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理財 >

當前消息!戰場超低空突襲,簡直就是玩命,剛下戰機,飛行員就癱倒在停機坪

2023-06-23 18:53:36 來源:頂端新聞

很多不知道,其實飛行員也是個體力活,體能對飛行員來說非常重要。最近一組圖一起了關注,俄軍飛行員駕駛蘇-25SM攻擊機返回基地之后,精疲力盡,飛行服都沒有脫掉,頭盔也沒摘,直接累癱躺倒在停機坪,這一舉動相當罕見,俄烏戰事激烈由此可見一斑。


【資料圖】

近期烏軍在南部戰場發起反攻,對俄軍造成較大的壓力。俄羅斯空天部隊也加大了出動力度,打擊烏軍目標,為俄軍地面部隊提供空中支援。蘇-25攻擊機作為俄羅斯空天部隊主力對地攻擊機,自然首當其沖,頻繁出擊,飛行員感覺疲憊不堪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但給飛行員增加壓力的,還不僅僅是戰場形勢。

(俄軍蘇25涂裝比較有特點。機頭上的擊毀標志,也側面反映戰機出動強度較大)

【超低空突防可以保命】

現代防空系統日益升級,對于低空目標攔截能力得到有力增強。而烏克蘭已經從北約獲得了比較先進的防空系統,這些防空系統性能較為先進,對于俄軍最主要的近地支援戰機蘇-25攻擊機提出了嚴峻挑戰。根據國內外空軍經驗,在實戰之中,攻擊機只有最大限度保持在超低空才能避開對方防空系統的探測和攻擊。

(防空系統一般靠雷達搜索目標,離地較近區域容易有雜波干擾,形成盲區)

從此前的各種視頻中可以看到,蘇-25攻擊機在戰場突防高度一般在數十米左右,有時候甚至距離地面還不到30米,而飛行速度卻達到800公里。這個高度這種速度,只要稍有不慎,蘇-25就有可能撞地或者撞上其他障礙物。

再加上蘇-25攻擊機的座艙相對狹窄,飛行員視野受到限制,在高速飛行中對外觀察景物非常模糊。飛行員一邊操縱飛機,一邊還要觀察戰場環境,搜索地面目標,發起攻擊,還要時刻提防烏克蘭防空武器,在這樣的復雜環境下執行任務,俄軍飛行員在任務之中承受的壓力可想而知。

(俄軍蘇25在低空飛行時,還要同時發起攻擊)

【老戰機簡陋,較難操控】

還有一點不容忽視,那就是蘇-25攻擊機畢竟是70年代設計的型號,飛控、電子系統落后,飛機操縱、探測目標很大程度依靠人力,對于飛行員來說就是雪上加霜。蘇-25攻擊機為了提高戰場生存能力,采用了機械操縱系統,操縱桿與舵面之間的連接不是傳統的鋼索,而是直徑達到40毫米的鈦合金桿,還是雙桿聯接。

(蘇25駕駛艙特寫,操縱桿下面不是鋼索,是合金桿,整個操控系統質量較大)

這樣操縱機構生存能力極強,一般小口徑高射武器、便攜式防空導彈對它無可奈何。戰場上經常出現蘇-25被擊中,全身彈孔,依然能夠安然返航的案例,這樣的提高生存能力設計功不可沒。當然付出的代價就是對于飛行員體力要求極高,飛機操縱完全憑借飛行員的臂力。前面說過蘇-25攻擊機采取的戰術是超低空突防,然后迅速爬升,攻擊。這樣的大機動對于飛行員體力來說消耗極大。

(蘇25裝甲部件示意圖)

蘇-25攻擊機航空電子系統非常簡陋,沒有先進的雷達、光電和導航系統。目標探測、識別需要飛行員目視來完成,進一步增加了飛行員的負擔。一般認為當飛行高度為50米的時候,偏航超過500米觀察到點狀或者線狀目標就非常困難。這樣蘇-25攻擊機飛行員既要操縱飛機,還要觀察外面,捕捉地標,糾正導航誤差,目標探測、識別目標。

特別是攻擊前數十秒鐘,飛行員首先要修正航向,精確對準目標,對目標進行攻擊前最后的定位和識別,準備武器,發射武器進行攻擊。可以說情況復雜,動作多,進一步增加了飛行員的負擔。

(即便是超低空飛行和裝甲護體,俄軍蘇25還是經常被防空武器擊中)

【信息化裝備,比裝甲可靠】

俄軍飛行員完成任務之后,精疲力盡,直接躺倒在停機坪上就不難理解了。實際上新世紀攻擊機發展方向就是增加先進通信導航系統、防區外武器和目標探測和瞄準系統。

美國空軍的A-10C攻擊機安裝了先進導航系統、通信系統,可以接收地面發送過來的目標信息,降低了飛行員負擔。A-10C攻擊機還安裝了狙擊手XR光電瞄準吊艙,座艙也實現了玻璃化座艙,飛行員在萬米高空數十公里外就能從屏幕上發現、識別目標,進一步降低了飛行員的負擔。

(A-10座艙實現了玻璃化)

另外A-10C攻擊機已經集成了SDB等防區外武器,飛機能夠在數十公里之外對目標發起攻擊,不再需要冒險突防對方防空體系。俄羅斯空天部隊一直想對蘇-25攻擊機進行升級,也提出多個技術方案,并且選中了蘇-25SM3方案,但是苦于資金和技術不足,相關工作一直沒有得到很好的落實,結果就是烏克蘭沖突中,只有少量蘇-25SM3攻擊機完成升級,大部分蘇-25只能倉促上陣,飛行員負擔過重,影響作戰效能。

(瞄準吊艙和新一代制導炸彈,可以大幅降低飛行員負擔,增強防區外打擊能力)

解放軍空軍早就注意到了這個問題,已經把強-5攻擊機淘汰,對地攻擊和近距空中支援主要由殲-16、殲轟-7A、武裝直升機和無人機來負責。殲-16和殲轟-7A可以在防區外進行打擊,不需要考慮超低空突防和近地支援。國產直-10、直-19安裝有先進的晝夜全天候目標探測與瞄準系統,尤其是直-19還有毫米波有源相控陣雷達,能夠掌握大范圍戰場態勢,大大降低了飛行員負擔。

(配備遠程武器的直升機,不需要再冒險突防到非常危險的距離)

另外解放軍還打通了無人機與武裝直升機之間的信息聯接,必要的時候讓無人機深入戰場云探測、識別目標,解放軍飛行員在安全地方看著屏幕就行了。如果情況緊急,還可以讓無人機直接攻擊目標。

機載武器方面,直-10、直-19武裝直升機都可使用國產新一代機載空地導彈,這種導彈射程遠、精度高、抗干擾能力強,載機能夠在安全距離上發射導彈攻擊目標,進一步降低了飛行員的負擔。

(借助無人機和新式武器的信息化作戰,才能最大化提升作戰效率,降低傷亡)

在未來可能發生的臺海沖突中,解放軍飛行員依然會面臨復雜和艱巨的作戰環境,對體能的消耗也不會小,但像俄軍飛行員這樣,冒著被集火的風險拼命出擊,回來還要累癱在機場的情況,就不會出現了。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