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城市經濟 >

長沙這個村子里 藏著原生態的非洲風情

2023-07-02 23:04:45 來源:長沙晚報掌上長沙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7月1日訊(全媒體記者 寧莎鷗)29日,中非經貿博覽會在長沙開幕。而在長沙,有個家門口的“秘境”,能原汁原味感受非洲風情。這里就是長沙“小非洲”—河村非洲文化園。“非式”茅草屋、刀痕粗獷的酋長椅、用色大膽的涂鴉畫、精巧有趣的非洲鼓、激情澎湃的草裙舞……有空去打卡吧。

10余非洲藝術家入駐 建立“湘非”情誼

河村非洲文化園的創始人王森波,是一名地道的長沙伢子。


(資料圖片)

自2005年進入非洲開拓事業起,他的足跡遍布大部分的非洲國家,在家鄉創建了河村非洲文化園后, 王森波在非洲跑“前端”, 弟弟王超則扎根“后方”湖南,具體負責文化園的運營。

為了更原汁原味地展示非洲風情,王森波邀請了10余位非洲藝術家常駐園內。一開始,村民都不太習慣這些黑皮膚的外國人。每次藝術家們出園休閑,總會引來村民們的“圍觀”。于是,王超陪著藝術家們跟村民打招呼,也向村民展示非洲藝術家創作的精美作品,還時不時邀請村民來文化園里欣賞非洲舞蹈。慢慢地,這些原本面孔模糊的“黑皮膚的外國人”成為了村民口中擅長鐵藝的 Franci、擅長木藝的Tom、會唱歌的Jeninah、能跳舞的 Darlin……在路上偶遇時,村民們還會藝術家相互微笑著打招呼致意。

如今,非洲元素已經不僅是文化園的獨屬印記,在周邊鄉村圍墻上,都能看到不少非洲朋友所作的色彩鮮艷、風格明顯的涂鴉,遇到哪家有喜宴,宴席上也少不了非洲鼓獨特的鼓點聲。

非洲藝術家成湖南文化傳播大使

刀痕粗獷的酋長椅,用色大膽的涂鴉畫、精巧有趣的非洲鼓……在文化園的中非友誼館里,陳列著不少非洲朋友留下的手工藝品,充滿了原生態的樸拙與神秘,而在一眾藝術品中,又點綴著一兩幅不那么“非洲”的畫作,乍一看顯得格格不入。

其中有一幅雄獅頭部的特寫畫,黑白色調,獅子的鬃毛被細細的筆觸一一描繪,眼睛炯炯有神。“這也是非洲藝術家的作品,但融入了中華傳統文化中水墨畫、湘繡等表現形式。”王超說,作畫者曾表示,來中國前從不知道還可以這樣畫畫。除了繪畫的方式,在非洲朋友的才藝中,也逐漸出現了許多湖南元素。舞蹈藝術家Darlin在文化園學習了茶藝,熟悉從茶器的準備、清洗到泡茶的手法、步驟,再到茶的品味、欣賞等整套流程。為了更有“中國味道”,在進行茶藝表演時她還搭配了一身紅白配色的漢服。在一次文化園的外事接待中,Darlin身著漢服,為到訪的非洲領導沏了一杯“中非融合”的工夫茶。

而Daphine則更喜歡湘繡。她曾前往沙坪湘繡博物館,在省工藝美術大師胡義平的指導下學習。Daphine說,在文化園她學會了不少中文歌曲,也能與游客用中文簡單交流,“我還學會了怎么在抖音上發視頻,大家很喜歡看我跳舞。”

沉浸式體驗 一秒穿越到非洲

步入河村非洲文化園,就像一秒穿越到非洲:“非式”茅草屋、熱帶動物雕塑、人物木雕、涂鴉墻、酋長雕塑等等充滿非洲風情的元素映入眼簾。自2018年7月開園以來,園內的特色場所和活動吸引了諸多游人慕名前來“打卡”,更有不少非洲政要在到訪湖南時,會來這里感受家鄉風情。文化園的重點區域——中非友誼館,是必打卡的地方。

館內隨處可見粗獷神秘的非洲木雕藝術,有造型古樸的人物雕像、也有寥寥幾筆就展現出神韻的動物木偶以及木制用品上刻畫的簡單幾何裝飾。這些木雕作品都是由非洲朋友現場手工制作,就連普通的“木頭椅子”都能有完全不同的造型:比如看起來由兩片木板拼成,坐起來卻意外舒適的“簡陋型”木椅,也有長長的流線型靠背,座面由一整塊木樁構成的“造型”木椅,還有體積龐大造型霸氣的酋長椅,坐上去就能獲得“一瞬酋長體驗”。

非洲的風景畫、動物特寫、人物畫等等,風格獨特,色彩豐富,而在一眾作品之中,你也能發現不少湖湘文化的影子。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