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盤面
大盤全天低開低走,創業板指領跌,滬指失守3200點。截至收盤,滬指跌1.31%,深成指跌2.18%,創業板指跌2.62%。
盤面上,復合集流體概念股逆勢大漲,東威科技漲超10%,寶明科技、雙星新材漲停。機器人概念股繼續活躍,新時達、南方精工、克勞斯等多股漲停。
(相關資料圖)
汽車零部件板塊震蕩走強,晉拓股份、豪能股份等漲停。電力股盤中異動,深南電A、新中港漲停。
下跌方面,AI概念股集體大跌,金橋信息、電魂網絡、天地在線、光迅科技等超10股跌停。
總體上個股跌多漲少,兩市超4000只個股下跌。滬深兩市今日成交額10219億,較上個交易日縮量681億。
板塊方面,復合集流體、汽車零部件、減速器、電力等板塊漲幅居前,手機游戲、傳媒、AIGC、ChatGPT等板塊跌幅居前。
北向資金全天凈賣出6.41億元,其中滬股通凈賣出0.76億元,深股通凈賣出5.65億元。
后市展望
A股在經歷5月大幅回調后,降至1月初點位,估值處于歷史中低水平,6月上旬已開啟震蕩上行行情,從內外部投資環境邊際變化分析,結合政策面不斷發力,未來一段時間,顛簸上漲的可能性仍較大。
但向上行情需觀察國內宏觀經濟修復狀況、政策面催化、A股市場上市公司業績修復情況,以及資金面的表現等。
板塊展望
短期機會:
海上風電:伴隨廣東、福建等地競配項目開啟,江蘇等地海風陸續招標,國內有望逐步開啟海風高景氣度。疊加出口海外海風的拉動作用,海上風電行業將迎來發展機遇。
國內廠商受益環節包括:1.受益于結構性改善、單位盈利具備提升空間的導管架和海外單樁供應商;2.海外海風裝機需求提升,單樁、海纜招標需求前置,具備出海能力的優質供應商;3.國產替代以及新技術應用的軸承廠商等。
中長期機會:
船舶制造:船舶制造業的β行情看周期上行,α行情看份額集中,目前正處于新一輪景氣上行期的十字路口。周期復盤:約30年一輪回。格局復盤:后來者居上。
船舶行業配置的性價比已經凸顯,下有未來2-3年的業績快速爬坡支撐,上可展望油散驅動下長達5-7年的成長高景氣。且當下中國造船業份額正在迅速提升,上行期業績彈性有望跑贏日、韓。
芯片:2023年下半年后,隨著美國通脹水平和歐美經濟增長的逐步回落,美債利率水平和美元指數向下回歸,全球半導體和國內出口型制造業將逐步走出衰退,進入新一輪盈利回升周期,國內相關的半導體、電子和高端裝備制造業也將有望逐漸迎來盈利的上行趨勢。
熱點聚焦
1、新能源汽車和儲能需求拉動復合集流體產業鏈迎來量產元年
PET PP 銅箔——也就是復合集流體,日前,頭部廠商 PET 銅箔(復合銅箔)進入第二輪測試關鍵期,高溫循環測試已突破 1500 次。
這標志著制約復合集流體發展的技術難題被陸續突破,業界認為隨著量產能力的提升和訂單的逐步落地,復合集流體行業將迎來“穩定增長期”。
2023 年下半年至 2024 年上半年,隨著量產能力的提升和訂單的逐步落地,行業將迎來‘穩定增長期’階段,該階段有望成為行業的最佳配置期。
2、“政策+AI”助力機器人概念持續升溫
消息面上,推動機器人產業發展的政策利好不斷。近日發布的《上海市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 年)》明確提到,要增加制造業中工業機器人的使用密度,前瞻性布局人形機器人、智能機器人等賽道。
到 2025 年,上海新增應用工業機器人不少于 2 萬臺,工業機器人使用密度力爭達 360 臺/萬人。
在日前舉辦的第八屆中國機器人峰會暨智能經濟人才峰會上,中國機器人峰會專家委員會發布的《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指數研究報告》顯示,中國已成為全球機器人最大的應用市場和創新發展最為活躍的國家,工業機器人消費量連續 9 年居全球首位。
3、我國大型變速抽水蓄能機組研制進入工程應用階段
我國首臺 300 兆瓦和 400 兆瓦國產化變速抽水蓄能機組已進入工程應用的新階段。
抽水儲能發電行業市場投資前景情況:目前,我國已納入規劃的抽水蓄能站點總資源為 8.14 億千瓦,其中重點實施項目為 4.21 億千瓦,規劃儲備項目為 3.05 億千瓦。
在“十四五”期間,全國各地擬建 110 個抽水蓄能項目,抽水儲能發電規劃裝機容量將達到 136,475 兆瓦,總投資額為 6474.31 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