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近年來,六安市裕安區積極探索黨建引領鄉村治理新模式,推深做實“板凳會”黨群議事制度,進一步創新鄉村治理方式、完善鄉村治理體系、提升鄉村治理溫度,讓議事“小板凳”成為匯聚鄉村治理“大合力”的重要載體,推動形成團結穩定、和諧向上的鄉村治理新面貌。
創新鄉村治理方式,精準定位“聚民心”。制發《關于進一步推深做實農村“板凳會”黨群議事制度的實施意見(試行)》,搭建起干部、黨員、村民代表、群眾四位一體的黨群議事平臺,推行“三五三”農村“板凳會”工作法,即3個步驟做好會前準備、5個環節規范會議程序、3項制度保障內容落實,將“板凳會”定位為全區各級黨組織創新鄉村治理的重要方式。村級黨組織是召開“板凳會”的責任主體,鄉鎮包村干部列席參加“板凳會”,黨員群眾圍坐一起學習宣傳黨的二十大精神、部署村內重要事務、化解群眾糾紛矛盾、開展鄉風文明評議等,拉近黨群干群關系,將“干部干群眾看”轉變為“干部帶著群眾一起干”,調動群眾廣泛參與村級事務的積極性、主動性。“板凳會”召開時間、地點、方式靈活性強,隨著工作內容、村情實際隨時召開,田間地頭、莊前院后、農戶家中均可作為會場。今年以來,全區已組織召開“板凳會”5000余次,覆蓋黨員群眾60000余人次。
完善鄉村治理體系,規范制度“聽民意”。鄉鎮黨委將推行“板凳會”黨群議事制度納入重要工作日程,黨組織書記是“第一責任人”;并因地制宜制定召開計劃,針對人口密集村、外出務工人員較多村,交通不便利村,積極探索“板凳課堂”“云上板凳”等新途徑新方法,提高召開“板凳會”的針對性、有效性。“板凳會”由村級黨組織召集,按照學習宣傳、通報工作、提出議題、醞釀商議、形成意見“五步工作法”進行。在會議召開前2日,通過村務公開欄、黨務工作交流微信(QQ)群等渠道發布消息,公布召開會議的時間、地點、主題以及參加(邀請)的人員等信息,并廣泛向群眾征集問題建議。區委組織部建立定期督導制度,每季度派人列席參加部分村“板凳會”,結合基層黨建調研開展督查檢查,對重視不夠、組織不力、效果不明顯的單位,及時下發工作提醒函或進行約談問責。
提高鄉村治理溫度,破題解難“排民憂”。堅持“有問必答、有事必辦、有困必幫、有訴必調”的原則,將“板凳會”開在村組一線,就近聯系群眾、融入群眾、服務群眾,將群眾關心的求學就業、看病就醫、民生社保等問題收集在一線,在“家門口”解決群眾“天天有感的關鍵小事”,減少了群眾反復跑、多次跑的負擔;對于不能立即解決的“牽腸掛肚的民生大事”,村級黨組織認真做好解釋說明,并建立清單臺賬、明確責任人、工作措施和完成時限,報鄉鎮黨委辦理協調,確保“板凳會”開出實效。“板凳會”按照“群眾提出、共同商議、共同研究、共同實施”的方式,讓群眾真正參與到鄉村治理中來,充分激發村規民約和村民公約等治理機制的功能效用,形成一股來源于基層、富有人情味、讓群眾信服的“有形力量”。截至目前,已通過“板凳會”收集群眾問題訴求151件,其中138件已妥善解決,13件正在協商辦理。
責任編輯:陳珺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