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城市經濟 >

爭相入局新能源賽道 解碼上市房企跨界轉型虛與實_世界熱聞

2023-06-24 09:05:08 來源:中國經營網

在房地產行業轉型大背景下,不少房企正謀求進入熱度頗高的新能源賽道。

近日,榮盛房地產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榮盛發展”,002146.SZ)發布公告稱,擬以發行股份的方式購買控股股東榮盛控股持有的榮盛盟固利68.38%股權。據悉,榮盛盟固利主要從事新能源汽車用鋰離子動力電池、儲能用鋰離子電池及鋰離子電池關鍵材料的研發和產業化。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事實上,除榮盛發展外,近期還有多家房企紛紛入局新能源賽道。今年5月初,上海市天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宸股份”,600620.SH)對外公告稱,公司與蕪湖市繁昌區簽署了《投資框架協議》,擬在當地投資建設光儲一體新能源產業基地項目,計劃總投資116億元。

“進入新能源行業是公司出于戰略層面考量,目前主要是‘固本培新’。”天宸股份董秘辦相關負責人近日向《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企業存量業務會繼續經營,同時也要培育新的業務。

中指研究院華東大區常務副總經理高院生向記者表示,許多房企跨界進入新能源行業,或緣于多方面原因。第一,相關房企本身就在進行多元化布局;第二,也跟政府補貼和行業發展趨勢等密不可分。“近兩年,新能源賽道比房地產行業擁有更多的政策利好。”

紛紛加碼新能源賽道

近日,天宸股份宣布計劃總投資116億元,布局光儲一體新能源產業,并以此跨界進入新能源賽道。

相關資料顯示,天宸股份是一家位于上海市的以房地產、運輸客運、物業租賃等為主業的上市公司,營收主要來源于房地產銷售業務、出租車業務及物業租賃。2022年,天宸股份營業總收入為2.44億元,其中,房地產業務收入2.31億元,占比達94.67%。

作為一家營收主要依賴房地產業務的上市公司,天宸股份近期卻頻頻跨界踏入新能源行業。

將時間拉回到今年5月5日。彼時,天宸股份對外發布公告稱,將在合作方行政區劃內(蕪湖市繁昌區)投資建設光儲一體新能源產業基地項目,計劃總投資116億元。“公司已在當地注冊成立了天宸綠色能源科技(蕪湖)有限公司和天宸儲能科技(蕪湖)有限公司。”上述天宸股份董秘辦相關負責人日前告訴記者。

對于跨界進入新能源行業的原因,天宸股份方面表示:“公司目前存量業務主要包括天宸健康城1A項目建設與銷售、天宸康復醫院建設以及出租車客運、物業租賃等業務,業務相對較為分散,有些已不具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

“我們的戰略規劃叫‘固本培新’,既有存量業務,也有增量業務,但只做存量業務肯定不行,總歸要尋找和培育新的利潤增長點。”上述天宸股份董秘辦相關負責人表示。天宸股份亦在公告中坦言,從穩定企業長期經營目標出發,公司“有必要調整企業原有經營策略,積極謀求新的發展道路”。

記者梳理發現,為減少對房地產業務的依賴,不少房企早已將目光投向了景氣度頗高的新能源賽道。

早在2022年3月,宋都基業投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宋都股份”,600077.SH)就發布公告稱,控股子公司宋都鋰科與啟迪清源、西藏珠峰等相關方簽訂協議,擬墊資參與鹽湖提鋰項目。

一時間,跨界進入新能源行業的房企如“過江之鯽”,恒大、華夏幸福、寶能、雅居樂和融創等行業知名房企皆通過各種形式先后涉足新能源賽道。

對于近期多家瀕臨退市的房企跨界入局新能源的現象,IPG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向記者直言:“這些上市房企的當務之急是要借助轉型新能源的概念來維護股價以避免退市,至于企業是否具備跨界運營能力則是另外一回事。因此,房企跨界新能源賽道,與其說是轉型需要,不如說是為挽救股價和維護市值考量下的‘病急亂投醫’之舉。”

警惕跨界折戟風險

紛紛跨界進入新能源賽道,也是房企在新能源賽道持續高景氣、地產行業面臨深度調整雙重影響下,尋找新出路的現實之舉。

“近年來,在碳達峰碳中和戰略與政策利好下,新能源產業迎來了巨大的市場風口。而在房地產行業的‘寒冬’之下,尋求多元化發展的房企也紛紛將目光投向了新能源板塊,尤其是新能源汽車領域備受關注。”克而瑞研究中心分析認為。

