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國內 >

世界播報:【堅定信心開好局】厚植生態優勢 鋪就最美底色

2023-02-09 10:38:00 來源:安徽日報

踐行降碳,全面綠色轉型

2月6日,位于鳳陽經開區的尚德電力滁州鳳陽生產基地里,第二條光伏組件生產線已基本安裝就緒,技術人員正對層壓機、劃片機等設備進行調試。

生產基地所建設的年產10GW太陽能組件項目,總投資100億元,建設有多個高標準新型智能化組件生產車間。計劃安裝的16條生產線投產后,預計每年產出達10GW,年銷售收入超170億元。“我們企業通過發展新能源產業和技術,助力‘雙碳’目標實現。”項目總監華威表示。


(資料圖)

綠色是高質量發展最亮麗的底色。我省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建立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實施“碳達峰十二大行動”。

“踐行‘雙碳’戰略,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綠色是核心、全面是關鍵、轉型是重點。”省發展改革委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處處長范志遠表示,安徽省2023年碳達峰碳中和工作要點日前印發,從推進能源清潔低碳轉型、提升節能降碳水平、加快優化產業結構、優化交通運輸結構等9個方面,明確了53項重點任務和具體指標、責任部門,確保各項工作取得明顯進展。

實現“雙碳”目標,離不開產業支撐。省生態環境廳二級巡視員、省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推進組工作專班辦公室副主任阮敏表示,將立足產業優勢,突出強鏈延鏈補鏈,以世界500強、行業隱形冠軍等為目標大力開展招引工作,積極引進和培育“專精特新”企業等;進一步完善產業工作推進機制,通過政府部門、商協會組織、龍頭企業、基金機構等協同,強化省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工作專班的組織協調能力,引導市縣做大主導產業集群、完善產業生態,促進各市間的產業鏈協同。

深入減污,持續改善環境

近日,在界首市磚集鎮腰莊村王家湖公園沿岸,一群身穿紅馬甲的志愿者正在撿拾河岸上的垃圾,這是他們定期開展的活動。“過去這里雜草叢生、臭氣熏天,生活垃圾隨處可見,經過重新建設河道和溝塘治理后,環境變好了,河水也變清了,一到晚上,這里便是我們散步休閑的好地方。”村民王志峰說。

農村黑臭水體治理事關鄉村生態振興。新年伊始,省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印發《安徽省農村凈水攻堅行動方案》。我省正下大氣力治理農村黑臭水體,并提出目標——到2025年全面消除農村黑臭水體。

省生態環境廳廳長曹哨兵表示,將加大常態管控力度,切實防范環境污染,緊盯空氣、水、土壤環境持續改善目標,堅持攻堅重污染天氣消除、臭氧污染防治、柴油貨車污染治理,抓實建筑工地“六個百分百”、秸稈禁燒等常態化監管;強化水質目標管理,加強國、省控斷面監測與考核,推進水質持續改善;完善重點建設用地“一張圖”管理,加強遙感監測和聯動監管,防止違規開發利用。

同時,還將進一步推動各地各有關部門嚴格落實生態環境保護責任;建立健全生態環境保護法規、制度和標準;加快建設“數字安徽—智慧環保”平臺。

“我們將以政府財政資金為引導,支持推動市場主體參與或實施污染治理。”曹哨兵說,重點圍繞揮發性有機物源頭替代、城市管網配套、黑臭水體治理、生活垃圾焚燒等方面謀劃實施一批項目,夯實生態環境治理基礎。

多措擴綠,夯實生態本底

今年2月2日是第27個世界濕地日。當日,在位于巢湖派河口濕地的引江濟淮截污導流水質保護工程現場,一群小學生在工作人員帶領下了解濕地知識。

加快建設環境優的美麗安徽,要夯實生態本底,筑牢綠色屏障,提升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

曹哨兵表示,將充分發揮生態環境部門的統一監督作用,督促落實屬地、行業主管部門、企業各自責任,加強生態紅線監管,以自然保護地為重點加大執法監管力度,防止人為破壞自然生態系統;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實施一批生態修復工程,謀劃建設一批生態保護工程,讓自然生態美景常駐人間;提升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加快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實施一批生物多樣性保護工程,支持與推動科學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嚴格落實長江十年禁漁,推行森林河流湖泊休養生息,健全耕地休耕輪作制度,推動生態系統持續優化、整體功能持續提升。

近年來,我省實施長江、淮河、江淮運河、新安江四條生態廊道建設工程,打造水清岸綠、城鄉共美、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廊道。省林業局生態保護修復處處長余本付表示,將科學系統推進工程建設,有效保護修復四條江河沿線的自然保護地和濕地,整體提升流域生態系統功能;堅持宜林則林、宜濕則濕、適地適綠的原則,節儉務實推進工程建設;組織各地編制生態廊道建設工程實施方案,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工程建設;加強技術服務管理,強化工程建設事前、事中、事后管理和監督,優化服務推進工程建設,為綠色發展和區域協調發展提供堅實的生態保障。

(記者 夏勝為)

責任編輯:王振華

關鍵詞: 工程建設 生態系統 生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