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說起唐朝的歷代皇后,大多數(shù)人的第一印象應該是長孫皇后,作為一代明君,稱得上千古一帝唐太宗的賢內(nèi)助,長孫皇后自然賢能無比。當然,除了長孫皇后外,還有一位皇后十分賢惠并有能力,她自幼就眼光獨到,嫁人后更是幫助自己的夫君保全家族,最終成就大業(yè),她就是李淵的妻子竇氏。
竇氏家中世代貴族,出身顯赫。她舅舅宇文邕是北周武帝,她的父親竇毅是北周時期的大司馬,楊堅立隋朝后,又出任定州總管。
竇氏出生之時,頭發(fā)就非常好,年僅三歲時頭發(fā)就長到垂至腳跟。她的舅舅武帝宇文邕非常喜歡這個聰慧美麗的小姑娘,于是將她養(yǎng)在宮中。
然而武帝因為政治聯(lián)姻迎娶的突厥貴族阿史那皇后并不喜歡她,因此在生活中常常疏遠她。小小年紀的竇氏看在眼里,記在心中,同時她對時下的政局看得分析透徹,她曾對武帝宇文邕說:"目前的天下還不太平,突厥的勢力還十分強大,希望舅舅以蒼生為念,不要因為皇后出生突厥而冷漠她,而是要多加撫慰,以此來換取突厥對我們的援助。只要有了突厥的援助,那對付南陳、北齊就不是身問題了。"小小年紀就能有如此見識不凡,宇文邕自然對她更為疼愛,并逐漸改變了對阿史那皇后的態(tài)度。楊堅廢宇文家,篡位建立隋朝時,年僅七歲的竇氏哭著對父親說:"只恨我不是男子,無法幫助舅舅避過這場災難"。不禁讓人感慨竇氏有如此眼光與膽魄,若為男子,并生早十年,或許真的可以改變北周的命運。
只可惜她身為女子,在當時的環(huán)境下并不能改變什么,他的父親竇毅與母親襄陽公主聽到竇氏的壯志豪言,趕緊捂住她的嘴,擔心因為她的話而招來滅門之禍。見女兒如此不凡,竇毅自然希望她有一個好的歸宿,于是他在招賢納婿時,除了考究身世才學,相貌易容等基本條件外,還設立了一道難題,就是畫兩只孔雀在屏風間,讓求婚的人各射兩箭,他暗定誰能射中孔雀眼睛,就許配給誰。當時過來求親射箭的人超過幾十人,都不合要求,唯有李淵最后射兩箭射中孔雀的兩只眼睛,于是竇毅就把女兒嫁給了高祖。
竇氏嫁給李淵后,由于才學出眾,目光獨具,因此常常幫助李淵整理文書,更絕的是,她模仿起李淵筆跡時,幾乎沒有人能辨認出來。
隋朝大業(yè)年間,李淵出任扶風太守。有一次,李淵得到幾匹稀世駿馬,由于他十分喜愛這些駿馬,就偷偷在自己家中養(yǎng)了起來。竇氏發(fā)現(xiàn)后,認為他的做法非常不妥當,于是勸他說:"皇上如此喜好獵鷹駿馬,這是天下皆知的,而這些駿馬世所罕見,夫君你不能偷偷養(yǎng)在家里,而是進獻給皇帝。如果就此私自占用的話,是有可能招來災禍的。"當時李淵聽到竇氏的話后,并不以為然,然而沒過多久,他就受到隋煬帝的猜忌而貶謫,這才對竇氏的眼光與政治嗅覺深感敬佩,于是聽從竇氏建議,多次尋覓獵鷹駿馬進獻給煬帝,這才慢慢讓隋煬帝消除了猜忌。
李淵由于長相顯老,皮肉松弛而被隋煬帝笑成為阿婆面,出身顯赫的李淵聽到這樣的外號后自然非常不高興,竇氏知道事情的原委后,卻恭喜李淵,稱這是吉兆,因為李淵是唐國公,"唐"便是"堂","阿婆面"就是指"堂主",這是要成為帝王的象征!
果不其然,最終李唐取代了大隋建國,而竇氏在李淵的背后默默付出,最終也算是為自己的舅舅報了仇,圓了當初她說的那句話吧。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