪鄉梨園壩村。1933年,馬朝泉參加紅四方面軍,隨紅軍過雪山、草地,到達陜北,隸屬紅軍31軍91師。紅軍改編后,馬朝泉所屬部隊為八路軍129師386旅771團(團長徐深吉)。1937年,馬朝泉跟隨部隊到達冀南,成立青年縱隊。1939年,771團調歸129師獨立旅(后改為新四旅)。該旅南下時,馬朝泉根據組織安排,留在冀南二分區工作,歷任冀南寧南縣縣大隊特派員,任縣縣大隊副政委、大隊長等職,之后任117團政委。1947年,馬朝泉參加豫北(河南北部)戰役。

“1947年3月,我爺爺應該是在河南省新鄉縣犧牲。”馬劍說,年輕時,爺爺因為負傷曾來到河北省新河縣西李家莊大隊接受治療及休養,在此期間,爺爺與奶奶宋淑真結婚。

“烈士證明書上寫著爺爺當時的職務是團政委,犧牲地點注明是在河南新鄉馬廟村。我父親曾親自到那里找過,就是沒找到。”說著,馬劍向記者展示了由有關部門頒發的《革命烈士證明書》。早在1958年,馬劍的父親馬長征就開始尋找馬朝泉的安葬地。“我父親陸續給爺爺所在部隊、通江縣民政部門等許多部門去信詢問。之后,我父親又根據回信找其他部門咨詢,多方打聽、輾轉多地,爺爺的安葬地仍杳無音訊,直至1994年,父親去世。”馬劍回憶。

“我家至今還有很多父親手寫的書信,這一封封書信承載了父親太多的希望,可父親最終還是帶著遺憾離開了人世。”馬劍說,遵照父親臨終囑托,這些年,他多方打探消息,還到河南新鄉甚至新河縣附近的幾處烈士陵園尋找,均沒有結果。2017年,馬劍聽朋友說,在豫北戰役中犧牲的部分戰士很可能葬在了河南安陽,他就立刻跑到了安陽尋找。然而,無論是在當地民政部門還是在當地的烈士陵園,馬劍都沒有找到關于爺爺的任何有效線索。

“真希望有爺爺所在這些部隊的戰友或者其后人,能提供一些關于爺爺安葬地的有效線索。”馬劍說。如果有曾經在這些部隊的戰友或者其后人,有認識馬劍的爺爺馬朝泉的熱心人,歡迎提供有關線索。大家可以直接與馬劍聯系,聯系電話:13383290198。

文/圖 燕趙晚報融媒體首席記者 劉琛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