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古城位于安徽黃山市歙縣,與山西平遙、云南麗江、四川閬中并稱為中國四大古城。它始建于秦朝,自唐代以來,一直是徽郡、州、府治所在地,由此形成了城套城的獨特風格。“山繞清溪水繞城,白云碧嶂畫難成。”掩藏在青山綠水之中的古城經千年積淀,滄桑的古城墻,古樸的民居,無一處不彌漫著徽文化氣息。讓我們走進古城,傾聽滄桑的歲月訴說歷史和光陰的故事。
徽州古城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歙縣的核心。它是中國三大地方學派之一的“徽學”發祥地,亦是保存完好的中國四大古城之一,被譽為“東南鄒魯、禮儀之邦”。
(相關資料圖)
歙縣是古徽州府治所在地,是徽州文化的主要發祥地和集中展示地,享有“中國徽文化之鄉”“中國徽墨之都”“中國牌坊之鄉”等美譽。圖/ 視覺中國
圖為大紅燈籠高掛扮靚徽州古城。圖/ 視覺中國
許國牌坊又稱八腳牌樓,建于明萬歷年間,是難得一見的雙重古牌坊。歷經明清400多年風雨巋然屹立,是徽州石牌坊中最杰出的代表,成為徽州古城的象征之一。圖/ 視覺中國
漁梁壩橫臥練江,北端接漁梁古街、南端依龍井山,長143米。據介紹,漁梁壩具有保持縣城地下有效水位、調節城鎮空氣干濕度、調節交通效率、灌溉和軍事防御等特點。中國古代著名古建專家鄭孝燮曾評價說,漁梁壩的設計、建設和功能,均可以與橫臥岷江的都江堰相媲美。圖/ 視覺中國
城內古民居群布局典雅,古橋、古塔、古街、古巷、古壩、古牌坊交織著古樸的風采,猶如一座氣勢恢宏的歷史博物館。圖/ 視覺中國
圖為徽州古城。圖/ 視覺中國
圖為徽州古城的繡球樓。圖/ 視覺中國
青磚黛瓦馬頭墻,一蓑煙雨夢徽州,徽派建筑有著其獨特的韻味。圖/ 視覺中國
作為徽文化發祥地之一,歙縣孕育出打得勝鼓、嬉魚燈、疊羅漢、舞草龍和板凳龍等一大批徽州民俗活動。中新社記者 楊華峰 攝
魚燈表演隊伍在歙縣徽州古城內巡游。圖/ 視覺中國
昌溪村村民在徽州古城表演草龍。圖/ 視覺中國
徽州古城將歷史融入生活,既保留了完好的徽派建筑又將傳統文化傳承發展。滄桑古樸的建筑,千年積淀的徽文化,無不訴說著歷史和光陰的故事。圖/ 視覺中國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