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經常問我,他問劉邦為什么能統一天下,他的能力那么菜,同級別的項羽都比他強好幾倍,并為項羽惋惜。
(相關資料圖)
但是我覺得,劉邦能一統江山,建立大漢王朝,這已經能說明他的能力了,我不是個以結果議論英雄成敗的人,我也不夠格,但我想,沒有實力是無法一統江山的,因此劉邦的成功不是偶然。
劉邦最大的特點就是用人,項羽最大的特點就是剛愎自用。楚漢相爭,其實是兩個集團之間的一場龐大對決,項羽是硬生生把他給演成了一個人的獨角戲。
劉邦一方文有蕭何、張良、陳平,武有韓信,灌嬰,樊噲,縱觀項羽,前期還有范增,后期就直接后繼無人了,武的方面有龍且,項莊等。但大部分都有勇無謀。
每次打仗,項羽都是以匹夫之勇沖在前面,雖然有彭城之戰以少勝多,但謀略方面項羽可是一個輸家。
舉個更生動的例子就是,劉邦是帶一群人圍毆項羽,項羽是一人狠揍劉邦集團,二者各有勝負。
在謀略的加持下劉邦如有神助,最終垓下打敗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逼得后者烏江自刎。
我們不要在意劉邦的成功,要在意劉邦的風度,有個人原先是項羽的部下,項羽死后就一直被劉邦所通緝,可謂是恨入骨髓,
這個人就是季布,楚漢爭霸的的時候,季布數次陷劉邦于險地,有一次他更是要把劉邦殺死,如果不是手下舍命相救,可能劉邦就把命交代在那里了吧。
就這樣,對于這個曾經讓自己見閻王的仇敵,劉邦說:
"對于季布,活要見人,死要見尸。"
劉邦建立大漢王朝后,季布無法,他不得不四處藏匿,以避免劉邦的追兵。在逃亡的路上他經常饑一頓飽一頓,最后實在是沒有辦法,就投靠到自己的昔日好朋友朱家那里。
季布是一個路見不平就能拔刀相助的人,在楚國的故地上面有很大的名聲,同時他答應人的事情,就一定會辦到,成語"一諾千金"他的典故。
朱家當然知道,藏匿季布會給自己帶來多大的影響,只是對于這個昔日好友,仗義執言,從來沒有負過他們。他們不能不管,于是派季布在自己家里面當下人。
紙包不住火,季布在自己家藏著,早晚會讓劉邦知道,到時候朱家的厄運就來了,鑒于此,朱家人決定去拜訪滕公夏侯嬰。
夏侯嬰這個人,是跟著劉邦一起起兵的人,過命的交情,又有汗馬功勞在這,劉邦每次見他都會十分尊重,他在劉邦心里的地位十分不言而喻。
朱家人拜訪夏侯嬰,幾番寒暄過后,祝家人直接亮明來意,夏侯嬰一聽是季布,立馬來了精神,急忙追問,季布在哪兒?
朱家人沒有正面回答夏侯嬰的問退而是接著問了他"季布有什么大罪,而皇上一定要他的命?"
夏侯嬰回答道:"季布幫助項羽攻打皇上,皇上怨恨他,因此一定要他的人頭。"
朱家人又問夏侯嬰:"季布是個怎么樣的人?"夏侯嬰認為季布是個賢人,朱家聽到這話后才放下了一點心,于是接著說:
"臣各為其主用,季布為項籍用,職耳。項氏臣可盡誅邪?今上始得天下,獨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廣也!且以季布之賢而漢求之急如此,此不北走胡即南走越耳。夫忌壯士以資敵國,此伍子胥所以鞭荊平王之墓也。君何不從容為上言邪?"
漢朝朝野都忍不下去,于是決定起兵攻打匈奴,樊噲也同意這件事,并表示他愿意帶領十萬兵馬去蕩平匈奴。
這時季布勸阻,他認為當年劉邦帶領四十萬大軍去遠征匈奴,都被匈奴打的落花流水,而樊噲只有區區十萬,這無異于以卵擊石。
這話一說出來,呂后和樊噲幾乎要跳出來打季布,不過后來呂后冷靜下來想了想,覺得季布說的在理,自己如果一時沖動,到時候恐怕會給漢朝帶來滅頂之災。
就這樣,季布拯救了漢朝。
歡迎關注~
意思就是說季布當時是在為項羽手下做事,不得不這樣做的,現在劉邦得了天下,為了自己的私仇而發動天下的人力去追他,這實在不是一個明君所做的事。
夏侯嬰就覺得十分有道理,就去跟劉邦說清,劉邦想了一會兒,覺得是這一回事,于是停止通緝季布,還讓他入朝為官,給了他很多賞賜。
估計劉邦也不會想到,二十年后季布居然救了漢朝一命。
劉邦死后,匈奴冒頓單于來犯,漢朝打不過想求和,冒頓單于同意了這個請求,但是他要娶呂太后為妻子,這對于漢朝來說是一間十分恥辱的事情。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