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國考已進入備考期。8月21日,“2023年國考過審人數達近260萬人”的消息登上微博熱搜。數據統計顯示,2023年國家公務員考試過審人數為259.77萬,五年間人數增長近100萬,再創歷史新高。從國考熱門專業來看,財會類、經濟類、金融類、法學類、計算機類等專業均是國考招錄的熱門專業,而這些專業也與考研的熱門專業存在極大重合。在備戰2024年國考的人群中,不少考生也已默默延長了自己的準備周期。針對2024年國考的新變化,相關機構專家表示,國考熱度或將延續,“上岸”的難度或也將增大。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過審、招錄人數均創新高
這個暑假,即將在明年碩士研究生畢業的朱姍姍沒有回家,而是選擇留在學校備考。“要考的東西太多了,國考、省考、事業編考試。”朱姍姍告訴北京商報記者,自己讀研的初衷就是考公,所以盡管2024年的國考招錄文件還沒發布,她就已經開始了備考。
“我和我身邊的同學都會把考公當作就業的選項或者首選。”朱姍姍表示,她從今年6月份開始正式備考,相比身邊的同學,這個備考時間并不算長。“我的室友從今年4月就開始準備了,但對我們來說,全身心地投入備考,還是以暑假這段時間為主。”
像朱姍姍這樣已經投入備考狀態的“考公”預備生并不在少數。在“2023國考過審人數達近260萬人”的話題下,不少人都在分享自己的備考經驗。數據顯示,2023年國考共有259.77萬人通過用人單位的資格審查。這一數據對比2018年國考來看,過審人數增加了近100萬。
但需要注意的是,通過資格審查的人數并不等同于最終的考試人數。國家公務員局網站顯示,2023年國考共有152.5萬人實際參加考試,參考率約為78.3%,相比通過資格審查的將近260萬人,人數少了不少。
中公教育研究院專家李茜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國考報名過審人數的增長更多反映出了大家高漲的報考意愿,“客觀來看,2023年國考近260萬人過審,創歷史新高,也是因為該年國考共招錄了3.71萬人,是國考史上招錄最多的一次。招錄名額的增加激發了大眾報名的熱情”。
最近四年國家公務員考試的熱門專業
經濟財經類專業成國考熱門
“對比省考來看,國考的難度更高,考試時間也比省考更加提前。國考可謂是省考的風向標,因此,很多考生會把國考當成一次模擬考試練習。”李茜告訴北京商報記者。
“從最近幾年的國考及公務員考試趨勢來看,國考招錄在專業設置方面不會有太大的變化。”李茜分析指出,從歷年國考來看,稅務系統是招錄大戶,占總招錄人數的六七成左右,由此,稅務部門招人的專業更多集中在經濟類、財經類等方面。同時,中文、法律、統計等專業同樣也是國考招錄的熱門專業。“國考招錄的熱門專業和招錄崗位需求是密切相關的。”
北京商報記者觀察發現,除了國考本身的“熱度”持續走高外,國考還帶火了部分專業。能否考公,成為了考生在報考研究生和高考志愿填報時的參考依據之一。
朱姍姍就是看準了統計專業“既能求職,也能考公”的特點才選擇報考。“這幾年考統計學研究生的難度也越來越大了。”
從更直觀的數據分析對比來看,據中公教育統計數據顯示,財會類、經濟類、金融類、法學類、計算機類是最近四年國家公務員考試的熱門專業,而上述專業同樣也是研究生考試中最難“上岸”的幾大“卷王”專業之一。
熱度持續 “上岸”未知
參照往年時間線來看,今年10月中旬將發布2024年國考的招錄公告。2023年11月底進行筆試,招錄人數能否再破前高,報名人數又將發生什么樣的變化,今年的國考招錄趨勢也成為考生關注的重點。
李茜分析表示,2024年國考招錄“保就業”的政策大概率會繼續延續,依舊“照顧”應屆畢業生。但招錄的情況并不樂觀,競爭或將繼續加劇。“2023年國考招錄3.71萬人,這一屆的招錄規模破了新高,理論上來講,2024年國考的招錄規模不會再擴張得這么多。但國考的熱度依舊會持續,‘上岸’的難度或許會增加。”
對此,李茜建議考生先了解考試的大體情況,再結合自身情況給自己制定一個初步的目標,然后分階段分專項開始學習。“備考時一定要專心致志,再勞逸結合適當放松。”
而更多的預備考生也已開始了復習和備考。“今年有很多同學在利用暑假時間準備考公,他們的復習周期要比去年長,今年來看,我覺得學生們的準備時間普遍會更充裕一點。”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副教授、中國就業研究所研究員毛宇飛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不止是考公,畢業生的求職準備對比往年也有所提前。
“學生們已經越來越意識到提前規劃就業的重要性,很多學生都是早作打算。”毛宇飛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從今年的就業情況來看,出國深造、自主創業的學生數量都在提升。“今年學生的出國比例明顯高于去年同期的水平,同時暑假期間除了備考之外,也有很多考生在進行實習,做就業的準備。學生就業意愿非常高。”
(文章來源:北京商報)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