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國內 >

破壁清障,暢通“免申即享”

2022-12-20 16:32:15 來源:安徽新聞網-安徽日報

惠企政策實現“一網通辦”

打通信息壁壘,實現一網通辦,是“免申即享”惠企政策落地的基礎。

10月28日,銅陵市順利完成了“銅陵政企通”平臺、“皖企通”平臺、“財政預算一體化”平臺和“涉企預警信息系統”四網貫通融合,企業在“銅陵政企通”平臺就可以直接享受惠企政策資金“免申即享”。


(資料圖片)

多頭申報、系統割裂、數據不詳等是阻礙惠企政策兌現的頑疾。以前,從申請到真正受惠,需要市場主體四處奔走,耗時久、程序多,有諸多不便。針對這一現象,我省今年以“皖企通”平臺為鏈接點,從源頭上打通數據信息壁壘,讓多平臺多部門間的業務流、數據流跨域協同共享,實現企業申報、部門審核、預警篩查和資金兌付的“一網通辦”。

在蕪湖市,“一網通辦”也在不斷推進中。政策兌付的核心在于流程再造,化繁為簡。蕪湖市通過打通社保、市場監管、學信網等相關數據壁壘,對政府部門數據資源進行整合,達到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的效果。

以蕪湖市“高校畢業生吸納引進生活補貼”政策為例。傳統做法是個人在提交申報材料階段時,首先需要在學信網上獲取申報人的學歷學位證明材料,然后需要準備好身份證復印件、企業營業執照、勞動合同、社保繳納等一系列證明材料,將材料統一提交到相關部門,等待時間長,無法追蹤辦理流程。

現在,個人只需在蕪湖市惠企政策網上超市點擊兌現按鈕,系統自動核對個人信息(姓名、身份證、收款賬戶等),選擇是否是自主創業,輸入社保繳納日期,簽署信用承諾函,再點擊兌現按鈕即可實現兌現秒到賬,無需上傳任何證明材料,真正實現“免申即享”。

據悉,我省采取“省級+市縣”“數據資源局+財政部門+涉企政策主管部門”的協同方式,選擇蕪湖市和銅陵市開展先期試點。截至11月底,省本級、蕪湖市、銅陵市、滁州市、池州市已率先實現“四網聯通”,預計年底前將在全省推開。

變“企業找政策”為“政策找企業”

在亳州蕪湖現代產業園區,“政策找企業”漸成常態。

今年,該園區內僅安徽華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就享受了政策13項,兌現金額1004萬余元。讓數據多跑路,企業少跑腿。據了解,該園區優化“免申即享”平臺功能,“免申即享”事項清單實行動態管理機制,新出臺的惠企政策會被及時錄入“免申即享”系統,擴大園區“免申即享”政策的兌現覆蓋面。目前,園區“免申即享”平臺內的政策清單已由原來的80項擴大到127項,新增47項。

截至目前,亳州蕪湖現代產業園區共發起“免申即享”事項342件,惠及企業114家,約1.7億元,基本實現政策兌現“零等待、零跑腿、零成本”,切實促進了市場主體提質擴量增效。

在蕪湖,北京風雅頌專利代理有限公司蕪湖分公司今年一次性收到了294筆共29.4萬元的“代理發明專利獲得授權的代理機構”政策補助。拿著這筆資金,公司進行了人才培養和資源投入,增強發展內生動力。而在這以前,財務人員每半年就要遞交各種材料進行申請,等全部辦下來至少需要兩個多月。

這份政策資金“直達快享”的便利受益于蕪湖市運行的惠企政策“網上超市”。無法掌握最新政策、承諾的政策兌現不及時,這些曾是很多企業面臨的困擾。為解決此類難題,蕪湖市于去年9月率先打造了像“網購”一樣方便的政策超市,做到惠企為民政策“即申即享”“免申即享”“限時即享”。如今,蕪湖惠企政策網上超市已從最初的9項兌付政策擴大到917項,累計兌現21.68億元。

“要讓數據多跑路,針對市場主體‘海撈’政策、費時費力等問題,聚焦減稅降費、就業創業、科技創新、三次產業等重點領域,分行業、分系統、分層級全面梳理現行有效的惠企政策條款,按類別及規則導入‘皖企通’平臺、形成政策庫,全景式呈現兌現政策的標準、范圍、時間等數據信息,企業足不出戶即可了解各類惠企政策。”省財政廳有關負責人表示,在企業免申報方面,把享受過惠企政策的企業全量錄入“皖企通”平臺、建立企業庫,按照行業、規模等給每個企業打上標識,在兌現政策時,各有關部門以大數據為依托,強化信息共享共用,通過數據抓取、比對分析、校驗審核、精準推送等流程,實現政策與企業自動匹配,推動惠企政策資金免予申報、直接享受。同時,對確需企業提出申請的惠企政策,簡化申報手續,壓縮審核時間,加快實現一次申報、全程網辦、快速兌現。

大數據分析助力“精準滴灌”

缺乏精準制定政策的工具,出臺的政策往往是“大水漫灌”;公共政策分散,企業找政策大致只能通過線下咨詢、政務公開網等查詢政策,查詢效率低……為解決此類問題,我省“一網通辦”平臺嵌入了政策沙盤和政策計算器功能。

各項政策出臺后,通過政策沙盤“預先推演”,可以測算出符合條件的市場主體及數量,讓政策資金“精準滴灌”。今年3月份,本松新材料技術(蕪湖)有限公司沒有經過任何申請就收到了20萬元“新認定和重新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獎勵”政策補助。蕪湖市通過對各部門數據“輕量化”整合,借助企業信息庫,在線設置政策模型包括企業類型、注冊地、社保繳納地、員工數等,一鍵演練生成預兌付企業名單及兌付資金規模,同時還可根據本地財政資金情況及招商引資條件等反向調整政策,確保政策制定精準有效,為部門制定政策提供了數據支撐和合理化意見建議。

通過政策計算器“自動匹配”,可以快捷計算兌現各項政策的預期資金量,提前統籌安排好預算資金,避免“錢等項目”和“項目等錢”等現象發生。按照政策區域、政策分類、政策部門、政策條件、政策關鍵字等為政策進行精準“畫像”、增加政策“粘性”,企業通過政策計算器模塊,可隨時隨地查詢政策、智能獲取適合的政策、快速便捷計算政策資金。

數據分析、實時監測,有助于提升惠企政策資金管理水平。據了解,我省依托“皖企通”平臺,聚焦財政惠企資金投入與帶動就業、拉動產業、增加稅收等關系,依托“皖企通”平臺,對惠企政策實施前后,企業的用工、營業收入、納稅額、營商環境指數等重要指標變化情況進行梳理,加強相關性分析,挖掘數據價值,用數據說話,探索找出惠企政策的用力方向和切入點。同時,借助“一網通辦”平臺,實時掌握惠企政策資金的總量變動、審核進度、資金支付、企業訴求等情況,按照分級負責的原則,對預算執行進度較慢的項目資金,動態跟進、定期提醒;對執行完畢、無法執行的結余資金,及時回收、統籌使用,切實提高政策執行效率。

責任編輯:史洪芳

關鍵詞: 證明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