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年年初拿到這臺2014款的寶馬跑車,意味著這篇評測稿注定沒有任何時效性可言。沒錯,2014款的寶馬i8到今天已經在市場里穩坐了5年,顯然已經不是什么新車了。有意思的是,5年前的i8即便是現在停到你身邊,你還是忍不住對它行注目禮。越接近概念車的設計就越能讓科技發燒友陶醉,但前衛感也是把雙刃劍,即便是對一臺跑車來說,i8剛誕生那會兒不免引來了一些吐槽,因為這貨的性能確實不太夠進軍跑車陣營,甚至馬路上的一臺奧迪S3,就能把這臺看起來100%超跑姿態的寶馬車吊打。所以,很多人說i8這幅“好看的皮囊”的確千篇一律。183.8萬元的指導價,注定使它孤獨,但與它相處的這幾天,我最終還是被它圈粉兒了。
以寶馬的技術實力造出臺超跑應該難度不大,之所以沒出可能還是因為超跑市場不比普通性能車市場競爭程度差,寶馬進入多半賺不到錢。但后來寶馬想通了,哪怕沒人買也至少要拿出一款產品證明自己的實力。這之后我們便看到了i8,一款沒有那么貴,但也不算很便宜的混動跑車。
#足夠顛覆你想象的動力系統
(相關資料圖)
i8這套混動系統確實耐人尋味也容易被人吐槽,畢竟一臺售價快要200萬的跑車,擁有一臺3缸發動機,被鄙視也在情理之中。若要是沒電機加持,估計i8從量產到現在,我們還真一輛都見不到。1.5T的三缸發動機最大功率231馬力,峰值扭矩320牛·米。位于前軸上的電動機,最大功率131馬力,峰值扭矩250牛·米。
老實說,單把i8的三缸發動機拎出來,這臺1.5T發動機確實足夠驚艷。這樣的賬面數據哪臺1.5T來了都能碾壓,就算和一些2.0T比也不會輸。雙渦輪增壓的確是把這臺還沒卡羅拉1.8L排量大的小機子動力榨得一絲不剩。i8與發動機匹配的是一臺6速手自一體變速箱,而與電機匹配的是雙速自動變速箱,所以大家常說i8配備了兩臺變速箱,這樣的說法也沒什么錯的。
90%沒開過i8的人都會覺得,i8是臺價值180萬的跑車,車里就給裝臺1.5T發動機,還是3缸的,說什么我都接受不了。和i8一個價位的跑車里,6缸是底線,如果少于這個數,就會讓它失去跑車該有的尊嚴,那今兒咱就聊聊這200萬的尊嚴到底失沒失去。
i8啟動的時候默認為舒適模式,和傳統的混動車型一樣,此時輕踩油門起步電機會自動開始工作,也就是說初段也是電機輸出動力,驅動車輛行進,當然整臺車也安靜的像個寶寶。初段加速踏板力度很輕,動力輸出也非常靈敏,整臺車也像一臺電動跑車,不吵不燥。隨著加速踏板逐漸被深踩,1.5T發動機被激活。老實說,發動機介入的瞬間在車內還是能明顯感受到的,畢竟i8不是臺主打舒適的C級車,所以你也挑不出什么刺。發動機噪音抑制的也不錯,但就是發動機啟動那一下,震動感還是挺強的。發動機介入后,開始為后輪提供動力,理論上說,i8也變成了一臺四驅車。
1.5T發動機發不出渾厚的聲浪,好在寶馬很機智的用了一個自嗨模式——聲浪模擬系統,車里的音響可以發出跟V8發動機一樣的聲浪。而且不只是車內,車外依舊能聽到咆哮,大多數對這臺車不了解的人,你根本無法判斷這聲音的真假,車外聽到的就是“正兒八經的機械交響樂”。
和諸多有駕駛樂趣的車一樣,i8在開啟SPORT模式后,主觀上和被動感受都像變了一個人格。當儀表盤由藍色變成紅色,此時音響中的模擬聲浪就像打開了閥門一樣,即使是靜止狀態,你也會發現這臺“8缸機”被喚醒了。雖然說4.5秒的加速成績勉強能跟高爾夫R這樣的鋼炮打個平手,甚至來輛奧迪S3這臺i8就有些力不從心了。但主觀方面這臺i8給你帶來的速度感真的非常強烈,甚至整個過程都很暴躁。相比有代表性的AMG車型,i8的性格更居于平淡。它可能沒法給你帶來換擋時的那“一腳一腳”挨踹的感受,若把i8歸為超跑范疇,那它一定是開著最舒服的那款,也是最適合的代步的。不過話又說回來,代步舒服可不是一臺跑車的賣點。
i8配備了動態懸架控制系統,根據駕駛模式和不同車速有著相應不同的力度調節。最明顯的感受是舒適和運動之間變化確實很大,舒適模式下,可以說懸架和底盤的支撐甚至有些不足,但換來的是對細微顛簸過濾的更徹底,車內居然不怎么顛了,進而讓代步也變得更輕松舒適。運動模式下,體感方面明顯感到整個底盤懸架都在刻意保持緊繃。雖然i8不是一臺純粹的大排量內燃機跑車,但極限操控方面i8絕對不是什么軟柿子,雖然身份是新能源,內心也同樣火熱。
#蝴蝶門是最大賣點?
