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這兩天,又有一件關于城管執法的事兒上了熱榜。網上流傳的視頻顯示,6月29日,黑龍江省伊春市伊美區的城管執法人員,把一家商戶貼在自家門玻璃上的大字給鏟掉了。商家抱怨這字花了她100多元錢,并對城管說,“你們管點兒有用的吧,鏟掉這字兒有啥用?”城管倒是也態度和藹,對商家說,“你應該理解理解我們,門上粘這東西,人家創文辦(全稱是創建文明城市辦公室)下來檢查,直接就扣我們分。”話雖和藹,工作卻不耽誤,有人跟商家解釋,有人拿小鏟子幾下就把一個大字鏟了個干凈。
城管干了大多數老百姓認為沒用的事兒,被曝光的不在少數。但這次城管的事兒上熱榜,應該跟城管同志說了不常說的實話有關。以前被曝光的城管多是冷、橫、硬,沒有太多耐心解釋,直接上手,該收收、該掀掀,行事霸道。而這次,城管不僅對鏟字原因作了簡單解釋,當然,這個解釋還是遠遠不夠的,而且還向商家吐露心聲,他們是怕被上級扣分,因為上級要來檢查,自己也很無奈,希望商家能夠理解。我們常說“執法為民”,這四個字不難理解,執法的目的肯定是維護老百姓利益,讓老百姓生活得更好。這次伊美區城管鏟字的行為,到底為老百姓帶來了哪些好處?維護了老百姓的哪些利益?我們看不明白。當地城管部門后來的解釋是“一家店一個牌匾,門上的字屬于是單獨標語,是不被允許的”。當地可能確實有這樣的規定,但是這樣的規定到底是為了什么?門上貼幾個字,礙著誰的事兒了?影響到了誰的利益?能夠經常看到門上字的人,無非就是顧客、周圍商家和來往的行人。這些字能不能貼,如果征求意見的話,也應該先聽聽他們的想法。如果僅僅是為了讓偶爾下來的檢查團看,那就是犯了方向性錯誤,無論怎么做老百姓都很難滿意。在這次事件中,城管也確實有他們的難處。一邊是商戶的利益,一邊是上級的規定,而上級規定能否執行到位,又與他們的利益息息相關。矛盾雖然發生在商戶與城管隊員之間,但根子還是在各地創建文明城市詳細規則的制定上。規則做不到以民為本,“執法為民”就會是一句空話,那文明城市的建設也是有名無實。(來源:中國三農發布)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