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作者:曹將
編輯:澤濤
01
我經常去按摩,基本每兩周一次。
原因也很簡單,平時久坐,睡眠質量也不高,所以肩膀經常疼痛。
每次按完后,身體相當于充了一次電,又可以堅持兩周時間。
這次端午節我沒有出去玩,就在家休息。
第二天,竟然落枕了,身體也是腰酸背痛,我知道,這是預警機制,要按摩了。
但這天還有很多事情要做:比如看電影《消失的她》,讀《軟技能》,所以最好找附近的一家。
打開美團,還真有,就在住的公寓樓附近。
打了個電話過去,師傅說,現在就可以。
「 5 分鐘后見。」
02
到店以后,接待我的師傅看起來 40 多歲。
他并沒有馬上開始,而是讓我坐在茶桌上,請我喝茶。
然后便是詢問哪里不舒服。
我把落枕、肩膀酸痛、睡眠不好等關鍵詞告訴了他,他聽完以后,又詢問了一些細節,比如落枕了多久、平時睡眠時間是多久等。
三杯功夫茶后,他說,購買「大師按摩」( 300 元,在他們店屬于中等價位),然后把我帶到了房間。
要是去其他店,接待的基本上是年輕男女,拿出一張清單,讓你自己來勾選。這家直接給你解決方案,你愛用不用。
我還挺吃這套的,速戰速決。
——此時好感度 20 分。
03
脫了上衣,趴在按摩床上。
師傅先是測試性地按了一下我的肩膀和脖子,很明顯的酸痛,他確定了我之前說的關鍵詞。
讓我疑惑的是,接下來他并沒有「對癥下藥」,反而一直按我的小腿。
我納悶了:我是肩膀和脖子疼啊。
他說:頭疼醫頭,腳疼醫腳,那效果都不會太好;相信我,比你有經驗。
按完一只腳后,他讓我將兩只手舉起,對比一下肩膀的感覺。
已經按過的一邊,確實比另一邊更輕松。
很意外!
——此時好感度 60 分。
04
在后續的按摩中,我都在「嗷嗷」地叫,像被家暴一樣。
我也算是按摩界的老司機了。前面提過,基本每兩周會去按一次;每到一個城市,也都會體驗一下當地的按摩水平(正規的)。
所以,我是受力的。
但是,他這每一個點按下去,都正中「痛點」——這體驗,也是我第一次遇到。
我說:師傅,你輕一點啊。
他說:其實自己很輕了,要不你自己試試。
他引導我用自己的手按到對應的穴位,還別說,輕輕按下,真的疼。
我懂了,他找的位置很對!
專業!
——此時好感度 80 分。
05
師傅很健談。
在按的過程中,他一直跟我聊天。
我其實有點防備,因為根據之前的經驗,聊到后面,就一定會讓我辦卡。
但是,直到最后我離開的時候,他也沒有提出「辦卡」這個詞。
——此時好感度 100 分。
06
從他們家出來后,整個人的狀態從進去時的快蔫了,變成了出來時的神清氣爽。
自己也沒忍住,在朋友圈里寫了推薦。
發出后,我也復盤:為什么自己會推薦?
核心原因就是:圍繞解決問題的體驗過程。
1.一開始就圍繞我的問題,給出解決方案。
2.然后在按摩過程中,通過對比驗證解決方案。
3.最后沒有辦卡的推銷,讓體驗更純粹。
我想到之前看到的一個客服案例。
一家公司發現,他們客戶評價最好的客服人員,不是溫柔外向的員工,而是一個有點冷漠的員工。為什么?因為每次客戶問什么問題,他都馬上給出解決方案。
解決了問題,態度是加分項;沒解決問題,態度什么都不是。
07
還有個尾巴。
端午第三天,我去健身。教練看過我發的朋友圈,問我是否真的有效。
我說是的。
他說,自己最近也去體驗一下。
一方面他身體也有點酸痛,另一方面,也學習一下對方的技術。因為他們也有專門的拉伸課程。
——會學習的人,總會找到各種機會提升自己。
這是曹將公眾號第「 1167 」篇原創文章,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