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大眾網記者 馬新怡 東營報道
6月29日上午,2023年“東營區·城市發展”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第四場勝園街道專場舉行,向大家介紹了近年來勝園街道推進高品質現代化城市建設的相關工作并回答記者提問。
發布會上,勝園街道黨工委委員、辦事處副主任尚國慶介紹道,2023年是加快高水平現代化強區建設的關鍵之年,勝園街道堅持以聚焦產城融合抓改革創新,積極服務高新區,全面激活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動能,實現園街一體化發展。一方面,加快推進城市更新,勝園街道棚戶區改造項目祥泰小區分房工作已圓滿完成,勝澤園?現河生活港主體建設即將投產,勝澤園?祥悅金街正穩步建設;街道還創新打造失地村居“共富公司”模式,破解失地村集體經濟發展空間不足等難題;下半年重點推進勝利新區(原油庫)片區勝園區域綜合整治工作,按照全區統一安排依法拆除老舊廠區,集約利用土地資源。另一方面,抓實重點項目建設,啟動總投資1.5億元的新能源裝備制造產業園項目建設;抓實勝園街道中心學校食堂項目建設,項目建成后可新增餐位1200個,能夠解決學校全體師生就餐問題。
強化社會治理,營造城郊宜居環境。當前,街道已成立企業專屬網格工作委員會,制定了定期議事制度,實行會長輪值制度,致力于打造一站式、綜合性、高端化服務管理平臺;同時,發動樓棟長、志愿者、老黨員、企業聯絡員等多方力量參與社會治安防范、矛盾糾紛化解等網格化服務管理工作,全面構建多元參與、共建共享的基層治理格局。鞏固完善“三層四步五介入”新型矛盾糾紛調解機制,構建以街域治理為統領、網格化管理為前沿、矛盾糾紛調解為重點的“三位一體”工作格局;完善深化平安建設長效機制,協調各方面力量參與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用實際成效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堅持改善民生,不斷提升群眾獲得感。一方面,街道以區“暖風行動”為契機,利用“線上+線下”雙引擎,扎實開展促就業行動,線上組建雙向信息資源庫,面向全區、聯動內外,全面提供招聘求職、職業指導、幫辦代辦等服務,目前已對接企業300余家,收集招聘崗位數千個,已成功推薦就業人員400余人。線下打造“繽紛高新·才聚勝園”特色就業品牌,先后開展主題招聘會4場,到場招聘企業約70家,發布就業崗位1200余個,120余人在現場達成面試意向;常態化開展入企探崗、進社區帶崗等活動,將就業服務帶到群眾身邊,社會反響比較好。另一方面,扎實推進各項民生保障體系建設,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集中整治農村亂堆亂放、亂搭亂建等現象,村容村貌整體提升;針對轄區部分道路塌陷、綠化管養質量差、井蓋丟失等現象,開展綠化管養提升行動,轄區生活環境質量得到提升。
堅持黨建引領,服務園區高質量發展。利用勝園街道與高新區的體制、區位優勢,建成占地面積2000平方米的黨群服務中心,將機關、企業黨建,兩新組織、村居黨建等多元的黨建元素,聚力融合,推動基層治理整體提升。一方面,實施非公企業黨組織“擴面提質”專項行動,高標準打造政治生活館和流動黨員之家,制定標準化組織生活開展流程,設計“自選+定制”學習套餐,組織28個企業黨支部、700余名黨員開展主題黨日,吸納46名流動黨員報到學習,讓企業黨員凝聚在黨組織周圍。另一方面,建陣地聚資源,優化為企服務水平,打造一站式惠企服務大廳,實行七彩服務團代辦服務;打造燈塔閱讀陣地,藏書2000余冊,設立青年閱享室、視聽驛站等多個功能區;打造空間共享陣地,面向企業及職工開放思享會客廳、24小時自習室、先鋒直播間等多個共享區域,有效解決企業缺陣地、缺平臺問題。第三方面,抓培育促創新,激活企業發展動能。實施“紅色小巨人”培育計劃,通過建設“三個矩陣”、建強“三支隊伍”、搭建“三個平臺”,為中小企業鏈接起全生命周期培育服務,今年已經成功培育省級專精特新23家、省級創新型中小企業39家、世界一流專精特新示范企業1家,實現了黨建和發展的融合雙贏。
勝園街道將繼續錨定“走在前、開新局”,搶抓山東建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機遇,創新驅動“兩大戰略”,全力打造產業轉型、特色生態城市、鄉村振興“三個升級版”,按照全區“石油科技之城,活力宜居之地,教育滿意之區,呂劇文化之鄉”目標定位,在推進西城高品質現代化城市建設、街道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保障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等方面擔當作為,堅定信心、迎難而上,求真務實、真抓實干,為開創高水平現代化強區貢獻力量。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