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郭嘉隊在上半年連續的賣賣賣后——今年來已減持景嘉微、三安光電、北方華創等十余只曾經的大牛股——在進入下半年之際,又重出江湖開始出手大買了!而其背后信號不簡單。
已在港股上市、并打算分拆再到A股科創板上市的華虹半導體6月28日宣布:大基金二期作為戰略投資者參與公司的人民幣股份發行,打算認購30億。
(資料圖)
據悉,華虹半導體被稱為國內第三代先進半導體的領軍企業,雖然其圓晶產能不如中芯國際,但卻是國內布局半導體產業鏈最完善的企業之一,涵蓋從設計、開發、制造到測試、封裝、銷售及技術服務幾乎全部流程。
?
此次華虹半導體A股融資180億,郭嘉隊就認購30億,毫無疑問是給力的信心背書,很可能代表半導體郭嘉隊進入以布局更先進半導體為重頭的一個新階段。
這對半導體國產替代概念也發出強烈布局信號——實際上,在近期波動較大的市場上,半導體已成為熱度相對較高的題材。
為啥大基金又大手筆開買?背后目標不簡單
分析認為,首先,這是傳美國要對華AI芯片搞新一輪限制的背景下,頂層表達對芯片國產化,尤其是先進的AI芯片供應的強力支持。
外媒稱,拜登政府將禁止英偉達等芯片制造商在未獲許可情況下向中國發貨芯片。包括英偉達專為中國市場生產的一款名為A800的、原本符合美出口規定的AI芯片在內。而美國商務部最快可能于7月初采取行動。
上述消息的真實性美國商務部和英偉達都沒有回應,但結合過去數年來,美國及其盟友對中國高端芯片進口的步步緊逼封殺,消息真實性應該八九不離十。
不過,結合最近全球半導體產業動向看,大基金的動作應不僅僅是回擊美國封鎖,也有迎接目前芯片市場局部回暖跡象,借機促進國產替代加速之意。
頂層或許也打算搶抓全球芯片市場的局部復蘇機會
存儲芯片巨頭集體醞釀漲價,以及GPU芯片供不應求,是最近海外半導體行業的兩大特征。
據悉,經過長時間的虧損衰退后,目前業界對DRAM(存儲芯片)價格跌無可跌已有共識。而隨著傳統旺季到來,最近三星、SK海力士、美光等三大占據DRAM絕對份額的原廠都計劃調漲DRAM下一季度合約價,目標漲幅7%-8%。
分析指出,芯片行業整體仍受制于消費電子低迷的拖累,需求及價格仍在下行趨勢中。但受新能源車、人工智能、機器人等產業的帶動,部分細分應用領域的芯片需求已提前反轉。而同時部分廠商還在減產,這就加速了供需的平衡,漲價預期也被提前。
實際上,DRAM還是當前反轉漲價預期較溫和的一個,在AI大模型爆炸性增長下,GPU等高算力芯片早已供不應求,漲價預期更強——英偉達今年上半年中國市場銷售已超去年全年就是例證。
而在下游應用層面,值得注意的是,華為最新表示,明年將發布5.5G商用產品,將給運營商帶來10倍的網絡性能提升,更好地匹配人聯、物聯、感知、高端制造等場景,孵化出更多商業新機會。
雖然5.5G是邁向6G的中間過渡地帶,但從歷史經驗看,移動通信技術差不多是10年一代,6G預計到2030年左右商業化,而5.5G預計明年進入商用階段,因此在過渡期也會有數年新機會。如更好的智能駕駛、VR體驗、AI應用等,而這都離不開更先進芯片的驅動——先進芯片的國產化刻不容緩。
此外,考慮到最近海外的ChatGPT在嚴監管之下,已困在GPT-4模型上無法寸進,而國內卻掀起了“百模大戰”,辯證看,這也正是國產芯片在人工智能時代迎頭趕上全球先進芯片水平的最佳契機——大基金現在大買是否有這種戰略深意,也是需考量的。
至少,最近國產服務器龍頭浪潮信息因受禁止英偉達向中國出口AI芯片消息拖累而一度崩盤的事件,就已凸顯出AI時代中國絕不能再在芯片上被卡脖子的緊迫性。
結論:半導體中期布局機會來臨
簡言之,國內芯片板塊在提前于海外漲價的因素外,還疊加了國產替代的催化,尤其先進芯片領域的國產替代緊迫性更強。因此,半導體板塊的確已可作為一個中期布局重要方向了,雖然短線概念股的波動性還會比較大。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