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群山、溪水、清風、鳥鳴……臨安的“天目疊翠”靜若處子,也“動如脫兔”。
這里的“一湖兩山兩源”滋養了騎行、攀巖、登山、漂流、滑雪、帆船、皮劃艇、熱氣球、森林瑜伽、尾波沖浪、草地卡丁車、露營+飛盤、越野UTV等時尚運動,被不少運動達人稱為“長三角潮流運動地”。
(資料圖)
今夏,我們推出“潮”動臨安,帶你走近臨安的那些潮流運動。
今天推出第四“潮”:攀巖
夏日攀巖也清涼
“龍門秘境”有個水上攀巖基地
攀巖,是杭州亞運賽事之一,它的主場在紹興,靈魂卻在臨安。
為什么這么說?
在臨安“龍門秘境”,有華東地區最大的自然野攀勝地——海拔米的獅子山,有遠近聞名的“中國攀巖小鎮”——高虹鎮龍上村,還有盛夏攀巖也清涼之地——水上攀巖基地……
體驗過攀巖的人不少,但嘗試過水上攀巖的還真不多。
綠水青山間,“龍門秘境”的水上攀巖基地自帶高山森林和清澈溪水“雙Buff”的清涼,無需過多裝備,甚至會游泳的男生只要穿著運動短褲、運動鞋就能“赤膊上陣”。
繞過溪水,從山體一側的人工巖壁小門出發,踩著巖點一躍而上,在一系列的抓、摳、拉、推、蹬、跨、掛、踏中,選擇最佳路徑登頂(距水平面約四五米),哪怕不慎跌落也不會感到害怕,反而嬉笑著躥入涼快的水潭,消去夏日攀巖的暑氣和汗水。
不會游泳也無妨,身上的救生衣和一旁的救生員讓“旱鴨子”都能暢享水上攀巖的樂趣。
早在2019年,第一屆中國臨安獅子山攀巖節開幕之際,水上攀巖就閃耀全場,近200名中國、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國家的攀巖愛好者在水上攀巖基地決一高下,小伙登頂后還會主動來個“五米跳臺”跳水,濺起大片水花,連姑娘們“哐當”落水也毫不羞澀,一個轉身化作水潭里的“美人魚”,優雅地游上岸。
此后每年,中國臨安獅子山攀巖節就成了華東地區最負盛名的攀巖節慶之一,“龍門秘境”的設施也逐年完善:越來越多的精品民宿讓運動員們有了更好的休憩地,水上攀巖基地一側的親水平臺提供了雅座、帳篷、精釀啤酒、燒烤、美食、音樂、……賦予這項潮流運動“潮”生活,也受到越來越多的游客青睞。
“每年4月份開始,就經常會有攀巖愛好者、體驗家庭自駕來我們的‘中國攀巖小鎮’攀巖,到了暑假,水上攀巖更是成為最大熱潮。”龍上村攀巖基地負責人、“天巖體育”掌門人張天志說。
水上攀巖是樂趣
獅子山攀巖才是挑戰
張天志,臺州人,他的攀巖之旅可以追溯到14年前。那時他還在浙江農林大學就讀園藝專業,相比平日為伴的花花草草,他更加熱愛懸在空中的運動,而被譽為“峭壁上的芭蕾”——攀巖,讓他入迷。
讀大一時,張天志加入了學校的攀巖隊,在教練的帶領下,攀巖隊經常外出尋找天然巖壁來鍛煉,在這過程中,他初次邂逅獅子山。
獅子山因山頂形似雄獅而得名,山體險峻、氣勢磅礴,是華東地區最具挑戰的戶外攀巖基地。從山腳進入,潺潺小溪在山間流淌,沿途的花草樹木爭相競艷,小徑往上,穿過層層密林,便能看到藍天白云與茂密的樹木交相輝映。登上山頂,整個龍上村的美景盡收眼底,晴朗的日子,蔚藍的天空與青山相映成趣,陽光灑在山巔,金光燦燦。
初次登頂,獅子山的美景和陡峭巖壁就深深吸引了張天志,畢業后,他先后輾轉臺州市、杭州市和省攀巖隊擔任教練,但始終對獅子山念念不忘。后來,他與昔日的校隊隊友甘計叢共同創辦了“天巖體育”,在全省各地進行培訓、帶隊,舉辦攀巖主題夏令營,成為攀巖運動的全職推廣人。
同時,獅子山攀巖路線的開發,得到了國內外開線名人的支持。
加拿大攀巖達人Joe(大石頭)就是其中一位。初到獅子山,“大石頭”就被獅子山的魅力深深吸引了,在他看來,獅子山質地堅硬的花崗巖是完美的攀巖巖壁,各種難度系數的攀爬路線充滿不同挑戰,而登頂后俯瞰山谷的美景,又充滿了東方韻味。
截至目前,“大石頭”帶領各國攀巖達人已經在獅子山開辟了200多條攀巖線路,推動獅子山真正成為了長三角攀巖愛好者的“攀巖天堂”。
臨安攀巖,不止于山野
走進今天的龍上村“天巖體育”攀巖館,映入眼簾的是一整面人工巖壁,巖點、賽道一目了然,邊上手套、安全帽、安全繩等攀巖工具一應俱全,而合影墻上,張天志的學員們一個個笑得自信、陽光、燦爛。
這些攀巖學員來自五湖四海,其中上海占比最多,特別是幾所國際學校的學生都會趁著假期,陸續結伴來這里上山攀巖、徒步,享受自然教育。
“也有‘全家總動員’的,外國友人、國內愛好者都有專門為攀巖自駕來的,德國的洪和睦(中文名)就是我們的老朋友,每年他都會帶著妻子、兒女從上海自駕過來,在‘中國攀巖小鎮’小住幾日,登山攀巖。” 張天志說。
為什么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喜歡攀巖?
