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記者 史洪芳)3月7日,記者從“深化二產‘提質擴量增效’,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新聞發布會上獲悉,2022年,安徽大力實施制造業提質擴量增效“4116”行動計劃,全省工業經濟呈現總體平穩、趨勢向好的發展態勢。未來五年,安徽將推動制造業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圍繞加快打造“4+10”萬千億產業,努力實現“翻番”目標,即2025年規模以上制造業營業收入比2020年翻一番,達到6.5萬億元左右;2027年比2022年翻一番,達到8.5萬億元左右。
2022年,安徽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4.9萬億元,比上年增長8.3%;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1%,高于全國2.5個百分點;制造業投資增長21.5%,新開工50億元以上制造業項目56個,其中百億元以上制造業項目10個;技改投資增長21.3%,居全國第5、長三角第1、中部第2位。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036戶,比上年同期多增318戶,創十年新高;新增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256家,超歷年總和;汽車產量174.7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產量52.7萬輛,均創歷史新高;爭取國家小微企業融資擔保降費獎補資金2.25億元,位居全國第一。
未來五年,安徽將著力提質量,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大力實施專精特新企業倍增行動,省級專精特新企業達到6000家以上,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達到800家。基本實現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字化改造全覆蓋、規模以下工業企業數字化應用全覆蓋。大力實施綠色發展行動,堅定不移走低碳發展、綠色制造、集約循環之路,力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能耗、單位工業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累計下降15%和18%以上。持續增效益,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持續深化“畝均論英雄”改革,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畝均稅收年均增長10%以上。推動企業以管理創新促進技術創新、產品創新,提升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率。
(資料圖片)
2023年,安徽將圍繞制造業提質擴量增效,組織開展工業穩增長、優勢產業壯大、數字賦能、優質企業引育、科技產業協同創新、質量提升、綠色發展、降本增效“八大行動”。
一是實施工業穩增長行動。持續深入實施包保服務、要素對接、政策落地、升規納統、助企解難五項行動。常態化、點對點開展企業走訪幫扶,以實際行動抓好工業穩增長。組織開展對接活動,有效調動產業、科技、金融等多部門力量,推動原料、用工、金融、科技等要素無縫對接。抓好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支持政策落實,對符合條件的實行“免申即享”,確保項目資金盡早直達基層、直補企業,不斷提振市場主體發展信心。加強規模企業培育,對續建、新建、謀劃項目實施分類管理,全力推動在建項目盡快投產。
二是實施優勢產業壯大行動。著力打造萬千億產業體系鍛長板。落實制造業倍增計劃,推動裝備制造業營收向萬億元沖刺,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產業突破5000億元,汽車及零部件、光伏增長20%以上。著力構建產業生態強鏈條。堅持一市一策、一鏈一策,推動短板產業補鏈、優勢產業延鏈、傳統產業升鏈、新興產業建鏈,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培育壯大一批鏈主企業,打造“龍頭企業+配套企業”生態圈。著力擴大有效投資增動能。統籌推進新興產業融合集群發展,圍繞十大新興產業發展方向,把制造業投資作為主攻方向,緊盯延鏈補鏈強鏈,推動一批重大項目的謀劃、儲備和落地。擴大技改項目投資,實施億元以上重點技術改造項目1200項以上。
三是實施數字賦能行動。大力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支持龍頭骨干企業實施全要素、全流程、全生態數字化改造,打造省級數字化轉型典型示范項目100個、典型示范園區20個,培育數字領航企業、省級智能工廠和數字化車間200家,推廣工業機器人1萬臺,爭創一批國家級典型示范。深入推進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堅持“建平臺、用平臺”相互促進,實現3萬家以上制造業企業數字化應用和改造,推廣應用數字化軟件服務包3萬個以上。深入實施“中國聲谷”創新發展三年行動,力爭“中國聲谷”入園企業超過2100家、營收達到3000億元。
四是實施優質企業梯度引育行動。堅持“培育+引進”雙輪驅動,完善中小企業服務體系,實施專精特新企業、民營龍頭企業倍增行動,爭取新增省級專精特新企業600家以上、冠軍企業100家以上,爭創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00家以上。用好多層次資本市場,實現做大做強。支持各地采取“一事一議”方式引進世界500強、行業龍頭企業總部等,培育更多百億企業、千億企業。
五是實施科技產業協同創新行動。緊扣“產業+科創”,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加快創新平臺建設。高標準推動國家玻璃新材料、智能語音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與運營,培育省制造業創新中心10個以上。不斷促進協同創新。制定發布“關鍵技術協同攻關目錄”,完善“企業出題、能者答題、市場閱卷”產學研協同攻關方式,實施100個以上重點產學研合作項目。加快成果轉化應用。推動“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產品技術轉化推廣。完善升級“三首”政策引導和示范應用體系,培育“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首批次”新材料、“首版次”軟件340個以上,加大政府采購和市場化推廣力度,推動工業領域場景開放創新,使更多前沿科技成果在工業領域首發首用、迭代升級。
六是實施質量提升行動。深入推進“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加快產品升級換代,打造以技術、標準、品牌、服務為核心的質量優勢,培育省級工業設計中心100個、省級新產品500個以上、“安徽工業精品”100個以上,“三品”示范企業100家以上。支持企業每年參與制修訂國際、國家和行業標準100項以上,支持企業爭創中國質量獎、全國質量獎和中國工業大獎。
七是實施綠色發展行動。聚焦重點耗能行業,開展工業能效提升行動,推動能源利用效率提升。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項目盲目發展,嚴格控制新增“兩高”項目審批,依法依規推動淘汰落后產能。嚴格執行產能置換政策,優化全省鑄造產能配置。實施重點行業綠色化升級改造,培育綠色制造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20家、省綠色工廠80家以上,爭創國家級綠色工廠20家左右、綠色設計產品50個左右。
八是實施降本增效行動。堅持降成本、抓改革、強管理多管齊下,持續提高行業及企業效益水平。出臺《激發市場主體活力促進制造業提質降本若干措施》,鼓勵企業大力開拓市場,強化要素保障,切實減輕企業負擔,推動供給側提質。縱深推進“畝均論英雄”改革,進一步優化畝均效益評價指標體系,完善評價辦法。持續擴大“畝均英雄貸”覆蓋面,發放“畝均英雄貸”2000億元以上。
責任編輯:王振華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