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財經 >

環球熱頭條丨咖啡奶茶喝膩了,年輕人愛上45元一杯的“酸奶刺客”?

2023-06-24 00:18:16 來源:贏商云智庫

用錢來投票的消費圈,從來沒有無緣無故的偏愛。


(資料圖)

“酸奶界的愛馬仕”Blueglass櫥窗里,五顏六色的樣品、貼心的雞湯文案,一副“喝我吧 喝我吧”的顏值誘惑,走過路過的年輕人很難不淪陷。

高顏值外,酸奶+高端水果+堅果,滿杯都是料,Blueglass用沉甸甸的價值感讓年輕人折服。比奶茶咖啡更出片的“油畫風”杯壁,獨特小眾,附帶著傳遞健康生活方式之理念,妥妥的社交貨幣。

class="image-wrapper">

◎圖源:贏商云智庫拍攝

畢竟,在多數消費者認知中,奶茶約等于肥胖、不自律,酸奶則反之,代表著健康、自然、自律。

自誕生之初,酸奶這一品類就深度綁定健康標簽,而現制酸奶品牌亦擅長講健康故事。打開Blueglass點單小程序,彈出的形象大使,身著瑜伽服、拿著酸奶杯、喊著“自然好狀態”口號,點單者自動鏈接健康、元氣等效果名詞。

此外,Blueglass產品描述中的“膠原蛋白肽”“燕麥爆珠”“活性益生菌”等營養成分,與“健康”牢牢掛鉤,讓人莫名的安心,隱約傳遞著信息:這不是一杯普通的酸奶。

茉酸奶,以綠色為主色調,門店文案和品牌視頻反復傳播“北緯43°黃金奶源”“雪原生態農場”的信息,強調奶源優質。“一杯奶昔等于一顆牛油果”,與健康而昂貴的水果劃等號,強化品牌心智。

相比一杯熱量高達6碗飯的奶茶們,酸奶產品自帶“低卡、低糖、無添加”濾鏡,喝起來總歸“罪惡感”少一點。

class="image-wrapper">

◎茉酸奶廣州東方寶泰店 圖源:贏商云智庫拍攝

不難看出,年輕人為酸奶氪金,內生動因皆為健康為上。而在咖啡、奶茶“爛大街”的當下,選擇相對小眾的酸奶,背后亦有新鮮好奇帶來的刺激。

“NFT、小票文學、噸噸桶、換Logo、品牌黑化、天天9.9元……”從年頭到年尾,茶飲老鐵營銷玩法層出不窮,產品卻越來越同質化、乏善可陳。此時驀然回首,酸奶如同一股清流,拯救了深陷選擇困難癥的人兒。畢竟鮮奶、芝士、燕麥奶、厚乳都喝膩了,也該換個口味了

瘋狂圈地,現制酸奶主流玩家有誰?

當前,成規模的線下連鎖現制酸奶品牌并不多,賽道競爭激烈程度遠不及茶飲、咖啡。

按產品特色,可分為兩類玩家:

這類酸奶重在“吃”,多用“碗”裝,偏甜品小吃屬性,無油炸不上火,提供了一種相對健康的零食選擇。

? “炒酸奶”,制作工藝獨特,用鏟子將酸奶、水果、堅果翻炒,利用快速制冰的原理凝固成片狀或塊狀,將液態酸奶轉化成固態,帶來新的吃法。

典型品牌艾炒酸奶,創立于2021年,大本營在上海,門店多數分布在江浙滬,全國總店數在100家左右,其中2022年新開50多家。提供多種水果組合,分為小杯、中杯、霸王杯,主流單價在20-40元之間;金字塔尖的是“艾炒全家福”,一份要價58大洋。

class="image-wrapper">

◎艾炒酸奶價目表

這一細分賽道玩家中,還有一類深藏功與名的強悍選手——主打更有料的“厚切炒酸奶”,把酸奶做成厚實的“磚”。

汴梁徐先生厚切炒酸奶,創立于2014年,以海鹽芝士黑糯米、生椰楊枝甘露、朗姆酒葡萄、荔枝椰椰玫瑰等神仙組合酸奶出圈走紅,主流單價16-26元,全國門店數超過700家。

class="image-wrapper">

?“凍酸奶”,是兼具酸奶、冰淇淋雙重特點的細分品類。早年間曾經火過一陣,后來經過多輪洗牌,存活者寥寥。

面包新語旗下Hey.YO 喜乳酪,創立于2011年,提供不同口味酸奶冰淇淋,按照重量收費(8元/50g),可自主搭配巧克力、水果、堅果等各式小料,深受各年齡層消費者喜愛。不過品牌多年間拓展緩慢,僅有不足約30家店。

另一代表玩家是西班牙品牌S?lud撒露凍酸奶,于2015年進駐中國內地,采用歐洲進口原料,繽紛雪頂是標志元素,消費者可自由搭配凍酸奶、水果、醬料,一度風靡。沉寂許久后今年再發力,5月新開8店。

?“酸奶撈”,在水果撈基礎上加入酸奶,飽腹感強,各式傳統食材懷舊感滿滿。

創立于2020年的滿米酸奶,2021年3月開放加盟,目前已超600家店。提供數十種小料搭配,還有糯米爆珠、仙草、葡萄干、山楂碎等。以顏色為突破口,“酷似水泥”的五谷酸奶、“治愈藍”的藻藍酸奶,靠著獨特口味和顏值紅遍酸奶圈。

