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馬鞍山鄭蒲港新區邁濤食品有限公司工人正在趕制出口速凍蔬菜。 特約攝影 王文生 攝
(相關資料圖)
5月20日,黃山市徽州區黃山天馬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內,質檢員正在檢測準備銷往中東地區的產品。本報記者 潘 成 攝
5月20日,在亳州職業技術學院2023屆畢業生校園雙選招聘會上,畢業生們正在尋找適合自己的工作崗位。特約攝影 張延林 攝
5月24日,蕪湖市繁昌區新港段,眾多貨船來往如梭,呈現一派繁忙景象。本報通訊員 錢 鳴 張敏娟 攝
合肥:“會展經濟”帶動產業發展
合肥龍蝦、宣城幼蟹、太平湖有機魚、無為草龜、蚌埠甲魚……5月12日至5月14日,第六屆中國國際現代漁業暨漁業科技博覽會在合肥濱湖國際會展中心舉行,來自安徽16地市的特色水產品扎堆“亮相”,展會更是吸引了全國450余家參展單位,萬余種產品集中展出。
除了特色水產品、優質漁業項目、最新漁業科技成果等的集中展示,此次漁博會還舉行了2023漁業科技發展論壇、長三角預制菜產業高峰論壇、水產養殖裝備超級買家訂貨會、“一縣一品”優質水產品推介會等系列活動,成為一場漁業企業、采購客商、政府相關部門、行業協會、業內專家等交流對接、共話漁業發展的盛會。
漁博會是合肥大力舉辦會展活動、繁榮會展經濟的一個縮影。近年來,世界制造業大會、世界集成電路大會、中國·合肥苗木花卉交易大會、國際(合肥)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展等眾多高規格展會在合肥舉辦,成為經濟發展的新亮點和助推器。
在前不久舉行的2023年“中國航天日”主場活動暨中國航天大會上,我國商業航天及衛星互聯網領域的第一家獨角獸企業——銀河航天落子合肥,董事長徐鳴表示,銀河航天選擇合肥除了這里良好的營商環境外,還因為合肥將空天信息產業作為未來的十大產業。
此次盛會上,共有來自國內航天領域頭部企業的9個重大項目紛紛簽約合肥,總投資達106億元,合肥空天信息產業再添強大“生力軍”。以“展”聚力,以“會”活城。
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全市新簽約重點項目310個,協議投資額2073億元;其中新簽約50億元以上項目14個、較去年同期增加8個,10億元至50億元項目31個、較去年同期增加2個。市場主體總量持續擴大,一季度全市新登記各類經營主體7.7萬戶,同比增長3.9%;新增注冊資本總額1702.5億元,同比增長5.2%。在城市能級的不斷躍升中,合肥加速邁向“全國會展名城”。(本報記者 許蓓蓓)
淮南:“雙向奔赴”加速項目落地
“投資5億元的植巖環保科技新材料項目即將取得用地土地證,拿證后隨即開工建設。”5月23日,淮南大通區商務投資促進局負責人劉樹兵一邊從該市政務中心走出,一邊告訴記者,該區在淮南市第二屆轉型發展大會上簽約的3個新材料和高科技項目已相繼落地,正快速推進。
近年來,淮南市搶抓跨越發展的機遇期和窗口期,持續開展招商、展會、峰會等經貿活動,展現城市活力和吸引力,以更大誠意、決心、魄力及更優服務,引進各類要素資源聚集,引導和撮合更多優質項目落地,為開放安徽發展注入更多動力。
2月18日,以“高質量一體化”為主題的第二屆淮南轉型發展大會召開,現場集中簽約重大合作項目共50個,總投資562.83億元,涉及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高端裝備制造、生命健康、綠色食品、文旅和數字創意等多個產業。
一場場招商大會、一場場高峰論壇、一場場項目簽約式在淮南頻密發生,為淮南提供更多智慧和發展動力,同時也展示經營主體看好淮南、扎根淮南的信心。
面對國際貿易新趨勢和市場新需求,淮南市鼓勵企業在鞏固傳統市場的同時,開發新產品、拓展新興市場,把品質優、設計好、功能強的產品推向國際舞臺。
