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近年來,滁州市來安縣努力將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基層治理優勢,構建上下聯動、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以黨建引領“金鑰匙”解鎖基層治理“新密碼”,推動基層治理與經濟社會發展同頻共振。
優化工作機制,提升組織領導力。一把手帶動。健全抓基層黨建三級聯動機制,黨政主要負責同志帶頭落實“包鄉走村入戶”常態化機制,實施“黨建+基層治理”項目12個,建立黨支部工作聯系點366個,整頓軟弱渙散黨組織7個。將基層治理工作列為書記抓基層黨建述職必述和“互看互比互學”必看內容,聽取季度述職匯報80余人次。一張網推動。構建“黨建+網格”治理體系,結合基層黨組織建設“六亮”行動,建立“書記網格長+黨員網格員+村(居)民”的網格鏈766個,組建網格黨支部245個、黨小組745個。制定網格員管理考核辦法,配備專兼職網格員1183名,設立社區老書記室、調解室28個,化解調處矛盾糾紛1200余件,“劉祥工作室”一站式調解矛盾糾紛經驗做法入選省“一改兩為”典型案例。一體化聯動。加強與長三角地區共治共享,選派13名機關干部、20名村(社區)干部到長三角地區跟班學習,共同舉辦各類活動10余場?!包h建引領省際毗鄰鎮街共建共治共享惠民生”項目作為全省5個項目之一入選長三角城市群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合作項目清單。
強化人員保障,提升隊伍戰斗力。培育“領頭雁”。將基層治理作為干部培訓必修課,赴蘇州大學、浙江安吉等地辦學,舉辦主體班、專題班5期,培訓487人次。圍繞基層治理專題,開設“頭雁領航·群雁齊飛”書記論壇5期,54名村(社區)黨組織書記同堂學理論、談思路、話治理。2名村黨組織書記榮獲“皖美村支書”、全省“最美城鄉社區工作者”。組建“志愿隊”。深化“在職黨員進社區、志愿服務連民心”活動,黨員志愿服務隊“進網格、聽民聲、辦實事”1200余次,助力“圓夢微心愿”370余個,解決問題675個。組建志愿者愛心小分隊,開展“沖鋒第‘疫’線,黨員當先鋒”活動,滿足群眾購藥、送醫等需求2100多件。當好“管護員”。深化“黨建+環境治理”提升工作,構建“領導抓點、干部包村、黨員帶頭”的治理體系,建立“黨員聯系農戶”制度,做實無職黨員設崗工作,設立黨員責任區936個、黨員示范崗1900多個,實現以點帶面、連線成片,推動“一戶美”到“整體美”。
深化為民實踐,提升服務凝聚力。金融信用化。凝聚“黨建+信用”發展動能,整縣推進黨建引領信用村建設,推深做實金融服務,制定鄉風文明“四和四美”行為標準,設立“永陽鄉風評議堂”,舉辦評議現場觀摩會,完成11.1萬戶農戶和1799個新型經營主體評議,村黨組織聯合7家金融機構開展“金融服務直通車” “金融需求大走訪”等活動53次,服務群眾7.2萬余戶,累計用信1.91億元。工作品牌化。打造“來小驛”特色品牌,成立新業態新就業群體行業黨委2個、愛心驛站50個,開展隨手e拍、愛心送餐等活動。扎實開展“皖美紅色物業”建設,成立物業行業協會黨委,在34個物業小區開展物業管理整治提升行動,居民物業服務滿意度顯著提升。平臺智慧化。圍繞破解基層治理難題,以水口鎮為試點,以志愿服務“積分制”為抓手,搭建“紅色小管家”平臺。探索建立跨部門、跨層級業務協同機制,推動“一網共治”,形成居民線上“吹哨”、部門線下“報到”的工作格局。通過智慧化平臺已受理事項6781條,完成處置6692條。
消化矛盾難題,提升黨群向心力。用好“指揮棒”。優化“黨建+信訪”工作機制,推行“1+1+1”常態化通報調度機制,與縣信訪局、縣紀委監委常態化溝通,形成工作合力。擇優選派16名干部擔任信訪專員,組建信訪專班,督辦處理重點信訪問題?;狻袄洗箅y”。開展治理重復信訪、化解信訪積案專項工作,聚焦全市信訪“百日攻堅”活動,化解難題306件,化解率100%。信訪事項及時受理率、按期辦結率均為100%。畫出“同心圓”。發揮基層和群眾首創精神,探索“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治理新路徑,打造汊河鎮黃牌村“紅色茶館”議事協商基層治理特色品牌;總結工作經驗,推廣西門社區“小巷議事會”工作法和孫橋村“四事”工作法;龍山村、三灣村等5個村榮獲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相官村榮獲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
責任編輯:陳珺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