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古今看世界
#項羽失敗#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歷史上四個最著名的飯局。自從有了人類,就有了飯局。我國古代各種飯局也是非常精彩,當然,這種飯局目的不賞吃飯,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于飯局之外攸關自己的利益。
歷史上最富盛名的飯局恐怕就是鴻門宴了。這一次誰也沒有想到的飯局,機會左右了以后的歷史發展。
公元前206年,亡秦大業已經底定,率先攻入關中的劉邦和消滅秦軍主力的項羽,發差點發生一場火并,其原因就是在項羽率領大軍和秦軍主力對峙的時候,劉邦率領的偏軍幾乎到不血刃就占領關中。
秦王子嬰率領宗族向劉邦投降。在劉邦出師之前,楚懷王約定誰先占領關中,誰就稱王于關中,劉邦依靠這個約定,于是蠢蠢欲動,結果還沒有來得及稱王的時候,項羽擊破章邯、王離的秦軍主力,然后進軍關中。
當項羽聽到劉邦打算獨霸關中的時候,殲滅秦軍主力的項羽肯定不愿意,結果呢,在曹無傷、項伯兩個出色的外交工作者努力下,日后的大漢皇帝劉邦,親身赴鴻門宴緩解了冒頓。
這次宴會,留下了一個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的成語。與會的雙方不到十個人,所有人的心思都不在宴會上,項羽的主要謀士范增主張成績刺殺劉邦,以絕后患,而面對這個大好機會。項羽顯得無動于衷。
后世很多人覺得,這是項羽的婦人之仁,缺乏決斷,最終導致烏江自刎。
歪史認為,其實不僅僅是項羽的婦人之仁,項羽之所以不殺劉邦的只要原因是因為出身楚國貴族的項羽沒有獨霸天下的想法,這是主官因素。
另外一點就是項羽的實力并不是碾壓性質的,他的40萬大軍中有大半是諸侯聯軍,在滅秦的時候會同仇敵愾,但是如果再次消滅反秦的劉邦,那一些人未必肯協助項羽。
如果他們集體反水,那項羽的處境可能立馬相形窘迫了,所以最后放走了劉邦。
本文作者原創,圖片來源于網絡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