然而,跨界進入新領域也面臨著諸多風險。不少此前聲勢浩大宣稱進入新能源行業的房企在發展過程中或遭遇挫折,或選擇出售新能源業務,最終折戟在跨界轉型的路途中。

例如,恒大方面此前宣稱:“把恒大汽車打造成為世界上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的新能源汽車集團,到2025年實現年產銷超100萬輛,到2035年實現年產銷超500萬輛。”不過公開數據顯示,恒馳5自投產以來累計交付量僅為約900輛。

而在2022年,宋都股份最終被“踢出”了跨界參與的鹽湖提鋰項目。對于布局新能源產業的原因和計劃,宋都股份董秘辦相關工作人員近日對記者表示:“公司有相關流程,目前不便接受采訪。”

多位業內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在房地產行業深度調整大背景下,上市房企跨界進入新能源賽道,是謀求轉型戰略的延續。但新能源等賽道重資產、長周期的特點鮮明,不少房企受困于資金、人才和架構等因素,近年來轉型成功的案例較少,房企更應該圍繞房地產上下游產業鏈進一步“做深做透”。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不少房企跨界進入新能源賽道遭遇了波折,但亦有部分房企通過財務投資等形式成功立足于新能源行業。

記者日前從新城控股方面獲悉,在“可持續發展”的綠色理念指引下,公司在2022年首次披露綠色品牌“新藍行動”,“旨在讓綠色成為新城的底色”。而由新城控股聯合國有上市公司金開新能參與投資的能源投資與管理平臺——吾盛能源頗受外界關注。

據了解,吾盛能源創立于2019年12月,主要聚焦新能源領域開發、投資、建設及運維,致力于成為專注用戶側的低碳節能整體解決方案服務商。新城控股相關負責人向記者提供的信息顯示,截至2022年年底,吾盛能源累計投產51座并網光伏電站,裝機規模約30MW。據測算,上述光伏電站年發電量約2477萬度,年碳減排量約2.01萬噸。

加速業務多元化轉型

“對于房企而言,除房地產行業外,跨界其他行業都有不小的門檻。”高院生分析稱,“房企不聚焦地產業務而去跨界轉型,可能失敗案例會更多。如果房企真正想轉型成功,還是要從房地產主營賽道去謀求轉型。”

“近年來,房地產領域也涌現出了一些新賽道,比如代建、物業服務等輕資產業務。這些賽道本來就跟地產業務的關聯度較高,布局這些業務成功的可能性也更大些,而且跟房企自身的人員結構、組織架構和專業技能等更匹配。”高院生分析認為。

以代建業務為例,其逆周期、高盈利、輕資產屬性明顯,近年來備受房企關注,甚至涌現出了“代建第一股”。

“當房地產景氣度下行時,中小開發商出于規避經營風險的考慮會選擇具有專業能力的代建企業,幫助其完成項目的快速開發與去化。再加上政府與金融機構長期存在的代建需求,也具有一定的托底作用,代建業務的規模受周期影響較小,從而可以實現穩定增長。”東吳證券(香港)分析師分析認為。

而在房企頗為關注的盈利方面,代建業務表現也較好。根據中指研究院統計數據,2018—2020年,代建行業平均凈利率分別達到26.2%、26%和25.4%,而同期全國百強房企凈利率分別僅為11.5%、11.1%和11.2%,代建業務的凈利率可超過房地產開發業務10~15個百分點。

綠城中國相關負責人向記者提供的信息顯示,今年1—5月,綠城集團以綠城品牌銷售的代建管理項目累計取得合同銷售面積約187萬平方米,合同銷售金額約258億元。

“在當下市場行情中,房企就應該做自己最擅長的事情,進入最熟悉的市場,這樣成功的可能性才會更大。如果盲目跨界進入一個陌生領域,難度可能會更大。”高院生表示,房企為了“逃離”原有的業務板塊而謀求跨界轉型,面臨的風險也較高。

柏文喜也表示,近幾年,房企跨界新能源的案例并不鮮見,此外還包括跨界進入體育賽事、醫療和養豬等多個行業,這是在房地產業務增長焦慮與天花板效應之下尋求“第二增長曲線”的普遍之舉。“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由于在行業差異、商業模式運營思維方面,與房地產業區別顯著,還幾乎沒有轉型成功的房企案例。”

“主要原因還是這些行業與房地產行業有著不同的底層邏輯,依靠原有的經驗與思維模式很難行得通。”柏文喜進一步表示,房企轉型需要利用好上市公司平臺,處理好投資跨界多元化與運營專業化之間的關系,否則難言轉型成功。

(文章來源:中國經營網)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