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城市 >

人氣爆棚!增城絲苗米、增城荔枝位列十大“廣貨手信”前二|世界時訊

2023-06-24 18:24:41 來源:廣州增城發布

日前,由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廣東省農業農村廳、廣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首屆地理標志產品廣貨手信節在廣州市北京路舉行,經專家評審和網絡投票,增城區地理標志產品增城絲苗米增城荔枝強勢霸榜,位列十大“廣貨手信”前二


【資料圖】

“一粒米”“一顆果”的獨特魅力

目前廣東省累計獲批涵蓋初級農產品、加工食品、道地藥材、手工藝品等領域地理標志保護產品162個,本屆手信節每個地級市最多只能有兩個產品獲評十大“廣貨手信”。那么,增城絲苗米、增城荔枝有何魅力能雙雙位列前茅呢?增城區用其深厚的歷史底蘊和出眾的品質給出了答案。

增城絲苗米

增城絲苗米素有“米中碧玉”“飯中佳品”等美譽,外觀長粒形,細長苗條,晶瑩如玉,且口感極佳。其原產于朱村街白水山棲云寺舊址,栽培歷史超500年。在這片擁有悠久歷史文化底蘊的沃土上,增城區抓好省級絲苗米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致力于培育優質絲苗米品種。目前,累計培育優質增城絲苗品種30多個,全區已注冊絲苗米商標72個,培育出“掛荔牌”“泰稷牌”等省市著名商標、名牌產品。

其中,在手信節亮相的是由增城區新塘糧食管理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塘糧食公司”)培育的“掛荔牌”增城絲苗米禮盒。4公斤的禮盒包裝不僅美觀且方便攜帶。同時,增城絲苗米的優良食味品質得到了專家評審的一致認可。

作為增城絲苗米現代農業產業園的參與實施單位之一,新塘糧食公司形成了以“基地+品牌+市場”的系統循環機制,擁有絲苗米推廣種植基地面積,努力構造“從農田到餐桌”產業鏈,打造放心大米。據新塘糧食公司的相關負責人介紹,未來公司將抓好品種培育,推廣好“增科新選絲苗1號”以及其他優質絲苗米品種。在管護上提升水平,推動農業生產“三品一標”建設,打響增城絲苗米品牌。

增城荔枝仙進奉

增城是“魚米之鄉”,也是“荔枝之鄉”。在本屆手信節眾多產品中,增城荔枝仙進奉表現格外亮眼,受到了廣泛的關注和喜愛。仙進奉荔枝果色鮮艷,果實皮厚,荔枝成熟之后,在樹上掛果保鮮的時間長達25天,還自帶著淡淡的玫瑰清香,是近年來增城荔枝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中的佼佼者。

作為近兩年備受熱捧的名貴品種,增城區大力建設增城仙進奉荔枝現代農業產業園,尤其注重對仙進奉的培優提質。在選育推廣優質荔枝改良品種的同時,采用統一的技術規范和標準,保障荔枝產量,帶動農民增收致富。如今的仙進奉“身價”高于一般荔枝,近年來行銷全國各地,深受消費者歡迎。

全產業鏈賦能增城絲苗米品牌增值

增城農投集團負責人介紹,近年來,增城將農業品牌化建設放在重要位置,重點圍繞“一個路徑?兩個目標?六個環節”發力,即以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和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示范園為目標,加快實施品牌強農戰略,全力打造廣東省絲苗米全產業鏈示范區,抓好抓牢種業、種植、加工、流通、品牌、農文旅融合六個環節,全力推動增城絲苗米、增城荔枝等鄉村產業全鏈條升級,做好“土特產”文章。

打造當家品種

種業是糧食之本,農業之根。作為增城絲苗米原產地、全國優質絲苗米主要產區之一,增城致力于打造自己的當家品種,選育的“增科新選絲苗1號”成為農業農村部授權品種。累計培育的30多個優質增城絲苗品種,通過院士試驗田,選擇更成熟、中高端的絲苗品種同時,大力推廣野生稻復種,與省農科院研究共建絲苗米野生稻復種繁育基地,以培育更多的當家品種。

“數智化”賦能

數智化種植技術為增城絲苗米生產注入“智慧芯片”。驕陽似火的六月下旬,在增城區絲苗米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核心區,大型收割機在金黃的稻田間馳騁,唱響夏稻豐收樂曲。近年來,增城引入北大荒、天禾等專業公司和種植大戶進行種植,打造建設面積近萬畝的連片規模化、標準化、現代化增城絲苗米種植示范基地,并通過建設現代育秧工廠進行集中、統一育秧,打造5G智慧平臺等數字和智慧手段科學管控,精準用藥施肥,實現綠色低碳種植,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促進絲苗米提質增產。

“加工和銷售是打造全鏈條品牌標準體系的重要環節。在絲苗米產業園新建設的水稻烘干中心,預計7月份正式運營,采用低溫烘干技術,日烘干能力達180噸。”據增城農投集團的有關負責人介紹,增城絲苗米的倉儲、初加工、精深加工以及延伸加工均有優質企業負責運營。同時,抓住“農頭工尾”“糧頭食尾”,針對增城絲苗米、增城荔枝量身打造增城絲苗米煲仔飯、朱村雞飯、荔枝冷飲、荔枝甜品等預制飯(菜),不斷推動絲苗米、荔枝產業價值鏈向頂端延伸。

