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智能駕駛賽道來說,2023年將是至關重要的一年。芯片短缺影響正在逐步得到緩解,但車市不確定性正在加劇,同時,車企在智能化普及上的成本壓力也在凸顯。
(相關資料圖)
高工智能汽車研究院監測數據顯示,2022年度中國市場(不含進出口)乘用車前裝標配搭載輔助駕駛(L0-L2)交付1001.22萬輛,首次突破千萬輛規模,同時,前裝搭載率也首次突破50%大關。
此外,和2022年相比,今年1-4月新增交付NOA配置車型數量增長約20%,同時實際標配交付量達到11.23萬輛,同比增長85.31%。去年,NOA前裝標配搭載率僅為1.06%,剛剛首次突破20萬輛/年規模大關,但同比增長接近80%。
此外,和NOA不同,作為高低速組合功能的行泊一體,并非只是增量市場機會,還是巨大的存量升級市場。同時,「高性能芯片+域控制器+軟件算法的逐步成熟」,帶動低速泊車和高速行車兩套過去并行ADAS系統的融合機會。
6月8-9日,第十四屆高工智能汽車開發者大會聚焦未來幾年智能駕駛賽道在計算平臺、傳感器、高精度定位、數據閉環、系統集成等核心環節的技術升級與市場需求變化,探討了技術+市場雙因素驅動下的行業機會。
大會同期,主辦方高工智能汽車研究院在現場頒發了年度智能駕駛核心軟硬件競爭力供應商及創新產品方案獎項,最終獲獎企業基于高工智能汽車研究院的前裝量產數據庫,評價指標包括產品技術可行性、領先性,企業前裝量產競爭力以及定點車企價值量。
其中,在芯片、操作系統方面,高性能、多域應用SoC以及智能駕駛OS、中間件是目前市場需求(也是供應鏈替代、升級)的焦點之一。比如,在本次獎項評選中,芯擎科技的龍鷹一號7納米單芯片艙泊一體解決方案是唯一入圍的芯片創新方案。
龍鷹一號是一款基于7納米車規工藝的高端處理器,性能指標對標目前國際市場上最先進的產品,可實現多維度和多視角的人機交互體驗,并對各類輔助駕駛功能提供完整支持,為智能座艙的應用提供全方位算力支撐。
在目前智能汽車行業面臨降本增效的大背景下,芯片等核心硬件的多場景「復用」是主流趨勢。龍鷹一號在支持常規的多屏顯示及交互、艙內視覺應用DMS/OMS/Face ID等智能座艙主流功能的前提下,還支持輔助駕駛和APA等ADAS功能。
“龍鷹一號”的單芯片解決方案能完美支持艙泊一體解決方案,從而使主機廠顯著降低成本,提升用戶體驗,并引領行業技術發展向艙駕融合升級。
今年開始,“龍鷹一號”也將陸續在紅旗、吉利等多款車型量產上車。此外,芯擎科技也完成了包括東軟、德賽西威、博世、LG、億咖通等座艙賽道龍頭企業在內的合作落地。
而在智能駕駛OS及中間件賽道,能否突圍汽車級操作系統被「卡脖子」的難題,也是足下科技等中國本土供應商的市場機會。在本次評選中,足下科技的智能駕駛操作系統OS也獲得了年度智能駕駛本土方案創新獎。
目前,足下科技的產品線包括功能軟件、中間件和底層的內核和外核等部分,向下支持主流智能駕駛芯片,降低客戶在芯片適配方面的難度;向上提供智能駕駛功能框架及高性能通信、調度、安全監控等不同模塊,幫助用戶專注于自動駕駛產品和算法的開發。
比如,該公司自主研發的智能駕駛操作系統Earth,包括OS內核Kernel、中間件Mantle ,以及調試、開發、構建等一系列工具鏈Air,可以實現與底層芯片、傳感器和上層軟件算法的解耦,提升平臺化車型軟件復用率,降低平臺化車型開發成本。
其中,Mantle中間件已集成到聯友YDU2.0行泊一體域控制器(A1000)中,在相同測試條件下,低負載情況實時性能提升7-10倍,高負載情況實時性能提升16-40倍。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