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地市 >

華創固收:333個地市經濟、財政、債務五年變化圖譜

2023-08-30 19:03:18 來源:金融界

首席分析師:周冠南?高級分析師:張晶晶


(相關資料圖)

摘要

在報告《各省經濟、財政、債務五年變化圖譜——數據話城投系列》中,我們已對2018-2022年全國及各省經濟、財政、債務的五年變化特點進行了分析。本報告將對各地市的情況進行分析,以觀察近五年各地市在經濟、財政和債務方面的變化存在哪些特點?并對市場近期較為關注的部分地市進行重點對比分析。

本報告附帶數據庫具有相對準確性,包含各地市2018-2022年經濟、財政、債務相關數據,可作為后續地市資質研究的數據百寶箱。

各地市近五年經濟表現如何?

較五年前,地市層面經濟實力整體有所提升,但91%的地市GDP增速有所下降。2022年,59%的地市經濟總量在1000-5000億之間,地市GDP增速整體放緩,其中34%的地市增速在全國平均水平之下。

各地市近五年財政表現如何?

較五年前,地市層面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和綜合財力分別增長15%、3%和 10%,但多數地市增速普遍下降,57%的地市財政自給率有所下降。2022年,地市層面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總體同比下降0.8%,46%的地市同比增速為負,42%的地市財政自給率在30%以下,受房地產市場不景氣、民營房企違約等因素影響,政府性基金收入同比下降23%,其中39%的地市同比降幅高于30%,綜合財力同比下降12%,75%的地市同比增速為負。

各地市近五年債務表現如何?

較五年前,地方政府債務余額、發債城投公司帶息債務余額和區域廣義債務余額分別增長87%、83%和84%,其中50%-60%的地市三者增速均有所上升,90%左右的地市廣義債務率有所上升。2022年,地市層面地方政府債務余額同比增長15%,發債城投公司帶息債務余額同比增長10%,廣義債務余額總體同比增長12%,但多數地市增速有所放緩,2022年地市廣義債務率總體上升,66%的地市區域廣義債務率在400%以上((地方政府債務余額+發債城投公司帶息債務余額)/(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口徑)。

濰坊、昆明、柳州、蘭州情況對比

經濟上,2022年,昆明和濰坊經濟總量相當,蘭州和柳州相當,柳州GDP增速為負,近五年四地市GDP增速波動放緩,其中柳州和蘭州降幅較五年前較大;

財政上,2022年,濰坊綜合財力相對較高,其次為昆明,而柳州和蘭州相當,其中,昆明和蘭州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占綜合財力比重均超70%,四地中濰坊和昆明財政自給率較高,較五年前,濰坊政府性基金收入有所增長,昆明財政自給率降幅最大;

債務上,2022年,昆明和濰坊廣義債務余額高于柳州和蘭州,濰坊廣義債務率最低,其余三地接近,較五年前,濰坊和蘭州廣義債務余額增長較快,四地市廣義債務率均有所上升,其中昆明和蘭州較為突出。

風險提示:數據統計與計算或與實際情況存在一定偏差。

目錄

正文

在報告《各省經濟、財政、債務五年變化圖譜——數據話城投系列》中,我們對2018-2022年全國及各省經濟、財政、債務的五年變化特點進行了分析。本報告將進一步對各地市的情況展開分析,以觀察近五年各地市在經濟、財政和債務方面的變化存在哪些特點?并對市場近期較為關注的部分地市進行重點對比分析。

首先,關于數據的口徑說明如下:

1、數據來源:本報告原始數據主要來源于企業預警通和Wind數據庫,部分原始數據由于數據更新原因近五年口徑不一致,導致存在一定可比性問題,本報告附帶數據庫中已將上述數據與各地市歷年決算報告和2022年預算報告進行核實并更正,具有相對的準確性。

2、地市統計口徑:目前我國共有333個地級市(地區、自治州、盟),本報告基于各地市近五年的經濟、財政、債務數據進行分析,部分由地級市代管的縣級市數據已歸口到對應地級市,占比數據基于已披露相關數據的地市數量計算。

3、區域財政情況:各地市財政自給率=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各地市區域綜合財力=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