晚上去三里屯,你能看到法拉利、蘭博基尼,但就是看不到i8,這臺車的可見概率不亞于買彩票中獎。眼前這輛就是寶馬I8,寶馬車標誰都認識,但知道它賣多少錢的人并不在多數。如果前途K50沒誕生,這貨180多萬的指導價讓你覺得還挺有性價比的,買它的人看重的絕不是性能,要的就是這倆蝴蝶門。別看它是一輛2014款的車,但負責任的告訴你,它絕對不過時,白天刷街,還是晚上泡吧,它能給你帶來的回頭率都不比法拉利差。
極富科技感的外形和姿態,夸張的大包圍,放在現在哪算是過時啊,正當年好不好。i8最吸睛的地方來自外觀,但蝴蝶門的加持顯然成了點睛之筆。巨騷無比的蝴蝶門,不夸張,就算在奔馳SLS AMG的鷗翼門和蘭博基尼的剪刀門面前,i8的這兩扇門也不落下風。
180萬的車價里一半的價值來自這兩扇門,如果我買i8肯定是沖著它們來的。門把手隱藏在車門后側,按住輕輕一拉車門便向上翻起。如果這臺i8是你買來專門吸睛用的,那你記住,一定要在人流量大的地方從車上用盡量優雅的方式走下來,別說路過的小姐姐了,連老大爺們都得看看你這小伙子。當然,蝴蝶門的設定也讓i8在一般的地下停車場停車不太從容,間距若是不充裕,開門快了肯定能把旁邊SUV的后視鏡打掉。
試駕車沒有選配激光大燈,標配的是LED,確實也沒啥好說的。車頭的造型低矮狹長,熟悉的“雙腎”同樣有所出現,并點綴了藍色的飾圈,結構上實際只有底部是鏤空的,中央帶有前置攝像頭,下方深色的區域為主動式進氣格柵,控制開閉的邏輯由車輛的冷卻系統來決定。前機蓋上還有一個散熱孔,那是用來給電機散熱的。
20寸的雙色輪圈看起來非常滿滿當當,制動系統為前四活塞卡鉗,后輪則是單活塞,輪胎品牌是普利司通,型號為215/45 R20。
i8的尾部造型很任性,一個簡單的B柱上有各種曲面,不用想工藝難度也非常大。最接近概念車的量產車,i8在外觀上花的功夫貌似比動力系統大多了。i8的車殼是由碳纖維增強復合材料制成的,最大的好處就是重量輕,1.5T+電機的動力系統這么弱雞為什么還能推著i8跑出4.4秒的加速,至關重要的原因就是車殼輕。這么厲害的車殼需要細心照顧,因為撞壞了可不是3位數就能修好的。
#這可能是最老實的帥哥
別多想,一臺5年前的寶馬,內飾一定不會給你驚喜,一臺小二百萬的跑車,內飾的畫風與外觀大不一樣,甚至讓你找不出什么出類拔萃的運動元素。
比起外觀,i8的內飾真實略顯平庸。設計不炫,用料和寶馬5系比差不多,在其他跑車上常見的碳纖維在i8的內飾里看不到,姑娘可能以為坐進了一臺5系。不過老實說新X5的內飾還是精致很多,這臺i8畢竟還是歲數不小了,但說實話,小姐姐坐上這臺車,內飾肯定不會是她們特別關注的點。
三幅式方向盤造型也是規規矩矩的,只是加入了一圈白色裝飾。方向盤尺寸相對略粗,對于我這種手大的男士來說,握著確實很舒服。但一臺接近200萬的跑車,方向盤調節還是手動的,這能說得過去嗎..