5月22日,在謝家集區唐山鎮工業園里,安徽溢泳銘玻璃有限公司負責人邱國明正組織員工加快生產,一件件玻璃制品被打包裝箱,準備銷往歐洲。在第133屆春季廣交會上,他帶去的多款玻璃新產品,現場簽訂70多萬美元訂單。
從第五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到第三屆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從中國·淮南長三角(上海)德企專場招商推介會,到淮南市黨政代表團前往上海市專題招商,淮南市開放發展的步伐不斷加快,商貿活動更加活躍,經濟發展更具韌性。(本報記者 柏 松)
宣城:贈送住房招引人才落戶
5月22日,總投資100億元的眾鈉能源鈉離子電池項目在宣城廣德簽約落戶。活動現場,眾鈉能源(廣德)儲能系統創新研究院揭牌暨人才贈房儀式舉行,該公司首席科學家趙建慶在儀式上收到了一套政府贈送的人才住房。
趙建慶告訴記者:“獲贈這套人才住房,我非常感動,也特別有歸屬感。”
據悉,這不是宣城市第一次為高層次人才獎勵住房。宣城現有規上工業企業數居全省第4位,產業人才缺口較大,加之周邊城市人才“虹吸效應”明顯,招納人才成為重中之重。為建設區域型人才強市,打造育才引才、聚才成才的“強磁場”,宣城市常態化分析毗鄰地區人才政策,定期迭代升級,逐步提高標準,今年重磅推出重點產業人才政策“宣十條”,提出“送房引人才”。
4月末,寧國市重點產業高層次人才住房獎勵儀式舉行,23名重點產業高層次人才獲此獎勵。在綜合考慮區位、交通、公共配套等因素基礎上,寧國市從市國控集團和建投集團承建的多個位置優、環境好的小區中拿出房源,符合條件的重點產業高層次人才可以根據自身的需求和意愿,選擇不同小區、樓層和戶型。
保隆(安徽)汽車配件有限公司液壓管件工廠總經理熊宜謀在寧國工作十幾年,只有周末回上海。“這里山好水好人好,我早就萌生了在寧國安家的想法。現在政府獎勵我一套住房,也更加堅定了我扎根寧國、建設寧國信心和決心。”熊宜謀笑著對記者說。
記者從宣城市委組織部了解到,宣城市為專科以上學歷和技師以上技能人才提供贈送住房產權、購房補貼、租房補貼、人才公寓4種優選方案,重點產業新招引本科以上學歷人才按50~100平方米標準贈送住房,高層次人才最高贈送300平方米住房。目前,全市高新技術企業、規上工業企業從事研發和技術創新人才分別達到1.44萬人和1.89萬人。(本報記者 羅 鑫)
蕪湖:“真金白銀”吸納八方英才
“在這里,我們真心實意禮遇人才——23座紫云英人才驛站將為你提供最長7天的免費住宿,帶你認識蕪湖、了解蕪湖、打卡蕪湖。
“在這里,我們真金白銀服務人才——落戶、租房、購房等政策一應俱全,一名本科生能夠拿到20萬元購房補貼,夫妻雙方最高能拿40萬元,資金兌付更是‘一鍵直達’,像網購一樣方便。
“只要你來到蕪湖,有一技之長,就有用武之地、無后顧之憂,一定能在這里找到價值、才盡其用……”
5月20日,一個充滿愛意的日子。在2023蕪湖紫云英人才日活動開幕式上,蕪湖市委副書記、市長寧波向海內外人才發出“紫云英花開,蕪湖等您來”的誠摯邀約,蕪湖將重重托舉起每一位人才對蕪湖的信任,與各類人才共赴可期的未來,在這片創新創業的熱土上施展才華,實現理想抱負。
開幕式上,舉行了蕪湖市首批市外高校人才協作基地和第二批紫云英人才驛站授牌儀式,開啟萬名大學生城市體驗活動和青年學子交流營活動。首次發布的蕪湖人才碼格外引人關注,從購房租房、面試實習、生活就業,到就醫體檢、落戶出行等,通過政策“一鍵兌現”、辦事“一站入口”、服務“一碼盡享”、創業“一幫到底”的數字化、集成化服務,增強人才在蕪湖工作生活的獲得感幸福感。
當天同步開展的“百校千企萬崗”線上線下招聘會,發布17000多個崗位需求。線下招聘會吸引了國內外200多所高校的4000余名畢業生到場求職,網絡直播間“直播云帶崗”吸引16.89萬人次瀏覽觀看,共收到求職簡歷6000余份。
