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要振興,人才要先行。職業教育作為與產業經濟發展聯系最緊密的教育類型,在大城市大農村并存的重慶,將如何賦能鄉村振興?
(資料圖)
6月20日,2023年重慶鄉村振興現代農業職業教育集團成果暨文化交流活動舉行,重慶市委農業農村工委副書記文明維表示,農業職教集團要主動融入成渝現代高效特色農業帶建設,在服務現代化新重慶建設中體現更大擔當、實現更大發展。
據介紹,重慶鄉村振興現代農業職業教育集團成立于2021年5月,目前有成員單位79家,其中涉農院校22所、科研院所7家、企業48家、協會1家、媒體1家。
重慶農業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示范實訓基地授牌儀式。
活動中,重慶鄉村振興現代農業職業教育集團為重慶市天友乳業、大足騰達牧業、重慶正大農牧食品等11家企業授牌“重慶農業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示范實訓基地”,為銅梁區侶俸鎮、大足區石馬鎮、巴南區魚洞街道、高新區白市驛鎮等10個鄉鎮授牌“重慶農業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示范鄉鎮”。同時,重慶市農業學校還與中國移動達成共建數字校園戰略合作協議。
“集團以涉農專業建設、人才培養、項目開發為紐帶,以校際交流、校企協作和工學結合為基本形式,以期實現資源共享、合作育人、集團化辦學,構建重慶農業職業教育體系。”重慶鄉村振興現代農業職業教育集團理事長、重慶市農業學校校長王華平表示,成立以來,集團積極建言獻策,建設數字教學資源,完善農業職業教育體系,校校聯合、校企合作、校地合作不斷深入,集團協同發展成效凸顯。
重慶農業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示范鄉鎮授牌儀式。
據了解,重慶鄉村振興現代農業職業教育集團遴選了10個有一定特色產業基礎的鄉鎮,聯合重慶市職教學會共建產教融合示范鄉鎮。開展基層農技人員知識更新培訓、農業經理人培訓、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等46個班次,培養基層農技人員、技術骨干2000余人次。同時依托重慶市草食牲畜產業技術體系創新團隊、重慶市蕎麥產業技術體系創新團隊、科技特派團,在武隆、巫山、巫溪、黔江、酉陽等地集成推廣山羊、兔高效養殖技術,在城口、酉陽、石柱、萬州等地推廣蕎麥優質新品種和綠色輕簡高效栽培技術。
為適應專業數字化升級需求,重慶鄉村振興現代農業職業教育集團還發揮各成員單位自身專業優勢,將課程資源搬到網上。其中《作物生產技術》《插花藝術》等課程的120個微課資源,獲得2022年重慶市優質課程資源微課作品獎,《插花與花藝設計》《中國茶文化》等3門課程入選2022年重慶市職業教育在線精品課程。
“著力構建服務鄉村振興人才成長的終身學習體系,培養一支‘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鄉村人才隊伍。”文明維提出,重慶鄉村振興現代農業職業教育集團要探索校企合作、校地合作的新模式,同時構建農業“大思政”教育體系和服務鄉村振興人才成長的終身學習體系,開展農業職業啟蒙教育、社區教育、老年教育以及線上線下相結合的農業職業培訓。
王華平介紹,重慶鄉村振興現代農業職業教育集團將組建大思政教育、數字農業、產教融合、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終身教育、對外交流合作等6個專委會,推動重慶農業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
目前,重慶正籌劃建立大、中、小學貫通的農業“大思政”教育體系,提煉100個“農業”思政元素,打造10個農業思政典型課堂,賡續農耕文明。加強中小學、各企業緊密合作,打造20個農業職業啟蒙教育基地,探索職普融通、勞動教育實施路徑。發揮產教融合示范鄉鎮、實訓基地作用,形成一批產教融合典型案例,到2025年,再建成10個產教融合示范鄉鎮、10個產教融合示范實訓基地。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