4、區域債務情況:區域債務分析有狹義和廣義之分,其中區域狹義債務余額采用各地方政府預算執行報告中披露的地方政府債務余額,區域廣義債務余額采用各地方政府債務余額與區域內發債城投公司帶息債務余額之和進行測算,區域廣義債務率則通過區域廣義債務余額比上區域綜合財力得出。其中,區域內發債城投公司帶息債務余額計算采用華創城投名單,包含部分當前已退出城投債券市場的主體。

此外,本報告附帶數據庫包含各地市2018-2022年經濟、財政、債務相關數據,可作為后續地市資質研究的數據百寶箱。具體包括GDP規模及其增速、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及其增速、財政自給率、政府性基金收入、區域綜合財力、地方政府債務余額、發債城投公司帶息債務余額、區域廣義債務余額、區域廣義債務率等指標。后文,我們將對各地市的以上數據變化特點展開詳細分析。

近五年各地市經濟、財政、債務整體有何變化?

(一)經濟情況:較五年前經濟實力整體提升,但91%的地市增速放緩

較五年前,地市層面經濟實力有所提升。具體看,較2018年,GDP規模位于1000億元以下的地市由106個減少23個至83個,位于1000-5000億元之間的由185個增加11個至196個,位于5000-10000億元之間的增至33個,包括江蘇常州和蘇州、浙江溫州、紹興,山東濰坊等地,位于10000億元以上的增至20個,包括廣東深圳和廣州、江蘇蘇州和南京、四川成都、湖北武漢、浙江杭州等,總體看,地市層面經濟實力較五年前整體提升明顯。

2022年地市層面經濟總量共計106.6萬億元,其中59%的地市GDP分布在1000-5000億區間。2022年共332個地市披露了GDP數據,總量共計106.6萬億元,其中196個地市GDP分布在1000-5000億區間,占59%,貴州貴陽、江蘇淮安、湖南岳陽等居于前列;83個分布在1000億元以下,占比25%,包括廣西防城港、四川資陽等;20個地市在萬億元級別,主要分布在粵蘇魯浙閩等經濟強省及安徽、河南、湖北、湖南、四川、陜西等中部省份的省會城市。

較五年前,地市層面GDP增速普遍下降。具體看,較2018年,GDP增速位于10%以上的地市由14個減少至2個,位于5%-10%之間的由266個減少204個至62個,位于3%-5%之間和0%-3%之間的分別增加122個和84個。331個可計算GDP增速變化值的地市中,301個增速較2018年有所下降,其余GDP增速有所增長的地市中浙江舟山、福建寧德和廣西柳州和欽州尚有一定的存量城投債券。

2022年,地市GDP增速整體放緩,34%的地市增速在全國平均水平之下。2022年共331個地市披露了GDP增速數據,其中320個地市增速為正,增速較高的地市主要分布在甘肅、廣西、云南等同比基數偏低省份以及新疆、山西、內蒙古等資源型省份,其中甘肅金昌以13.5%的增速領跑全國,福建寧德以10.7%位居第二,浙江舟山、廣西欽州次之;331個地市中47%位于3%-5%區間,包括湖北黃岡、江西鷹潭、浙江衢州、山東淄博、江蘇鹽城等地;11個增速為負的地市主要集中在東三省、廣西、貴州等地,包括廣西柳州、吉林長春、貴州黔西南州等地。從區間分布情況看,較2021年,2022年增速位于0%以下、0%-3%、3%-5%區間的地市數量普遍增多,整體看,地市層面經濟增速普遍下降。

(二)財政情況:較五年前綜合財力有所增長,但88%的地市增速放緩

1、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較五年前增長15%,但72%的地市增速普遍下降

較五年前,地市層面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整體增長15%。具體看,較2018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規模位于100億元以下的地市由152個減少15個至137個,位于100-500億元之間的由149個增加9個至158個,位于500-1000億元之間和1000億元以上的均增加2個,包括福建泉州、河北唐山、湖南長沙、山東濟南等,總體來看,地市層面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較五年前進一步提升。

2022年地市層面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總體同比下降0.8%,89%的地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規模分布在500億以下。2022年共330個地市披露了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數據,總量共計7.84萬億元,其中158個地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分布在100-500億區間,占47.88%,包括吉林長春、浙江金華、江西南昌、浙江臺州、江蘇鹽城等;137個分布在100億元以下,占比41.52%,包括江西景德鎮、湖北咸寧、安徽淮北等;13個地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在千億元級別,集中于粵蘇魯浙等地,包括成都、武漢、鄭州和長沙。