全液晶儀表的UI設計到現在來看也不落伍過時,清晰度相當高,界面非常整潔大方,看著很舒服。根據不同駕駛模式,液晶儀表盤界面也會出現不同變化,運動模式下看著還是挺戰斗的。
不大不小的中控液晶屏,現在看來確實有些老意了。支持分屏顯示,兩側的內容可以自由選擇。第三代iDrive系統支持手寫,不過上手體驗肯定比現在的新車差遠了,估計對于i8車主來說,車機系統往往是最用不到的,當然,我可沒說他們的手通常在副駕駛位置徘徊啊。
一體式座椅是i8車廂內最有點運動氣息的東西了,座椅樣式非常運動,實際坐起來的包裹性和支撐性,表現的也很棒。當然,你也別指望它能有多軟,但確實是跑車里相對偏軟的。
通常一聊到雙門跑車,誰會去在意什么空間,不能說我因為這臺法拉利的實用性差而不去買它吧。寬敞的空間向來和它門無緣,但在i8上,空間方面居然很超預料。雖然車內儲物空間不多,但我身高180,坐進去絕對不壓抑,大腿兩側不擠,頭部還能有個一拳以上的空間,唯獨就是上下車不太方面優雅,開起來絕對沒毛病。
相比前排,i8的后排真不是用來坐人的。無論是腿部空間還是頭部空間,都無法讓一個正常身高的成年人乘坐,日常也就是放點零碎的東西,比如逛商城買幾個名牌包包啊什么的。
作為一名90后,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樣,最早認識卡羅拉并不是在街道上或者人們的談論中,而是在《頭文字“D”》的電影中。藤原拓海那輛代號為AE86的卡羅拉不知道給多少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時至今日,卡羅拉已經發展到第11代車型,而它“家庭經濟用車”的標簽也越來越重,在互聯網約車盛行的今天,用它當作快車來“趴活兒”的車主也不在少數。
恰好我們編輯部最近來了這款試駕車(卡羅拉2017款 改款雙擎 1.8L E-CVT旗艦版),為在售車型中官方指導價最高(17.58萬元)的車型。在試駕之前,很多網友都有著以下問題,帶著這些問題,我們來聊一聊這款車的真實表現:
①雙擎車型相較于純燃油車型的售價高了3-4萬元,什么樣的人適合買雙擎車型?
②在功能以及實際行駛中,雙擎車型有著哪些特殊之處?
動力足夠 電機與發動機配合良好
卡羅拉2017款 改款雙擎 1.8L E-CVT旗艦版搭載的是一臺1.8L自然吸氣發動機,最大功率73kW,最大馬力99Ps,最大扭矩142N·m,此外,還搭載了一臺總功率為53kW的永磁同步電機,在傳動方面,匹配的是E-CVT電子無級變速箱。
自然吸氣發動機+永磁同步電動機+E-CVT變速箱的組合,使得這款車的平順性表現良好,縱然是調整到S檔,這套混合動力也并不會給你帶來多么大的運動感,只是在保證在它最大的限度內,按照不同的油門力度來做出速度的提升。電動機以及發動機互相切換的設定也是一切向著舒適性而靠攏。
在純電動狀態與發動機介入的臨界點時,能夠明顯感覺到發動機從靜止開始運轉,這種感覺跟“自動啟停”的感覺相似,只不過節奏更快,并不會產生連續的震動而影響舒適性。當時速更高時,全部動力均來源于發動機,這臺1.8L自然吸氣的發動機雖然沒有大排量發動機那樣澎湃的動力,但是在時速120km/h以下時,完成超車操作并不會有什么壓力。
在駕駛模式上,分為EV、ECO、PWR三種,EV模式為純電動模式,在電池電量充足的條件下,整車的驅動動力全部來源于電池,但是該模式并不能完全固定,在深踩油門或是車速超過35km/h時,發動機會自行介入。當電池電量不足時,儀表盤會提示該模式無法被開啟。ECO(節能模式)以及PWR(自動變更行駛模式),以不同的油門相應動力來做出區分,在ECO模式下,通過較弱的動力響應來達到節油效果,反之,PWR模式的相應動力更為激進,另外,整車的動力最強模式為,S擋+PWR模式。
前麥弗遜式獨立懸架,后扭力梁式的非獨立懸架在同級別中的表現并不算出色,在這個挑剔的時代,當同級別車型紛紛將后懸架更改為多連桿式的獨立后懸架之后,非獨立后懸架的配備就顯得不那么厚道了。所以在通過顛簸路面的時候,卡羅拉對后排乘客就不是那么友好了。好在卡羅拉的懸掛以及底盤被調教的偏向于舒適,很有韌勁兒,在通過減速帶的時候,動作也非常麻利,并不會給人拖沓的感覺。