在張天志看來,攀巖是一項被賦予 “永不言棄,勇往直前”精神的極限運動,正如攀巖勵志電影《黎明墻》中傳遞的“面對逆境中的勇氣,以及敢于挑戰自我的決心”一樣,是一個不斷挑戰、征服、突破的過程。? ?
“當代人越來越重視自然教育,從2015年創辦‘天巖體育’至今,我們已在全國累計為超過10萬人次提供培訓、研學、夏令營等各種攀巖服務。” 張天志說,如今“龍門秘境”攀巖基地,已開發出攀巖、巖降、溯溪、探洞、徒步登山、水上攀巖、天石灘穿越、攀樹等多項戶外運動培訓項目,讓這片華東攀巖勝地更“出圈”了。
事實上,臨安的攀巖熱潮不止于山野,也在城市中吸引著更多人的加入,最多的就是室內攀巖場館。
“從前,學校里只有一個攀巖愛好者自發搭建的小型攀巖館,2018年后,學校正式建了一個大型攀巖館,讓身邊的攀巖氛圍更濃厚了,許多同學一天兩練、甚至三練,連老師們也會帶著孩子參與其中。”浙江農林大學的大二學生、校攀巖隊隊長黃濤說,他們的校攀巖隊已經吸引了近百名同學加入。
“作為一項戶外極限運動,臨安攀巖的精髓在龍上村‘中國攀巖小鎮’,但浙江農林大學、青山湖寶龍廣場、高虹小學、臨安文體中心也有不少室內攀巖館,適合不同區域的人群隨時攀巖,挑戰不同難度,這也讓攀巖這項運動不再離人們的生活那么遙遠。”臨安文廣旅體局相關負責人說。
一起來聆聽臨安攀巖達人代表的亞運心聲
“天巖體育”掌門人 張天志:
“更快、更高、更強,剛好也是攀巖比賽速度、難度、攀石項目中運動員們的比賽目標。迎接亞運、挑戰自我、攀上新高度,杭州加油!”
攀巖指導員? 姜元值:
“攀巖從來都不是戰勝某一塊地方,而是戰勝自己。喜迎亞運,華夏永泰。”
中國青少年營地指導員? 甘計從:
“攀巖是人與巖壁的較量,人與地心引力的較量,人與自己的較量。每次攀爬都是和自己的一次對話,克服內心的恐懼,減輕生活的壓力,培養彼此之間的信任和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迎亞運,奮進正當時,一切皆有可能!”
攀巖愛好者 胡任:
“攀巖對我來說,是業余愛好,更是生活方式。于外,是刻苦訓練,不斷追求更好的自己;于內,是自我修煉,不斷與自身欲望和外部世界和解。喜迎亞運,共筑健康,見天地、見眾生,見自己。”
浙江農林大學攀巖隊隊長 黃濤:
“攀巖運動有兩種挑戰:一是對自己的挑戰,一個克服自己心理恐懼和突破身體極限的過程;二是對自然和高度的挑戰,玩攀巖要有一種挑戰自然,敬畏自然,勇攀高峰,不斷向上的精神。希望亞運會的舉辦對內能文明國人的精神,強健國人的體魄,對外彰顯大國風采和底蘊。”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