較五年前,地市層面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速普遍下降。具體看,較2018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速位于30%以上的地市由2個增加至14個,位于20%-30%之間的由16個減少至5個,位于10%-20%之間的由92個減少54個至38個,位于0%-10%之間的由176個減少54個至122個,增速為負的地市由46個增加105個至151個。330個可計算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速變化值的地市中,239個增速較2018年有所下降。

2022年地市層面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速普遍下降,46%的地市同比增速為負。2022年共330個地市的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速數據可得,其中54.24%的地市增速為正;5.76%的地市增速位于20%以上,主要分布于內蒙古、山西、陜西、新疆等資源型省份,其中陜西榆林市、新疆昌吉州和山西晉城市存量城投債券數量較多。從區間分布情況看, 2022年同比增速位于0%-10%、10%-20%和20%-30%區間的地市數量普遍減少,負增長的地市增加126個,總體看,地市層面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速普遍下降。

2、財政自給率:較五年前57%的地市財政自給率有所下降

較五年前,地市層面財政自給率大多有所下降。具體看,較2018年,財政自給率位于70%以上的地市由34個減少至24個,位于50%-70%之間的由55個增加13個至68個,位于30%-50%、30%以下的,分別減少5個、1個。329個可計算財政自給率的地市中,188個較2018年有所下降。

2022年地市層面財政自給率同比有所下降,42%的地市財政自給率在30%以下。2022年共329個地市披露的數據可供計算財政自給率,其中24個地市財政自給率在70%以上,占7.29%,浙江杭州位居第一,江蘇蘇州、廣東東莞、陜西榆林和江蘇南京次之;139個分布在30%以下,占比42.25%,主要分布于云南、黑龍江、甘肅、廣西、四川等地。

3、政府性基金收入:較五年前增長3%,但90%的地市增速有所下降

較五年前,地市層面政府性基金收入增長3%。具體看,較2018年,政府性基金收入規模位于100億元以下的地市增加1個,位于100-500億元之間的由106個減少14個至92個,位于500-1000億元之間的減少3個,位于1000億元以上的增加7個。293個可計算政府性基金收入增速的地市中,近二分之一較2018年有所下降。整體來看,近幾年,土地市場持續不景氣,拖累政府性基金收入情況未有明顯增長。

2022年受房地產市場不景氣、民營房企債務違約等因素影響,土地出讓持續偏弱,地市層面政府性基金收入總體同比下降23%,89%的地市政府性基金收入規模分布在500億以下。2022年共304個地市披露了政府性基金收入數據,總量共計6.01萬億元,其中179個地市政府性基金收入分布在100億以下,占58.88%,包括江西吉安、河南平頂山、湖北黃岡、福建莆田、江西鷹潭等地;92個分布在100-500億之間,占比30.26%,包括山東濟寧、江蘇鎮江、山東煙臺、浙江衢州等地;16個地市分布在1000億元以上,主要分布在蘇浙粵。

較五年前,地市層面政府性基金收入增速普遍下降。具體看,較2018年,政府性基金收入增速位于50%以上的地市由131個減少至9個,位于30%-50%之間的由51個減少至9個,位于0%-30%之間的由69個減少至44個,位于-30%-0%之間、-50%--30%、-50%以下的由31個、12個、5個增加至123個、84個、33個。281個可計算政府性基金收入增速變化值的地市中,252個較2018年增速有所下降。

2022年地市層面政府性基金收入增速普遍同比下降,39%的地市降幅在30%以上。2022年共302個地市的政府性基金收入增速數據可得,其中240個地市政府性基金收入同比有所下降,吉林長春、云南昆明、安徽蚌埠、廣西南寧降幅在50%以上;而安徽合肥、浙江杭州、江蘇淮安增幅在20%以上,土地市場表現相對堅挺。從區間分布情況看,2022年增速為負的地市有所增多,地市層面政府性基金收入增速普遍下降。

4、綜合財力:較五年前整體增長10%,大多數地市增速有所放緩

較五年前,地市層面綜合財力整體增長10%。具體看,較2018年,綜合財力位于200億元以下的地市有所減少,其余區間變化不大。293個可計算綜合財力增速的地市中,64.51%的地市較2018年增速為正。