由于有著電動機的加持,在低速方面整車的NVH性能有著不錯的表現,在急加速或者時速超過110km/h時,發動機的噪音會很明顯的透過“防火墻”傳遞到駕駛艙內,A柱附近也會產生些許的風噪。當然了,一定是比純燃油的車型要好的。
卡羅拉雙擎車主油耗折線圖
在油表清零之后的試駕過程中,多數在高速以及擁堵城市路況行駛,全程開啟空調以及座椅加熱,最后表顯平均油耗為6.9L/100km,當然這樣的數據僅供參考,因為在試駕過程中為了測試各種狀態整車的動力表現,深一腳淺一腳的油門使得油耗相對較高,相信在平穩駕駛的狀態下,會有更加出色的油耗表現,在車主的口碑調查中,10位車主的平均油耗為4.98L/100km。
相較于普通版車型有細微改變
卡羅拉雙擎相較于普通版本車型,除了在車標上做出了明顯區分于以外,在前保險杠上也進行了些許改變,并且配備了全LED的前大燈組合。但是,作為最頂配車型,它并沒有配備倒車雷達,僅僅配備了倒車影像。
試駕車型的車身尺寸為4630*1775*1485mm,軸距為2700mm,在熱門家轎的車型中,車身尺寸屬于中上游水平。除了代表身份的專屬標識外,還配備了主副駕駛的無鑰匙進入,主駕駛的一鍵升降功能。
談不上設計感的內飾
試駕車型的內飾并沒有很強的設計感,整體的設計風格跟此前幾款車型也都大同小異,在用料上,由軟質搪塑工藝、硬塑料材質以及銀色裝飾條組成。作為頂配車型,相比于普通版并無太多改動的地方,一樣的中控,一樣的機械手剎(作為售價超過17萬元的車型,略顯不足)。
與普通車型相比,試駕車采用了電子擋把的設計,并且非常“袖珍”,握在手里就像手把件一樣,嘴上也不自覺的說出了兩個字“盤它!”
相比于之前試駕的1.2T汽油版本,試駕車的轉向略微輕了一些,但是相比于其他車型來說還是沉重的,除此之外,在功能上集成了語音電話、多媒體調節等功能。定速巡航功能的開啟與調節,被設置在方向盤的右下方,需要通過機械的擋桿進行設定,個人感覺使用起來并不便利。
中央儀表盤由機械式儀表+中央顯示屏幕組成,在這個全液晶儀表普及量越來越大的今天,這樣的配置顯得略微落后了,中央的顯示屏幕能夠顯示油耗、里程、能量監視等主要行車信息。
中控顯示屏幕的顯示效果中規中矩,操作的流程性倒是不錯,在實際幾天的駕駛中并沒有出現死機、卡頓的現象。此外,還支持百度Carlife功能。但是,對這套車機的設計我還是有一點不太滿意,因為我是一個上車就喜歡連接藍牙聽歌的人,在添加藍牙設備的過程中,整個流程并不輕松。試駕車型配備了自動空調,空調出風方式的調節按鍵為上下撥動形式,對于習慣了按壓式按鍵的用戶來說,還是需要一段時間的適應。
要問這款車在靜態部分最滿意的地方是什么,那一定就是前排的座椅加熱了,現在的北京最低溫度已經達到了-10°C,擁有座椅加熱是件十分幸福的事兒,如果說還有什么缺點,那就是沒有配備方向盤加熱。
試駕的雙擎車型在乘坐空間上與普通版相同,體驗者身高為178cm,在整體的乘坐空間上,卡羅拉的表現還是非常優異的,無論是前后排的頭部、腿部空間都有著不錯的表現。后排座椅配備了中央頭枕,后地板中部的隆起并不高,所以后排乘坐三個人并沒有什么問題。但是作為售價為17萬元的車型,后排也并沒有配備出風口以及USB接口。
編輯總結
經過幾天的試駕,文章開頭的問題也漸漸清晰了,買卡羅拉雙擎是不是真的會省錢呢?我認為并不見得,實際行駛里程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變量,如果您用車時間較多或是準備將這款車作為您的長時間用車的話,雙擎車型勢必會為你省下不少的油費。但如果用車時間較少或是僅僅將它作為一個過渡車,那么小編還是建議您直接入手更為便宜的純燃油車型,因為相比于純燃油車型,雙擎車型更加高昂的售價并不是短時間內節省下的油費所能匹敵的。
至于這款車型是不是值得推薦,小編認為,如果你能接受它不太出眾的外觀內飾,那么它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另外,還有一個好消息,它即將迎來再一次換代,TNGA架構之下的它會不會帶來更大的銷量呢?就讓我們靜待它的到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