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國內 >

監管“智”在前 食安接踵來

2023-02-23 15:30:57 來源:馬鞍山日報

農貿市場接入智慧平臺,蔬菜交易實現全程在線監管,家長打開手機就能知道學校后廚操作是否規范……馬鞍山是一個匯聚美食的城市,也是一個信息產業蓬勃發展的城市。當數據“邂逅”監管,食品安全便迸發出現代化治理的智慧火花。


(資料圖)

近年來,馬鞍山市以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為目標,運用智慧手段,有力保障食品、農產品在生產、流通、餐飲等各環節的安全,不斷完善政府主導、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食品安全社會治理體系,推進“傳統監管”向“智慧監管”轉型,逐步形成“技防”“人防”相得益彰的監管態勢。

緊盯源頭治理 追根溯源保安全

“現在到好鄰里安民生活中心買菜,就像逛超市一樣,這里環境干凈整潔、菜品分類有序。”家住鵲橋小區的市民張尚枝表示,改造升級后的好鄰里安民生活中心,增添了智慧化便民服務,大家不僅能從門口的信息屏上查詢菜品、產地、經營戶、投訴電話等信息,還能在二樓扶梯口上方的大數據顯示屏上看到當天農產品快檢情況及銷售數量等。

一頭連著田間地頭,一頭連著群眾餐桌,菜市場的地位不言而喻。自2019年起,馬鞍山市將市區菜市場標準化改造列入為民辦實事項目,實施菜市場標準化改造三年行動計劃,累計投入資金近2億元,對城區24家未達標的菜市場進行升級改造。2022年5月份,馬鞍山市啟動“文明菜市”暖民心行動,按照“干凈衛生、清潔明亮、管理有序”的文明菜市要求,全市不達標菜市將全部完成整治和改造提升。

2021年,在實施菜市場標準化的基礎上,開始建設農貿市場智慧化監管系統,打造“馬鞍山市智慧商品交易市場監管平臺”,通過整合全市市場主體登記、信用公示、食用農產品產地準出與市場準入、商品交易、價格計量、經營場所管理、疫情防控等實時動態數據,切實解決商品交易市場秩序全程監管難題,保障食品安全從田間到餐桌全過程安全監管的需求。

截至2022年11月,該平臺實現接入2個農產品批發市場、6個農貿市場,經營商戶350余家,從業人員390余人,涉及10個大類280余小類,入場查驗1.04萬余次,涉及重量2.5萬余噸、產品價值約1.05億元。與農業農村部門實現數據共享,食用農產品供應商712家,食用農產品產地準出快檢數據1.16萬余條。與省市場監管局食品快檢系統實現數據互聯互通,共享抽檢數據35.06萬余條。

此外,大力實施菜市場精細化管理,聯合商務、農業農村、住建等六部門集中開展全市農貿市場整治提升行動,不定期向市民征詢管理意見和建議。2022年上半年共在新聞媒體展現管理成效明顯的農貿市場12家次,組織現場互學互查活動6次,充分利用市場管理典型引路、示范帶動和交流互動相結合等多種方式,大力宣傳農貿市場管理成效,營造人人關心支持農貿市場長效管理的輿論氛圍。

聚焦生產環節 以信筑安提質效

今年以來, 蒙牛乳業(馬鞍山)有限公司訂單不斷,每條生產線都開足馬力生產,傳送帶不停轉動,將產品從上一個環節送到下一個環節。

“沒有質量,一切看來都是負數。”在蒙牛乳業(馬鞍山)有限公司,質量永遠排在第一位。為了確保產品質量,企業也建立了自查制度,“日檢、周檢,這些質量管控隨著產品生產同步進行,此外,每半年還要進行一次食品安全隱患全面排查。”蒙牛乳業(馬鞍山)有限公司質量管理處處長儲林海介紹說。

做好自查,切實擔負起食品安全主體責任,有利于提前發現和消除食品安全隱患。但企業自查,并不意味著監管部門從此“躺平”不管。

探索“信用+食品”監管新模式,實行重點監管、全鏈條監管,初步實現了以信筑安、用信增效;制定了《關于建立完善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制度加快推進社會誠信建設的實施方案》等制度,成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聯席會議,統籌推進全市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工作;出臺《馬鞍山市市場監管局加強重點領域信用監管工作實施方案》,將全市374家食品生產企業作為重點領域監管對象,建立企業檔案,做到監管對象底數清、情況明。