2022年地市層面綜合財力總體同比下降12%,78%的地市綜合財力規模分布在500億以下。2022年共304個地市的相關數據可得,綜合財力共計13.54萬億元,其中近50%在200億元以內,其中江西鷹潭和湖北荊門存量城投債券余額相對較高,值得關注;28.62%在200-500億之間,包括四川宜賓、江西宜春、福建漳州等地;11.18%在500-1000億之間,包括江蘇揚州和泰州、浙江湖州、福建泉州等地。

受土地出讓不景氣影響,較五年前,地市層面綜合財力增速普遍下降。具體看,較2018年,綜合財力增速為正的地市數量下降192個。281個可計算綜合財力增速變化值的地市中,11.74%的地市較2018年有所上升。

2022年地市層面綜合財力增速普遍下降,75%的地市同比增速為負。2022年共302個地市的綜合財力同比增速數據可得,其中25.17%的地市增速為正;5.30%的地市增速在20%以上,主要分布于內蒙古、山西、陜西、新疆等資源型省份,值得注意的是安徽合肥增速也在20%以上,財政實力較強,可以關注區域內城投主體的債券投資機會。從區間分布情況看,2022年同比增速位于0-20%和20%以上的地市數量普遍減少,增速位于0%以下的地市增加122個,總體看,地市層面綜合財力增速普遍下降。

(三)債務情況:較五年前整體增長84%,90%地市廣義債務率上升

1、地方政府債務余額:較五年前整體增長87%,60%的地市增速有所上升

較五年前,地市層面地方政府債務余額整體增長87%。具體看,較2018年,地方政府債務余額規模位于2000億元以上的地市由8個增加至23個,位于1000-2000億元之間的由22個增加至54個,位于500-1000億元之間的由55個增加至120個,位于500億元以下的由242個減少至126個。318個可計算地方政府債務余額增速的地市較2018年增速均為正,其中一半地市增速在100%以上。整體來看,近幾年,地方政府債務余額大幅增長。

2022年地市層面地方政府債務余額總體同比增長15%,61%的地市政府債務余額在500億以上。2022年共323個地市披露了地方政府債務余額數據,總量共計26.59萬億元,其中126個地市地方政府債務余額在500億以下,占39.01%,包括江西萍鄉和景德鎮、陜西咸陽、安徽淮南、湖北黃石等;120個分布在500-1000億之間,占37.15%,包括安徽蕪湖、廣東肇慶、山西太原、福建龍巖、湖南湘潭等;23個地市在2000億以上,除了計劃單列市及各省會城市外,還包括浙江溫州、廣東佛山、河北唐山、江蘇鎮江、福建泉州等。

較五年前,60%的地市地方政府債務余額增速有所上升。具體看,較2018年,地方政府債務余額增速位于30%以上的地市由39個減少至25個,位于20%-30%之間的由44個增加至70個,位于10%-20%之間的由102個增加至146個,位于0-10%之間、0%以下的由95個、17個減少至81個、1個。291個可計算地方政府債務余額增速變化值的地市中,117個較2018年增速有所下降,占比40.21%,其余地市均有所上升。

2022年地市層面地方政府債務余額增速整體下降,71%的地市增速在20%以內。2022年共323個地市的地方政府債務余額增速數據可得,其中25.08%在0-10%之間,包括浙江杭州、江蘇南京、貴州貴陽、云南昆明、江蘇南通等地;7.74%增速在30%以上,包括廣東深圳、江西贛州、吉安和萍鄉、河南周口等。

2、發債城投公司帶息債務余額:較五年前增長83%,52%的地市增速上升

較五年前,地市層面發債城投公司帶息債務余額整體增長83%。具體看,較2018年,發債城投公司帶息債務余額規模位于5000億元以上的地市由5個增加至19個,位于1000-5000億元之間的由44個增加至61個,位于500-1000億元之間的由37個增加至44個,位于500億元以下的由247個減少至209個。264個可計算發債城投公司帶息債務余額增速的地市中,88%的地市較2018年增速為正。整體來看,近幾年,發債城投公司帶息債務余額大幅增長。

