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蘭,一座無野廣告的城市”“不隨意丟棄煙頭,公共座椅可以隨時就座”“吃一頓干凈飯,舒蘭這邊風景獨好”……去年以來,舒蘭市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中,打出一套“創城+N”組合拳,塑造外在形象,提升內在氣質,全力推動高質量發展、造福民生。
(資料圖片)
“創城+厚德實干”
浸潤城市文明底蘊
舒蘭市圍繞基礎設施、環境衛生、文明交通、綠化美化、市容市貌、農村環境等六項工程,深入推進城鄉建設提升年行動,開展城鄉環境衛生集中治理攻堅行動和全市“大衛生”專項行動。
在打造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方面,共清理垃圾17468處、柴草垛1254處、野廣告2580處,整治占道經營537處,路田分離260公里,綠美化完成750公里,栽植樹木7.1萬株。
在整治城市環境方面,共清運垃圾1.8萬余處、4萬余噸,拆除違法建筑和臨時設施310余處、吊框1862個、小鍋蓋1544個;規劃機動車停車泊位828個,城市道路清掃覆蓋率和機械化清掃率均達90%,市中心城區路燈平均亮燈率達98.99%;建設5條綠美示范街路和6條主要街路新夜景,鋪種草坪8000平方米,花卉栽植面積4800平方米,規劃設計景觀帶亮化5412米。
大道至簡,實干為先。近年來,舒蘭重點項目建設穩中有進,舒蘭大街南段、二道街、建設路等道路改造全面進場施工,新建朝陽大橋項目和正陽菜市場、幸福廣場改造項目建設如火如荼;改造老舊路308公里,改造縣級公路140公里,鄉村級公路315公里,新建通屯硬化路179公里,惠及18個鄉鎮,受益人口25萬人;新開工建設隆越府等6個共28萬平方米的房地產項目和12萬平方米站前路棚改安置區,逐步完成城西和城北兩個棚戶區搬遷改造;新建城市公園3個,完成黃泥河、順水河生態治理。
“創城+網格管理”
推動管理精細化
舒蘭市細化創城任務清單和責任清單,建立攻堅專班、部門包聯和銷號管理等機制,形成“大城管、小網格”治理格局。
——堅持“人下場、車上路”。推進執法力量下沉網格、一線管理,城市治理向精細化延伸、向社區和小街巷覆蓋。新建成6500平方米的市級黨群服務中心和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構建“15分鐘便民服務圈”,利用舒蘭文明創建云平臺將各行政區域網格化,建立網格管理微信群。
——嚴格開展“門前三包”工作。累計發放“門前三包”責任卡8000余張、制度單1萬余份,與舒蘭全市20個鄉(鎮)街簽訂《愛國衛生工作目標管理責任書》,簽訂率100%。累計出動機關、企事業單位工作人員1.5萬余人次,清理臟亂死角1.4萬余處、垃圾3.9萬余噸。
——不定期開展專項集中模擬測評。成立專項工作督導組,落實“賽馬”機制,保持高強度的壓力傳導。截至日前,共開展督導檢查120余次,累計發放督辦單200批次、340余份,共發現問題5400余條。
“創城+育人”
激勵爭做“文明人”
舒蘭市堅持把創建“文明城”與培育“文明人”有機結合,以“舒蘭創城有變化”為主題,利用“舒蘭融媒”APP、“舒蘭發布”視頻號廣泛宣傳各部門各單位文明創建工作經驗成果以及展現公民文明風尚的暖人故事;開展“小手拉大手、文明創建一起走”“文明禮儀進萬家”“爭做文明有禮舒蘭人”“傳承雷鋒精神 共建溫暖稻鄉”等志愿服務活動5500余場次;組織社區、黨政機關、社會公益團體志愿者5.2萬余人次走上街頭、深入地頭,通過理論宣講、政策解讀、文藝匯演、短視頻展播等方式,倡導人民群眾過綠色生活,移風易俗;注重用人文精神增添城市魅力,用文化生活打造城市氣質,發揮文化的滋養涵育作用,先后評選出各類道德模范、身邊好人430余名,獲評“中國好人”1人,“吉林好人”16人,全國文明村鎮2個,省級文明村鎮14個。
城市不僅要高樓大廈,更要文明的溫度。舒蘭,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過程,不僅是打造“全國知名縣城”和“省內最干凈縣城”的過程,也是舒蘭轉型跨越、蝶變花開的過程。
(松花江網編輯 遲媛瑋)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