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德系車企在中國是豪華車型的代表,此外,也在中國市場占據較高的市場份額,可以說中國市場于德系車企而言至關重要。不過,隨著近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不斷提升,加上國內造車新勢力的崛起,德系車企似乎正感受到了壓力。
據報道,當地時間6月20日,中國官方與德系車企簽署了合作協議,雙方還表示,近年來,中德汽車產業合作態勢良好,兩國企業在新能源汽車等領域合作持續深化。本次簽署合作意向書旨在促進中德汽車產業合作,共同推動新能源汽車研發創新和推廣應用,促進汽車產業電動化智能化轉型,推動節能減排和綠色低碳發展。
顯然,大眾、奔馳、寶馬并不愿意被國內的造車新勢力拿捏,而是在想盡一切辦法突圍。實際上,據相關數據顯示,大眾在中國市場擁有17%的超高市場份額,而奔馳、寶馬和大眾集團旗下的奧迪,占到了中國豪華車市場銷量四分之三。但很明顯,德國人并不想止步于此,大眾、奔馳、寶馬等德系品牌已經向中國汽車市場發起了“總攻”。
據了解,德國汽車行業已經為了中國市場開始向電動化邁進,對主機廠和供應商都帶來挑戰。轉型的速度由政策和市場等多方面因素決定,不過都會對其自身的車型結構的市場產生較大的影響。大眾汽車是合資車企之中比較早的推出純電平臺車型的,BBA三大豪華品牌,也在加碼推出純電車型。
分析認為,德國作為燃油車時代最主要的代表,之所以同中國官方簽署合作協議,意在表明其向中國市場推出新一代電動化智能化汽車的決心,作為傳統豪華車型的代表,因為缺乏拿得出手的混動技術,在面對中國和日本的混動車型沖擊時,德系車幾乎是束手無策。而此次行為無疑彰顯了德系汽車在這方面的戰略意圖,可以預見未來將有不少新款的電動汽車和智能汽車被德系車企推出并在中國市場同國內的造車派一爭高下。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