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齊魯網·閃電新聞6月21日訊 近日,在端午節來臨之際,來自幾內亞、孟加拉、乍得等國家的6位臨沂大學外國留學生走進臨沭縣蛟龍鎮和曹莊鎮,賽龍舟、縫香囊、包粽子,體驗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
活動當天上午10時許,外國留學生來到臨沭縣龍潭水庫,體驗龍舟比賽隊員日常訓練。隨著一聲聲“嘿,嘿,嘿”整齊劃一的號子聲、擊鼓聲響起,他們登上龍舟,手持槳板,龍舟在水面快速前進………“非常好,能來這里太棒了,很享受,劃船的時候學習到了很多, 很好。”體驗完龍舟訓練后,外國留學生達也興奮地說道。
活動當天下午14時許,外國留學生們來到位于臨沭縣曹莊鎮朱村旅游景區內,與穿著傳統漢服的當地群眾一起縫制香囊。香包最早稱容臭,屈原《離騷》中有“扈江籬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當時的香料是辟芷、秋蘭。在明朝仍有容臭的稱呼。外國友人在老師的指導下,只見他們拿出裁好的布頭,熟練地穿針引線,然后將香囊里裝入艾草、霍香、澤蘭、丁香、白芷、石菖蒲等,很快一個香囊外形就做好了。
收起香囊,端上提前泡好的糯米、粽葉,拿來一包包甜棗、綠豆、肉粒等。留學生們在當地村民的指導下開始學習“包粽子”。選兩三片粽葉,將這些粽葉錯開折疊,把粽葉折疊成漏斗形狀,然后在這個漏斗中先放一小半糯米,再放幾粒甜棗,隨后再放點糯米把甜棗蓋住………不一會兒,一個個形態各異的粽子在留學生手中應運而生。隨著時間流逝,包好的粽子被煮熟,端在桌上放在盤里,粽子的香氣撲面而來。“感覺很好, 這里的一切對他來說都很新鮮,尤其這個粽子很美味,雖然制作的不熟練,但是非常好吃”外國留學生孟巖表達了喜愛之情。
這次活動為外國人了解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搭建了平臺。據了解,臨沭縣將常態化開展“走讀山東|外國友人感知體驗臨沭”系列活動,邀請不同國家的外國友人前來感知體驗臨沭獨特的風土人情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更好地講好臨沭故事、傳播臨沭形象。
閃電新聞記者 李春曉 通訊員 袁洪華 陳新 胡順曉 陳鋒 臨沂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