創新銷售模式

增城還創新銷售模式,利用“產地+銷地”“線上+線下”渠道,推動農產品高效流通,變農產品為“禮品”。

品牌影響力是產業發展競爭力的重要支撐。為提高增城絲苗米的品牌知名度、影響力和美譽度,增城通過舉辦一系列線上線下營銷推廣活動,擦亮增城絲苗米金字招牌。

“接下來,我們計劃推進增城絲苗米文化和絲苗米科技進校園、進單位、進社區、進公益活動以及融合農文旅元素,加強農產品文化賦能。”增城農投集團的有關負責人表示。

“四張牌”助力增城荔枝高質量發展

世界荔枝看廣東,優質荔枝在增城。近年來,增城荔枝產業在增城區委、區政府和各職能部門的努力下,因地制宜、發揮優勢,打好產業、市場、科技、文化“四張牌”,唱響增城荔枝品牌,全力推進荔枝產業高質量發展。

品種培優

增城荔枝現有種植面積19.7萬畝,栽培品種70多個。要打造高質量品牌,增城區從“品種培優”上下功夫,通過實施“優果”戰略,達到增產提質的效果。2011年、2018年分別選育審定仙進奉、北園綠2個特優荔枝新品種,入選廣東省荔枝產業聯盟十大主推品種。仙進奉作為首個通過廣東省品種審定的遲熟特優荔枝新品種,連續8年入選省市農業主導品種,全國荔枝產區都爭相引種,全國推廣面積超過15萬畝,是近年來審定荔枝新品種推廣面積最大、效益最好的品種。扶持連片100畝(含)以上高接換種或擴種仙進奉荔枝,目前全區仙進奉種植面積達到2.6萬畝。

品質提升

品質提升是增強品牌核心競爭力的關鍵。近年來,增城區全面深化院地合作,與相關農業專家聯合開展“克服荔枝‘大小年’關鍵產業化技術”“特色優質品種選育及區域化試驗研究”等荔枝技術合作攻關;強化荔枝果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工作,推廣使用商品有機肥、生物農藥等綠色防控產品,提升荔枝品質水平。

“文化”“品牌”相融合

增城荔枝栽培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通過“文化”“品牌”相融合,不斷提高增城荔枝的品牌影響力及文化宣傳力。2018年“增城荔枝”“增城掛綠荔枝”“增城桂味荔枝”“增城糯米糍荔枝”評為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增城荔枝入選廣東省名特優新農產品。

標準化生產

標準化生產是品牌建設的助推器。近年來,增城全力推進荔枝產業高質量發展,將仙進奉荔枝作為主導品種,大力推動省級仙進奉荔枝產業園擴園拓面,實行“一園多區”發展模式,全面推行“一控兩減三基本”,推進荔枝生產規模化、標準化,實現區域聯動發展,2022年產業園總產值達6.82億元,聯農帶農2725戶,農民人均收入38046元,高出全區平均水平21%。

以地理標志引領推動區域品牌價值提升

多年來,增城區穩抓品牌培育和保護,催生了許多增城名優產品品牌和知名企業品牌。目前,增城累計發展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5個、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8個,總量均位居全省各區縣第一。

打造農產品品牌

種植大戶和農民是打造農產品品牌的第一步,是品牌農產品建設的基礎力量。比如仙基農業創始人陳浩潮、新塘糧食公司的張煥強等種植大戶,與鄉鄰們一道,在增城區仙進奉荔枝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絲苗米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的帶動下,在品種培育、種植技術等方面發力,大大提升農產品質量,保證了農產品的品質和質量安全,打牢增城農產品品牌信譽根基。新塘糧食公司等一批加工企業,在主打產品上持續提升工藝,延長產業鏈,提升企業管理水平,生產出高質量的主導產品,打造企業品牌,用好“增城品牌+企業品牌+產品品牌”模式,實現差異化發展,滿足多元化市場需求。一批農業龍頭企業更是在深度營銷上發揮作用,擴展市場,拓寬渠道,加大品牌營銷策劃,形成一致對外的市場競爭態勢,共同維護增城品牌形象。

增城農產品品牌建設背后的三支力量,團結協作,并依托增城農投集團打造的增城土特產品牌運營服務中心,共同打造增城農產品公用區域品牌,實現共建共享共富,攜手維護增城農產品品牌。

打造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

地理標志不僅代表了相關特色產品,也是一種具有歷史沉淀、文化傳承的地域名片。近年來,廣州市市場監管局和增城區市場監管局、區農業農村局等部門圍繞荔枝、絲苗米等特色產業抓品牌建設,不斷加大對農產品生產、加工、銷售行為的市場監管力度,為提升農產品品質、做強品牌營造良好環境;通過多種線下線上途徑加強推廣宣傳,提升區域品牌知名度;加強區域品牌授權使用管理,維護增城農產品品牌聲譽和公眾影響力,將“增城絲苗米”“增城荔枝”等5個名優農產品打造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

來源:增城區融媒體中心記者:湯芷欣、增城農投集團

編輯:紀玉婷

責編:陳婕妮、鄭德宏

審核:朱卓東、張慧芳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