2022年地市層面發債城投公司帶息債務余額總體同比增長10%,37%的發債城投公司帶息債務余額在500億以上。2022年333個地市的發債城投公司帶息債務數據可得,共計37.58萬億元,其中209個地市發債城投公司帶息債務余額在500億以下,占62.76%,包括福建莆田和南平、湖南懷化和永州、湖北孝感等;44個分布在500-1000億之間,占13.21%,包括安徽宿州和宣城、四川眉山、河南開封和江西撫州等;61個地市在1000-5000億之間,包括江蘇淮安、山東濟南、江蘇徐州、浙江金華等。

較五年前,52%的地市發債城投公司帶息債務余額增速有所上升。具體看,較2018年,發債城投公司帶息債務余額增速位于30%以上的地市由52個減少至35個,位于10%-30%之間的由80個增加至89個,位于0%-10%之間的由52個增加至92個,位于-30%-0%之間、-30%以下的由84個、21個減少至43個、6個。261個可計算發債城投公司帶息債務余額增速變化值的地市中,126個較2018年增速有所下降,占比48.28%,其余地市均有所上升。

2022年地市層面發債城投公司帶息債務余額增速整體下降,82%的地市同比正增長。2022年共265個地市的發債城投公司帶息債務余額增速數據可得,其中216個增速為正,福建廈門、河北石家莊、山東煙臺、河南周口、廣東廣州、浙江金華增速均在30%以上;其余地市中,廣西柳州同比下降12.96%,江蘇鎮江、云南昆明、山東濰坊、湖南湘潭、江蘇無錫等地降幅均在10%以內。

3、區域廣義債務余額:較五年前增長84%,59%的地市增速有所上升

較五年前,地市層面區域廣義債務余額整體增長84%。具體看,較2018年,區域廣義債務余額位于5000億元以上、3000-5000億元、1000-3000億元的地市分別增加14個、12個、48個,1000億元以下的地市減少78個,區域廣義債務規模整體增加。318個可計算區域廣義債務余額增速的地市中,44.03%的地市較2018年增長100%以上。

2022年地市層面區域廣義債務余額總體同比增長12%,84%的地市區域廣義債務余額分布在3000億以下。以地方政府債務余額與區域內發債城投公司帶息債務余額之和來計算區域廣義債務余額,2022年共323個地市的相關數據可得,總量共計64.15萬億元,其中33.75%在1000-3000億元之間;9.29%在5000億元以上。

較五年前,59%的地市區域廣義債務余額增速有所上升。具體看,與2018年相比,廣義債務余額增速在0-50%之間的地市增加67個。291個可計算區域廣義債務余額增速變化值的地市中,118個較2018年增速有所上升,占比40.55%。

2022年地市層面區域廣義債務余額增速有所下降,73%的地市同比增速在0%-20%之間。2022年共323個地市的區域廣義債務余額同比增速數據可得,其中21.98%的地市增速在20%以上,包括福建廈門、廣東廣州和深圳、浙江金華和臺州等;增速在0%-20%之間的地市中,山東濰坊、江蘇南通、無錫和南京等地增速較低。

4、廣義債務率:較五年前90%左右地市廣義債務率有所上升

較五年前,地市層面廣義債務率大多有所上升。具體看,較2018年,廣義債務率位于600%以上的地市由21個增加至91個,位于400%-600%之間的由57個增加至104個,位于200%-400%之間的由141個減少至89個,200%以下的由89個減少至11個。279個可計算廣義債務率的地市中,252個較2018年有所上升。

2022年地市區域廣義債務率總體有所上升,66%的地市區域廣義債務率在400%以上。2022年共295個地市的廣義債務率數據可得,其中91個地市區域廣義債務率在600%以上,占30.85%,包括新疆烏魯木齊、浙江舟山、廣西柳州、浙江湖州和紹興、江蘇鎮江等;104個分布在400%-600%之間,占35.25%,包括福建漳州、江蘇南京、連云港和南通、湖南常德等地;89個地市在200%-400%之間,占30.17%,包括山東淄博和濟寧、浙江寧波和溫州等地;11個分布在200%以下,占3.73%,其中廣東深圳和安徽合肥存量城投債券余額較多,值得關注。

