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城市經濟 >

周冬雨《燃冬》首波口碑出爐了!現場觀眾的打分評價“一針見血”

2023-08-23 01:42:19 來源:互聯網

文案 |易幸

編輯 |南楓

暑期檔最后一波熱度已經逐漸褪去,《封神第一部》上映一個多月票房差不多固定在20億出頭,《孤注一擲》半個月的時間直接猛沖到28億,甚至還在向30億大關進發。


(資料圖片)

佟麗婭的《我經過風暴》已經被甩出前六的行列,《學爸》有黃渤坐鎮,票房依舊平平,口碑也兩極分化嚴重。

這時,七夕檔高調來襲了。

《燃冬》、《念念相忘》兩部影片打頭陣亮相,值得一提的是上映首日《燃冬》反而敗下陣來。

無論是排片、上座率還是場均人次竟然都被《念念相忘》吊打。

按理來說,三金影后周冬雨加當紅小生劉昊然,宣傳力度極大,《燃冬》應該不會如此蕭條。

當下,首播口碑已經新鮮出爐,我們來看看現場觀眾反饋如何——

對于《燃冬》能在七夕上映,我對這部電影的幕后制作團隊第一評價是——

大膽。

雖然爭議頗大,但,最起碼《燃冬》是敢于做嘗試的,別管質量劇情如何,人家能有這份自信登場,為愛情文藝片開辟出全新賽道,這份勇氣值得敬佩。

1.個人風格濃郁

這是各路評價中出現最多的詞匯,整部電影透著濃濃的陳哲藝個人風格的氣息。作為二拿戛納、三斬金馬大獎的陳哲藝來說,《燃冬》對于他來說其實并沒有太大的挑戰性。

他比較擅長拿捏那種朦朧說不透的感情設定,而《燃冬》的感情線恰好也是他喜歡的。

三個異鄉人在延吉的冬天相遇,他們從陌生到相愛,不可言說的曖昧加上異鄉迷茫的狀態,用高級的鏡頭語言表述,總會讓觀眾幻想紛紛,這是比劇情更吸引人的。

2.人生需要“鈍感”

相比膚淺、瑪麗蘇的愛情片,《燃冬》對當代年輕人的生活態度也有些許的展現。

也有部分觀眾表示自己能與影片中的人物共情,正處于人生岔路口的年輕人或許能夠沉浸其中,“鈍感”這個詞也比較意外地呈現在了大眾面前。

這是市面上愛情片比較少有的。

劉昊然飾演的浩豐是上海金融行業的精英,為了參加同學的婚禮來到延吉,他滿面頹廢、戴著高級手表一身清冷,與這熱鬧又俗氣的小城市格格不入。

明明這么多人,可他坐在那只讓人覺得孤獨,在他肩上仿佛有一座無形的大山,這個年輕人小小年紀已經沒有了活力。

或許如今不少上班族都想要一個宣泄壓力的契機,而在浩豐前后變化來看,有時候人生需要一些“鈍感”,太過敏感只會讓自己陷入無人理解的怪圈。

除此之外,在感情的設計上《燃冬》也有比較大膽的創新,娜娜(周冬雨飾)、浩豐還有韓蕭(屈楚蕭飾),三個人性格迥異。

當他們仨同時在場,和各自兩兩相遇碰撞出的火花都不相同,這種新穎奇妙的劇情或許也讓不少觀眾眼前一亮。

雖然三個人的延吉之旅在愛情片中比較有新意,但,有沒有可能其他導演不如此選材,是因為真的言之無物。

評論區看過的觀眾還算比較理智,只不過語言功力依舊一針見血。

1.無病呻吟、不痛不癢

其實文藝片本來就比較小眾,但,只要劇本扎實,好的文藝片也會獲得不少青睞。

《燃冬》中的三位主角定位比較巧,廚師、導游還有金融精英,但,他們的“精神狀態”觀眾難以認可。

比如,浩豐壓力大,哭可以理解,但,至少要有一絲絲的鋪墊或暗示,或穿插。

宣傳的立意是讓對未來迷茫無助的年輕人,找到自我,撥開迷霧放肆生活。

但,影片表現出來的反而是一種“糜亂”的感覺。

想要拉高尺度,也不是不行,但,至少要展現出“美”。光是預告的幾個片段就讓人莫名其妙,隔著簾摸后背,周冬雨的清純或劉昊然的性張力、或兩個人瞬間燃起的火花,什么都沒有。

就在那摸來摸去,對表情的大特寫讓人迷惑。

恕我直言,當代年輕人的精神狀態還沒差到這個地步,至少大家還是正常沒有出現問題的。

2.劉昊然全程出戲

浩豐這個人設與劉昊然本身就不符,再打扮得成熟頹廢,本身的少年氣和那張娃娃臉根本掩飾不住,反而只有一種“埋汰”的感覺。

沒有生活閱歷,或者說完全沒體驗過巨大壓力的工作帶來的折磨,是劉昊然無法讓觀眾入戲的原因,在看電影時,大家會感覺他真的在“演”。

努力迎合了浩豐的喪,但越“裝”就越假,所以劉昊然與周冬雨和屈楚蕭的對手戲,在動作上是有點刺激,但這張臉就是覺得不對勁。

不過,在我看來《燃冬》最大的毛病還是制作團隊的鍋。

能看得出陳哲藝,確實想展現當代年輕人的焦慮和內心矛盾,但,他無法感同身受抓住痛點、直擊內核,所以只能淺顯地用表象和大尺度來刺激觀眾的視覺。

如果說《少年的你》能看到少年之間的救贖,與命運不公的頑抗,那么《燃冬》只讓我看到了青年的頹靡,他們在迷茫的時候沒有向人生發出疑問或尋求新的答案,反而與認識沒幾天的陌生人發生莫名其妙的關系,這,難道不是自我放棄嗎?

結語

當然,獲獎的大導與影后和實力派小生合作,《燃冬》并不能算是一部超級大爛片,但,在我看來三星都多。

預告和宣傳,每一句都是“愛與勇敢”、“尋找自由”或者“治愈”。

可這所謂的“自由”和“勇敢”不是在寂靜的圖書館里奔跑,不是不管不顧發生混亂的關系,而是在紛亂的世界中堅持做自己的勇氣,和在頹喪想要放棄的時候,再拼一把的執著。

說到“治愈”我是覺得有點好笑的,這些演員嘗試了新的角色、領略了全新的風光,體驗了延吉的冬天,而觀眾看著全程緊皺眉頭,反而心情更不好了。

這“治愈”的到底是誰啊?

七夕,三個人的電影,這是在給觀眾上眼藥嗎。#影視我來評#

-END-

南楓娛樂圈

有品質的娛樂觀點

你想看這部電影嗎?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