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地市 >

公募年內累計派發912億元“紅包”,同比下滑三成債基做主力_世界要聞

2023-06-30 19:53:28 來源:第一財經

6月29日,按權益登記日計算,嘉實3個月理財債券A、景順長城研究精選股票、永贏雙利債券A等60只基金產品實施分紅,其中約有七成產品是今年以來首次分紅。時間拉長至年內來看,年初至今公募基金共實施2743次分紅,派發“紅包”近912億元,同比下滑三成。其中,債券型基金成為今年分紅的主力軍。


(資料圖片)

在業內人士看來,雖然優秀的業績是高額分紅的前提條件之一,但基金分紅與否還跟市場行情、基金合同規定等多種因素有關。對于持有人而言,基金分紅意味著共享投資成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投資體驗,不過這對持有人資產凈值不會產生影響,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選擇落袋為安或紅利再投。

年內分紅近912億

Choice數據顯示,截至6月29日,今年以來全市場共有1894只基金產品(不同份額分開計算,下同)實施了分紅,累計分紅次數達2743次,分紅總額近912億元。相較于去年同期的1348億元,這一分紅力度有明顯減弱,下滑3成以上。

第一財經記者梳理發現,基金分紅金額呈下滑趨勢,可能與主動權益類基金(包括普通股票型基金、偏股混合型基金、靈活配置型基金和平衡混合型基金)的分紅大幅縮水有關。

在今年的的基金分紅中,主動權益類基金的年內累計分紅總額僅為億元,占比不足1成;較之去年同期億元減少了億元,縮水超過8成;這也直接導致了今年的分紅力度不及去年同期表現。

從分紅金額來看,債券型基金是今年基金分紅的主力軍。據第一財經統計,截至6月29日,今年以來共有1683只債券型基金產品實施了2497次分紅,分紅總金額達億元,占總量的%。

從單只基金而言,華泰紫金月月發1個月滾動債券發起A今年以來已經進行了6次分紅,是年內分紅次數最多的基金。南華價值啟航純債債券A、嘉實超短債債券A、同泰泰和三個月定開債A等18只基金產品的分紅次數均為5次,包括11只純債型基金、6只指數型債券基金和1只混合債券型基金產品。

記者注意到,純債型基金產品在今年分紅中的“存在感”頗高。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共有1378只純債型基金年內累計分紅1999次。換言之,每10次基金分紅中,平均有7次屬于純債型基金產品。

此外,也有多只基金雖然分紅次數不多,但派發“紅包”力度不小。有6基金產品今年以來分紅超10億元。例如中銀證券匯嘉定期開放債券,該基金年內僅分紅一次的金額達億元,位居第一;而興全綠色LOF的年內分紅為億元,是年內分紅金額最高的主動權益類產品。此外,長城悅享增利債券A、國投瑞銀優化增強債券A/B等產品的分紅金額也均超16億元。

整體而言,今年以來分紅金額超過1億元(含)的共有244只基金產品,其中主動權益類產品有20只。記者注意到,其中不乏業內知名的基金經理管理的產品。例如,泓德基金副總經理、權益投資部總監王克玉管理的泓德豐潤三年持有期混合、萬家基金黃興亮管理的萬家行業優選LOF,年內分別派發了億元、億元。

此外,匯豐晉信副總經理、投資總監陸彬管理的匯豐晉信龍騰混合、華商基金周海棟管理的華商優勢行業混合、招商基金首席研究官朱紅裕管理的招商核心競爭力混合A,交銀施羅德基金何帥管理的交銀優勢行業混合等產品,年內也分別派發了一次“紅包”,分紅金額均超過億元。

面對基金分紅怎么辦

“分紅意味著和投資者共享投資成果,這可以提升投資體驗。在震蕩市下,實施分紅的基金由于提前鎖定收益讓投資者能及時獲利。”一位大型基金公司內部人士對記者表示,基金分紅本質是基金單位凈值的一部分,“能分紅”說明這只產品的業績不會太差。

上海證券基金評價研究中心分析師劉亦千認為,不同于偏股型基金“止盈”“減倉”的分紅含義,以機構投資者為主的債券型基金分紅,可將紅利從企業利潤表的“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科目調至“投資收益”科目,實現由“浮盈”向“實盈”的轉變,并且能在規避贖回費的前提下,帶來實打實的現金流入,提高資金利用的靈活度。

“優秀的業績是高額分紅的前提條件之一,但去年和今年上半年的市場表現不佳,主動權益類基金的業績情況也有目共睹,滿足分紅條件的產品少了,分紅金額自然也減少了。”前述基金人士告訴記者,分紅與否并不代表產品業績的好壞,這一行為不僅與市場行情及基金收益有關,也和基金合同規定有關。

記者查閱多份基金合同發現,的確有部分基金產品在對分紅的次數或分配比例作出明確約定。例如約定滿足分紅條件前提下,基金收益分配全年至少分配1次,至多12次;或者基金每次收益分配比例不得低于該次可供分配利潤的60%等。

那么,如果基金要分紅了,投資者是該落袋為安還是選擇紅利再投?

“對于持有人而言,現金分紅提供了一種現金回流的選項,實現落袋為安;當持有人不希望因分紅而被動減倉時,也可以選擇紅利再投資的方式獲得更多基金份額。”華東某基金公司內部人士對記者表示,基金分紅后,基金份額凈值會相應下降,但對持有人利益沒有實際影響。

他對記者算了一筆賬:假設基金A份額凈值為2元,計劃每10份基金份額分派5元,某持有人持有3000份該基金,分紅前市值為6000元。當該持有人選擇現金分紅時,他可以獲得1500元現金,同時基金份額凈值下調為元,其持有的3000份基金A市值為4500元,現金和市值之和仍為6000元。

當該持有人選擇紅利再投資時,其獲派的1500元紅利將轉換為1000份基金A份額,其持有的基金份額將變為4000份,當基金份額凈值在分紅后下調為元,其持有基金對應的市值仍為6000元。

“盡管基金分紅對持有人資產凈值不會產生影響,但持有人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分紅方式。”前述華東基金人士告訴記者,如果持有人原本就有贖回或減持打算,可以選擇現金分紅;對于希望繼續持有該基金,甚至有加倉計劃的持有人,紅利再投資是更合適的選項。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相關法規要求,在持有人未主動調整分紅方式時,系統將默認為現金分紅,因此想選擇紅利再投資的持有人,需要在權益登記日前一個交易日下午3:00前更改分紅方式。換言之,這類型的投資者最需要關注的日期是權益登記日。

(文章來源:第一財經)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