2022年地市層面區域廣義債務率增速整體上升,46%的地市同比增長超100個百分點。2022年共293個地市的區域廣義債務率增速數據可得,其中256個同比有所增長,其中41個地市上升200個百分點以上,包括云南昆明、新疆烏魯木齊、浙江舟山和湖州、江西贛州等地;37個地市廣義債務率增速有所下降,包括江蘇淮安、湖南常德、浙江杭州。

濰坊、昆明、柳州和蘭州情況對比

近年來濰坊、昆明、柳州、蘭州四地市區域信用輿情頻出,債務壓力相對較為凸顯,逐漸成為市場投資人關注的焦點,本節將重點對比近五年來四地市的經濟、財政、債務情況,供投資人進行參考。

1、經濟情況:昆明、濰坊經濟總量相當,2022年柳州負增長

經濟方面,昆明和濰坊經濟總量相當,2022年GDP在7000億元以上,蘭州則和柳州相當,GDP增速在全國平均水平以上,而柳州增速為負;近五年GDP增速波動較大,整體呈下降態勢,柳州和蘭州降幅較大。

經濟總量:昆明和濰坊相當,蘭州和柳州相當,2022年 GDP規模分別為7541億元、7306億元、3344億元、3109億元;其中,2019年昆明趕超濰坊成為四地市經濟總量第一,2021年蘭州趕超柳州成為四地市第三。

經濟增速:2022年濰坊和昆明位于全國平均水平(3%)以上,分別為3.7%和3.0%,其次為蘭州(0.8%),而柳州增速為負(-1.0%),主要是受原材料價格上漲、物料運輸不暢等原因影響,近五年四地市GDP增速整體波動放緩,其中柳州、蘭州較2018年分別下降7個百分點、6個百分點。

2、財政情況:昆明、蘭州受政府性基金收入下滑影響,綜合財力降幅較大

財政收入方面,2022年濰坊綜合財力相對較高,其次為昆明,而柳州和蘭州相當,其中四地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占40%以上,昆明和蘭州占70%以上,濰坊和昆明財政自給率較高;較2018年,濰坊和柳州綜合財力有所增長,四地市中濰坊政府性基金收入有所增長,而昆明和蘭州兩地土地出讓轉弱,導致政府性基金收入降幅較大,占綜合財力比重也有所下降,四地市財政自給率均有所下降,其中昆明降幅最大。

綜合財力:2022年濰坊綜合財力遠超昆明、柳州和蘭州,分別為1327億元、651億元、363億元、308億元;較2018年,濰坊和柳州綜合財力分別增長13%、3%,而昆明和蘭州分別下降50%、18%。

綜合財力結構:2022年昆明和蘭州綜合財力中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占比較高,分別為78%、72%,濰坊和柳州分別為47%和42%,近五年四地市占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比均先降后升,較2018年,昆明和蘭州占比分別上升32個百分點和4個百分點,濰坊和柳州分別下降1個百分點和13個百分點。

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022年濰坊和昆明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高于蘭州和柳州,分別為618億元、505億元、222億元、151億元;較2018年,四地市中濰坊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有所增長(8%),其余三地均有所下降,其中柳州下降幅度最大(-22%)。

政府性基金收入:2022年濰坊的政府性基金收入較高,柳州、昆明和蘭州接近,分別為709億元、211億元、146億元和86億元,近五年四地市政府性基金收入先升后降,較2018年,柳州和濰坊均有所增長(34%、17%),而昆明和蘭州土地出讓大幅轉弱,較2018年分別下降79%、29%。

財政自給率:昆明和濰坊近五年在70%左右,2022年昆明有所下降,蘭州在50%-60%區間,柳州在40%-50%區間。2022年濰坊、昆明、蘭州、柳州的財政自給率分別為73%、59%、46%、42%,近五年四地市財政自給率均有所下降,昆明降幅最大,其次為蘭州,較2018年分別下降20個百分點、9個百分點。

3、債務情況:昆明、濰坊區域廣義債務余額較高,但濰坊廣義債務率較低

債務方面,2022年昆明和濰坊廣義債務余額高于柳州和蘭州,其中四地市發債城投公司帶息債務余額占60%以上,柳州達76%,濰坊廣義債務率處于四地市中最低,其余三地相近;較五年前,濰坊和蘭州廣義債務余額增長較快,四地市廣義債務率均有所上升,昆明和蘭州較為突出。

