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部近日向媒體通報了2023年5月和1—5月全國環境空氣質量狀況。5月,全國339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平均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為88.3%,同比上升3.1個百分點;PM2.5平均濃度為23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4.5%;PM10平均濃度為46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4.5%。
其中,5月168個重點城市中,四川省綿陽市出現嚴重人為干擾,位列倒數第1位,河北省唐山市、廊坊市排名出現下滑,分列倒數第2、3位,值得關注。
01綿陽連續兩個月出現嚴重人為干擾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據生態環境部通報,5月,168個重點城市中,???、拉薩和黃山等20個城市空氣質量相對較好(從第1名至第20名);綿陽、唐山、臨汾和廊坊(含并列)等20個城市空氣質量相對較差(從倒數第1名至倒數第20名)。
1—5月,168個重點城市中,海口、拉薩和舟山等20個城市空氣質量相對較好(從第1名至第20名);綿陽、咸陽和西安等20個城市空氣質量相對較差(從倒數第1名至并列倒數第18名)。
2023年5月168個重點城市空氣質量排名前20位和后20位城市名單。圖源:生態環境部微信公眾號
2023年1—5月168個重點城市空氣質量排名前20位和后20位城市名單。圖源:生態環境部微信公眾號
5月和1—5月168個重點城市空氣質量后20位城市中,位于西南地區的綿陽市同時出現在倒數第1位,這在近年來生態環境部公布的重點城市空氣質量排名中并不多見。
生態環境部在通報中注明了其處于倒數第1位的原因,“4月和5月出現嚴重人為干擾,對相應月份六項污染物濃度進行了最大值替代處理。”
6月13日,綿陽市召開重點單位排污、監測數據弄虛作假專項整治工作會。會議要求,要提高認識,嚴守底線。省市對嚴防人為干擾、提升監測數據質量工作三令五申,全市上下要高度重視,深刻認識人為干擾自動監測的嚴重危害,汲取教訓、嚴守底線,堅決杜絕生態環境治理形式主義。
無獨有偶,類似人為干擾情況,在去年湖北省荊州市也曾發生。因疑似造假,荊州市2022年8月的各項數據分別以一年內最差數據來替代。也就是這一個懲罰措施,讓荊州市8月的數據直接“斷崖式下降”,也連累其全年數據成為倒數第3(2022年1-12月168個重點城市空氣質量排名)。
環境監測是保護環境的基礎工作,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支撐。5月29日,生態環境部召開5月例行新聞發布會,生態環境部生態環境監測司副司長蔣火華表示,個別地方依然存在人為干擾環境質量監測站點、篡改偽造監測數據等弄虛作假行為。下一步,將持續打擊重點排污單位自動監測數據弄虛作假環境違法犯罪行為。
02唐山、廊坊排名出現較大下滑
5月168個重點城市空氣質量后20位城市中,北方城市占了絕大部分,共有17個城市在后20位之中。其中,河北省占比最多,有5個城市位列后20位,分別為唐山市倒數第2位、 廊坊市倒數第3位、石家莊市倒數第8位、保定市倒數第11位、滄州市倒數第15位。其中,與4月相比,唐山市排名下降16位;廊坊市4月不在后20位城市中,5月直接位列倒數第3位;石家莊市、滄州市與4月相比排名均出現較大下滑。
除河北省,山西省和山東省分別有四地進入后20位,在數量上僅次于河北省。同時,5月,山西省、河北省、山東省三省省會城市均出現在后20位城市中。
近年來,北方地區省會經常出現在空氣質量排名后20位城市名單中。2021年5月168個重點城市空氣質量后20位城市中,太原位列倒數第1位、石家莊倒數第4位、濟南市倒數第16位;2022年5月168個重點城市空氣質量后20位城市中,太原位列倒數第1位、石家莊倒數第4位;汾渭平原省會城市、陜西省西安市在今年1—5月168個重點城市后20位中位列倒數第三位。
2023年已經過半,對各地來說,意味著時間過半、任務過半。排名出現下滑的城市需要多努力,奮起直追,不斷改善環境空氣質量;排名靠前的城市也應繼續保持工作力度,為下半年工作打好基礎。
(透視社綜合中國環境報、生態環境部微信公眾號報道)
編輯:李煦、廖明娟(實習)
校對:李旭穎
審核:龔紫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