2021年,蕪湖在全省率先組建人才發展集團,重磅推出“紫云英人才計劃”,搭建“蕪湖紫云英人才服務平臺”,匯集13個部門、11個載體單位,提供21項服務,并上線微信小程序,打造政策兌現“網購式”體驗。截至2023年4月,全市共兌現各項人才政策資金64714筆,累計補貼6.01億元。(本報記者 沈宮石)
銅陵:架起橋梁聯通外籍客商
交換名片、友好溝通,5月16日,銅陵市舉辦以“聯世界 話合作”為主題的涉外企業與外籍人才貿易交流會,邀請外籍人才共話合作與發展。
交流會現場,銅陵(皖中南)保稅物流中心有限公司、安徽雷曼拓享光電科技有限公司等5家銅陵企業通過圖文并茂的形式,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示了自身獨特優勢,給外籍人才留下了美好的“銅陵印象”。銅陵市商務局與安徽省金寧外事服務公司簽訂經貿與人才合作協議,來自智利的保羅、摩洛哥的歐麥瑪、埃塞俄比亞的柯達獲頒“銅陵市貿促合作推廣使者”證書。參會的外籍人才紛紛表示,通過活動增進了交流,今后將主動推介銅陵和銅陵企業,宣傳銅陵品牌,積極與銅陵攜手發展。
此次由銅陵市商務局、市貿促會會同人才辦、團市委精心籌劃的交流會,旨在發揮商務部門在國內外聯絡廣泛的優勢,以會為媒,架起銅陵企業與境外企業、外籍人才合作橋梁,助力銅陵開放型經濟發展。
廣泛搭建各類平臺助力開放型經濟發展在銅陵并不鮮見。今年1月,銅陵市召開開放型經濟圓桌會議,聆聽外貿企業訴求。針對有企業提出“加強國際航運物流,盡快恢復直航”的建議,該市隨即組織商務、海關、邊檢、海事、港務等部門召開推進會,推動口岸直航常態化復航。
發展開放型經濟既要“請進來”,也要“走出去”。今年,銅陵市深入開展“徽動全球”萬企百團行動,組織推薦40余家外貿企業參加境外國際展會21個,境內國際性展會12個,達成意向性訂單1.7億美元。
今年1月至4月,銅陵市實現進出口40.7億美元、增長16.5%,總量居全省第3位,增速居全省第5位,高于全省平均18.4個百分點,進出口及進口、出口均實現兩位數增長。(本報記者 劉 洋 本報通訊員 林 琴)
宿州:宿杭牽手開辟土產通道
蕭縣葡萄、碭山酥梨、符離集燒雞……4月28日至5月1日,在杭州市武林廣場,2023首屆宿州高端綠色農產品杭州展示展銷會火熱進行,上千種宿州農產品和美食在具有徽派韻味的3000平方米展廳里亮相,讓杭州市民既飽眼福、又飽口福。4天時間,實現日人流量3萬人,總銷售額339.7萬元,訂單1.42億元。
本次展示展銷會由宿州市農業農村局、宿州市文化和旅游局、杭州市農業農村局、杭州市對口支援和區域合作局等主辦。展會以全“宿”啟“杭”“農”情“食”意為主題,旨在充分展示宿州農業資源稟賦和綠色食品產業基礎優勢,構建政府、企業、消費者之間交流合作平臺,促進宿州高端綠色農產品全方位拓展浙江和滬蘇市場。
“沒想到,杭州人啃燒雞的熱情這么高。”宿州市埇橋區一家燒雞企業負責人感嘆。展銷會現場,不少杭州人一口氣買下四五只燒雞,最多的一人買了15只。這家燒雞企業雖不停補貨,但很快就賣斷貨了。“4天時間,現場零售燒雞1萬多只,訂單銷售約10萬只。”這位負責人說。碭山酥梨、夾溝香稻米、泗縣粉絲等特色農產品也被杭州人“掃貨”,展銷會還沒結束就賣光了。
除了一大波美食讓人大快朵頤,還有豐富的宿州非遺文創產品亮相展臺。靈璧磬石雕刻、碭山蘭花印染、埇橋樂石硯等精湛制作技藝,令許多杭州市民大開眼界。碭山年畫、蕭縣剪紙、靈璧鐘馗畫等宿州民間藝術品吸引了一大波游客駐足欣賞。
“宿杭牽手開辟了合作‘新跑道’,暢通了產銷對接‘大渠道’。”宿州市委負責同志表示,本次活動的舉辦是宿杭兩地貫徹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落實滬蘇浙城市結對合作幫扶皖北城市部署要求的重要舉措,宿州將以此為契機,打好生產“綠色牌”,鍛強加工“產業鏈”,織密供應“流通網”,推出更多“品質可溯、品牌可信”的地標產品。(記者 何雪峰)
責任編輯:王振華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