在建章立制的基礎上,馬鞍山市建立了風險分級模型,將食品生產經營企業信用等級從低至高分為 A 級、B 級、C 級、D 級四個等級,全面推行食品生產經營者信用等級評價工作,公示食品生產經營企業信用等級分類結果,了解企業信用狀況。還創新信用等級評價數據應用,探索開發食品生產經營者信用監管手機小程序,將食品生產經營企業信用等級分類結果數據有效應用,為食品生產經營者和社會公眾了解企業信用狀況、參與信用評價提供便民通道。

信用監管,讓誠信者如魚得水,讓失信者舉步維艱。對于沒有失信行為的食品生產企業,馬鞍山市通過深入推進“信易批”行政審批工作,為其開通綠色通道,推薦食品生產經營企業申報“質量獎”“守合同重信用”等獎項。對于有失信行為的企業,積極落實國家聯合獎懲備忘錄,聯合公安、檢察院、法院等部門制定《關于對食品藥品生產經營嚴重失信者開展聯合懲戒的合作備忘錄》,強化對食品領域失信行為的聯合信用懲戒,形成食品監管執法合力。

強化餐飲監管 護好舌尖“每一餐”

每天上午10時是安實餐飲中央廚房最忙碌的時刻。灶臺上,大廚們忙著煎炒烹炸;切配臺,“當當當”切菜聲不絕于耳。雖然忙碌,卻沒有一絲雜亂,不銹鋼臺面泛著光,調味品、廚具擺放得整整齊齊。

過去后廚怎么忙碌,食客們完全不知,飯店后廚對他們來說,就是個“神秘地帶”。而現在,食客在手機上就能看到整個后廚情況,甚至能看到自己點的菜做出來的全過程。

食客能夠一覽后廚全貌,得益于食品安全智慧監管的投入使用。近年來,不斷推進信息化技術在食品安全監管領域的應用,積極構建“嚴管+巧管”的監管新局面。

AI智能抓拍、物聯網傳感監測到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學生、家長打開手機,參與對學校餐飲服務單位用餐環境、食品安全狀況等方面的評價……近幾年,馬鞍山市深入推進學校食堂、餐飲集中配送單位、中央廚房“互聯網+明廚亮灶”建設,實現智能化、精準化、專業化監管。目前,全市468家學校(幼兒園)食堂“互聯網+明廚亮灶”覆蓋率達100%;8家集體用餐配送單位及中央廚房“互聯網+明廚亮灶”覆蓋率達100%。

“你看,只要打開這個新平臺,將里面每一項填寫好,就能報備婚宴了。”日前,家住和縣的王先生在工作人員的指導下輕松完成了女兒婚宴的報備。

婚喪嫁娶辦酒席雖是農戶家庭的大事,但食品安全也不能忽視。馬鞍山市開發和建設了食安家宴管理系統,實現農村集體聚餐在線備案、分級指導,防止發生農村群體性聚餐引起的食物中毒,預防食源性疾病的發生。截至目前,該系統已累計保障1.8萬人次農村地區群眾的飲食安全和身體健康。

中午,外賣小哥李子喜從一家飯館拿出顧客訂的外賣。留心他手中的外賣會發現,每份外賣的封口處都貼著一張紙條,紙條上寫著“封簽損壞 請勿接收”的字樣。這些紙條就是市市場監管局專門為網上餐飲服務單位印制的食安封簽。消費者簽收時,如發現沒有加貼或發生破損的,可拒絕簽收。

網上訂餐成為不少年輕人的主要就餐方式,但外賣過程中的食品安全也牽動著訂餐一族的心。食安封簽是馬鞍山市為了保障外賣配送環節的食品安全,防止外送餐食外包裝在運送過程中被人為拆啟或意外破壞,而使用的一次性封口包裝件。這種封簽具備拆啟后無法恢復原狀、無法重復使用的特點,通常以紙、紙塑或塑料薄膜等為基材制成。為了在全市推廣實施食安封簽,市市場監管局聯合相關單位印制了1000萬份食安封簽免費向全市商戶發放,全力保障外賣餐飲食品安全。

責任編輯:陸迪

關鍵詞: 食品安全 馬鞍山市 農貿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