區域廣義債務余額:2022年昆明和濰坊的區域廣義債務余額相當,柳州和蘭州相當,分別為5714億元、5490億元、3232億元、2787億元,近五年濰坊和蘭州廣義債務余額持續上升,柳州和昆明先升后降,較2018年,濰坊和蘭州分別增長96%和47%。

區域廣義債務結構:2022年柳州區域廣義債務中發債城投公司帶息債務占比最高,為76%,其次為濰坊、蘭州、昆明,占比分別為65%、64%、61%,近五年四地市占比均先升后降,較2018年,濰坊增幅最大,占比上升6個百分點,其次為昆明,上升1個百分點,柳州持平,蘭州下降8個百分點。

地方政府債務余額:2022年昆明和濰坊的地方政府債務余額接近,蘭州和柳州接近,分別為2231億元、1910億元、997億元、763億元,近五年四地市地方政府債務余額持續增長,其中蘭州和濰坊增幅較大,較2018年分別增長91%和66%。

發債城投公司帶息債務余額:2022年濰坊和昆明的發債城投公司帶息債務余額相當,其次為柳州和蘭州,分別為3580億元、3483億元、2469億元、1791億元,近五年四地市發債城投公司帶息債務余額先升后降,其中濰坊和柳州增幅較大,較2018年分別增長116%和41%。

區域廣義債務率:2022年蘭州、柳州和昆明的區域廣義債務率相對較高,近五年四地市廣義債務率整體呈上升態勢,其中昆明、柳州和蘭州較2018年上升幅度較大。

總體來看,各地市經濟、財政、債務情況呈現以下特點:

經濟方面,較五年前,地市層面經濟實力整體有所提升,但91%的地市GDP增速有所下降。2022年,59%的地市經濟總量在1000-5000億之間,地市GDP增速整體放緩,其中34%的地市增速在全國平均水平之下。

財政方面,較五年前,地市層面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和綜合財力分別增長15%、3%和10%,但多數地市增速普遍下降,57%的地市財政自給率有所下降。2022年,地市層面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總體同比下降0.8%,46%的地市同比增速為負,42%的地市財政自給率在30%以下,受房地產市場不景氣、民營房企違約等因素影響,政府性基金收入同比下降23%,其中39%的地市同比降幅在30%以上,總體看,綜合財力總體同比下降12%,75%的地市同比增速為負。

債務方面,較五年前,地方政府債務余額、發債城投公司帶息債務余額和區域廣義債務余額分別增長87%、83%和84%,其中50%-60%的地市三者增速均有所上升,90%左右的地市廣義債務率有所上升。2022年,地市層面地方政府債務余額同比增長15%,發債城投公司帶息債務余額同比增長10%,區域廣義債務余額總體同比增長12%,但多數地市增速有所放緩,2022年地市廣義債務率總體有所上升,66%的地市區域廣義債務率在400%以上。

濰坊、昆明、柳州、蘭州四地中,經濟上,2022年,昆明和濰坊經濟總量相當,蘭州和柳州相當,柳州GDP增速為負,近五年四地市GDP增速波動放緩,其中柳州和蘭州較五年前降幅較大;財政上,2022年,濰坊綜合財力相對較高,其次為昆明,而柳州和蘭州相當,其中,昆明和蘭州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占綜合財力比重均超70%,四地中濰坊和昆明財政自給率較高,較五年前,濰坊政府性基金收入有所增長,昆明財政自給率降幅最大;債務上,2022年,昆明和濰坊廣義債務余額高于柳州和蘭州,濰坊廣義債務率最低,其余三地接近,較五年前,濰坊和蘭州廣義債務余額增長較快,四地市廣義債務率均有所上升,其中昆明和蘭州較為突出。

風險提示

數據統計與計算或與實際情況存在一定偏差。本文涉及到的數據主要來自于Wind數據庫、企業預警通等,經處理后得到報告中呈現結果,與實際情況相比,或存在一定的由于數據來源、處理與口徑問題導致的數據統計與計算偏差。

具體內容詳見華創證券研究所7月28日發布的報告《333個地市經濟、財政、債務五年變化圖譜——數據話城投系列之五》

華創固收 · 周冠南團隊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