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原標題:【清廉保山】施甸:“沉浸式”體驗讓警示教育走心入腦
“如果有你負責的工程項目的老板對你進行圍獵,你是如何教育管理好自己的配偶和子女的?”“如果你的下屬捏造事實,惡意誣告陷害,你將如何處理這樣的問題?”……日前,施甸縣開展“一把手”沉浸式警示教育,會議現場,場景演繹的主持人根據場景演繹的內容進行提問。
這是施甸縣以情景演繹的方式組織召開的第二次沉浸式警示教育大會。自去年全市探索創新開展沉浸式警示教育后,施甸縣積極響應,系統剖析了縣內政治生態,運用近年來查處的領導干部典型案例作為警示教育“活教材”,藝術化后制作成案例“劇目庫”,采取“劇目創作+情景演繹+現場答題+紀法解讀+體會感受”的模式,再現違紀違法人員信念動搖、腐化墮落的過程,讓參會的人員摒棄“看客”心態,“沉浸”到每個場景中,代入感受、深入思考,形成“大喝一聲、猛擊一掌”的震懾,取得了較好的警示效果。
現場答題是沉浸式警示教育的一大特色,黨員干部需要把自己帶入到演繹的每個場景中,感受面對特定風險場景抉擇時的心態、想法,從“看客”變為“主角”,與“片中人”的行為進行對比思考,才能在現場答題環節結合自己的崗位、職責更好地回答“怎么做”和“如何改”的問題。答題結束后,場景主持人圍繞情景演繹內容,點評違紀違法情節,講解對應的黨紀法規條文,以及面臨什么樣的處理結果,更有效地讓黨員干部把黨的紀律規矩刻印在心、落實于行。
“如果換成是我,能不能經得起這些誘惑,會不會像場景演繹的一樣犯錯誤。”一名現場答題的“一把手”會后直言,每個場景演繹時都結合自己的工作崗位代入了“角色”,整個演繹環節看得“冷汗直流”,各種“腐蝕”和“圍獵”數不勝數,生怕在平時的工作和生活中,一不小心就觸碰了法紀的紅線。
場景演繹和答題環節結束后,還隨機抽取黨員干部現場談感受、談體會,真正使黨員干部蕩滌思想、觸及靈魂,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把違紀違法者“血的教訓”切實轉化為知敬畏、存戒懼、守底線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
“常規的警示教育往往都是‘臺上的人講著激動’‘臺下的人坐著不動’,普遍都有‘與我何干’的‘看客’心態,最后變成了‘聽故事’‘走過場’,達不到震懾、警示、教化的作用。”施甸縣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表示,開展沉浸式警示教育,重點解決了常規的警示教育針對性不強、重點不突出、警示不精準的問題,通過場景還原和現場答題增強“一把手”的感同身受,深刻認識腐敗行為的成本之高、代價之大、危害之深,警示教育“關鍵少數”管住“絕大多數”,持續筑牢新時代的反腐防線。(嚴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