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江南與蓮從漢代樂府民歌《江南可采蓮》誕生之日起便形成一幅“天然圖畫”。文人園林,作為江南文化最重要的符號之一,其注重理水的造園思想注定與蓮有著不解之緣。
清代華亭詩人仇炳臺有詩云“勝景憶當年,有十畝荷花、五畝梅花,不禁風流懷水部......”水部即醉白池園主顧大申,詩中描寫的是明末清初顧大申造園時,此地就有“十畝荷花、五畝梅花”之勝景。
(資料圖)
清嘉慶年間,醉白池東南角特筑“蓮葉東南亭”作為賞荷休憩之所;光緒年間,又在池西南筑“半山半水半書窗亭”作為觀賞醉白清荷的絕佳處。1998年,在第十二屆上海之根文化旅游節上,醉白清荷被評為松江十二景之一,由此冠名。
看點一 池上幽境
醉白池之景,自白居易《池上篇》詩中來,又入照壁浮雕畫中去。壁上一泓池水,經假山跌水溢出,流淌荷花間。古松蒼虬,菡萏婉約,動靜交織,虛實結合,宛若畫中游,營醉白幻境,是為“出詩入畫·為荷而來”開篇。
看點二 荷您相遇
主題小品選址于公園主干道石橋北側與雙亭之間區域,東側借景樹影斜疏遒勁的梅園為背景林,為游客游覽打卡之絕佳處。設計運用若干幅絹絲山水畫輔以荷花及時令花卉夏堇、千日紅 、繁星花等,以弧形飄帶種植樣式,融糅紅色石庫門、風帆剪影、古樸石道等景觀元素,風拂荷影,搖曳多姿,畫面綿延起伏,美不勝收。可浸入式步道滿足游客多視角觀賞及親和性游園體驗的需求。
看點三 為荷足矣
此景以扇面展示樣式,以白居易詩詞佳作《池上篇》竹刻為開篇,展出歷代詩文歌者贊頌松江(醉白池)、古猗園等有關的荷文化詩詞,市民游客在暢游經典園林的同時,感受別樣的荷文化底蘊。
看點四 步步觀蓮
300米主干道上,步移景異,70個缸栽荷花品種以紅色系為主,雨花情、至尊千瓣、紅唇、丹鳳朝陽、逸仙蓮等荷花名品展示別樣的清雅荷韻。
看點五 荷文化蓮
荷花是非常具有象征意義的文化符號,為豐富本屆花展內涵,打造全新的旅游文化亮點,醉白池與古猗園聯合展出30多件(組)提煉文化符號與元素、基于傳統工藝與材料,通過精心打造而出的一批文化屬性高、地域性、主題性、實用性、觀賞性強的荷蓮文創產品,讓古韻荷香飄得更遠。
看點六 香光流韻
共展出100件來自全市16個區中小學生投稿精選獲獎及入展作品,展現上海市中小學學生國畫創作生態的多樣性與活力,表達上海市中小學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和當下美好生活的熱愛之情。
編輯:陳梓丹
責任編輯:陸益峰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