這類酸奶以“喝”為主,多為“杯”裝。從產品形態包裝,到門店形象、售賣方式等,囊括了一切奶茶所具備的流行元素,可以說是披著奶茶外衣的酸奶。

頭部品牌“一只酸奶牛”,創立于2016年,以牛的卡通造型為LOGO形象,門店數逾千家,主流價格帶在10-20元,定位親民,于2021年1月被新希望乳業以2.31億元收購了60%的股份。利用酸奶作為產品的基底,核心產品以“酸奶+谷物/酸奶+水果”為主。招牌酸奶紫米露,健康養生,老少咸宜。

但,真正把酸奶推向新高潮的是以下這些更會玩差異化的品牌:

茉酸奶開辟了“酸奶奶昔”賽道,主打的“牛油果酸奶奶昔”聲名大噪。加了巴旦木榴蓮的酸奶奶昔,價格上探到43元。2022起,茉酸奶以月均開店30+的節奏快速擴張。根據公眾號信息,截至今年4月其門店總數已達700家。

“阿秋拉尕青藏酸奶”2012年開始深耕酸奶賽道,最初發展緩慢。2018年品牌升級為洋氣的“Blueglass Yogurt”,快速擴張,連獲兩輪融資。2022年新開46店,現門店規模約為100家,主要進駐購物中心。

Blueglass力圖做得跟別家酸奶不一樣:

開創“冷萃酸奶”品類,通過膠原、玻尿酸、γ-氨基丁酸等強科技感的食材成分,以及變美、舒眠、品質、健康等賣點,拓展酸奶的美容、養生、代餐等功能屬性,650ml杯型賣出45元的高價;

門店主題化,如“距阿那亞禮堂50米”、“寵物露營主題”、“時尚戶外自然探索主題”等,刷足存在感;

不斷傳播塑造品牌的健身、瑜伽標簽,常與lululemon、雅詩蘭黛等“變美”相關的品牌合作,打造瘋狂酸奶、藍色騎行社區,讓“自然好狀態”成為流行生活方式……

創立于2020年的K22.草莓酸奶,破除酸奶門店慣有形象,采用電光芭比粉,兼具潮酷與粉嫩,網紅感十足,已開店20家左右。只提供桃子、草莓、芒果、牛油果四種口味產品,統一18元一杯,傳播文案直截了當——“一杯大約15顆丹東草莓”、“一杯大約2個墨西哥牛油果”。

寶珠奶酪,主打中式“釀造酸奶”,將300年前格格的下午茶搬到現代。“由自釀米酒和牛奶自然凝結,源自清朝宮廷的經典小甜點”,將傳統釀造技藝,與現代茶飲、牛乳、水果融合,更適合“中國胃”,亦收獲了一波粉絲青睞,單日銷量可達3萬元,今年4月新開及籌開門店達20多家。

現制酸奶能跑出下一個“喜茶”嗎?

現制酸奶的商業邏輯與茶飲咖啡類似,甚至模式更“輕”,因為產品制作更簡易、所需員工數量更少,且利潤更高、賽道競爭更小。

從主流品牌來看,現制酸奶普遍價位在25元-35元左右,高于喜茶、奈雪等以茶飲為主打的品牌。

資料顯示,現制酸奶每公斤保守估計成本在12元左右,相比奶茶高很多,因為原材料更貨真價實;但利潤率則在40%-60%左右,結合高客單價,遠比奶茶賺錢。

此外,咖啡茶飲帶有咖啡因、茶多酚等提神成分,不適合兒童老人飲用,酸奶則是人群普遍適宜,幾乎可以覆蓋全年齡層客群。

class="image-wrapper">

◎又炒酸奶廣州正佳廣場店,“兒童推薦”海報醒目 圖源:贏商云智庫拍攝

雖看起來是一門很美的生意,但目前能開出數百店規模的現制酸奶品牌,無一例外都采用了加盟模式。它們很大程度上依托加盟商資金,生命力、發展潛力仍有待驗證。

不僅如此,現制酸奶還有不少bug待解。

例如,不是標榜的那么“健康”。在超市買過配料表干凈“0添加”酸奶的小伙伴都知道,真正的無糖酸奶口感并不好,酸味兒分分鐘把人送走,非大眾所能接受。市面上,口感好的酸奶,配料表中“白砂糖”位置都很靠前;現制酸奶配料表“隱形”,讓不少人對其“健康”程度持質疑態度。

除了糖,這些酸奶加了水果、堅果、各式小料后,一杯下肚,總熱量不忍直視,跟奶茶半斤八兩。這點,奉行理性消費的成分黨們未必不知道,只是如同吃炸雞配無糖可樂一樣。年輕人想無負擔地為生活加點甜,才有了“酸奶刺客”生存的空間。

另外,現制酸奶原材料被大型牧場壟斷,議價權屬于供應鏈,成本控制總體不易。且因季節性特征明顯,品牌需要高售價,平衡淡季成本。在運輸上,鮮奶要求冷鏈配送,比常溫配送多了3-4倍的成本。

以上種種,決定著現制酸奶目前依舊是門小而美的生意,往后想走通新茶飲降價擴市場的邏輯,難度不小。

更具挑戰的是,現制酸奶產品復刻門檻低,飲品老兵們已經打響守擂戰,積極反攻。如茶百道、Coco、滬上阿姨、書亦燒仙草、ARTEASG、古茗等品牌,都已跟進推出牛油果酸奶相關產品,且價格更有優勢。

誠然,茶飲退潮、健康消費趨勢高漲,現制酸奶出現了階段性的爆紅,但在肉眼可見的天花板和強勁的競爭對手面前,僅是做爆品、做規模顯然還不夠。

護城河如何建立?新增長點在哪兒?留給現制酸奶品牌思考和行動的時間不多了。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