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T”取代“蔚小理”,新能源市場大變天
作者 |?林川 ? ?來源 |?品牌頭版
(相關資料圖)
新能源汽車市場,正式進入“BAT”時代。
▲?圖源:特斯拉官方微博
這里說的BAT可不是大家所熟悉的百度、阿里和騰訊,而是以比亞迪(B)、埃安(A)、特斯拉(T)所組成的新能源汽車三巨頭。
市場不會說謊,從銷量來看BAT已經完全碾壓了昔日造車新勢力蔚小理等,位列當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第一梯隊。
BAT,三足鼎立
根據乘聯會最新數據統計顯示,今年5月新能源汽車銷量58萬,同比增長60%,環比增長也達到了10.5%。
具體銷量來看,比亞迪以近24萬輛的表現斷層式領先,特斯拉中國和廣汽埃安分列二三位。更關鍵的是,三者累計之和已經占據到了國內新源汽車銷量的半壁江山。
如此亮眼的成績,讓比亞迪、廣汽埃安和特斯拉的熱度越來越高,組成了當下新能源汽車時代的“BAT”。
▲?圖源:乘聯會微信公眾號
事實上,在整個新能源汽車市場,比亞迪和特斯拉一直處在交替領先階段。變局發生在2022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排行榜發布之后,比亞迪正式完成對特斯拉的超越,并且在此后一直保持著領先地位。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廣汽埃安的崛起打破了這個市場維持多年的雙雄局面。
雖然起步時間較晚,成立也只有5年時間,但埃安仍然憑借精準的定位和幾大核心技術成功實現后來者居上。
類似于比亞迪有刀片電池等技術,埃安也具備高功率密度的夸克電驅和槍擊不起火的彈夾電池等。
公開數據顯示,埃安在2021年的銷量為12.3萬,到2022年就達到了27.1萬輛。今年前5個月銷量累計有16.6萬輛,交出公司史上最好的成績單。結合趨勢來看,繼續保持高速增長基本是可以確定的。
▲?圖源:埃安官方微博
至此,新能源汽車市場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雖然其他汽車品牌表現也可圈可點,但和BAT三巨頭相比差距較大。
巧合的是,新時代的“BAT”三大企業正好包含了民企、國企和外企,這也表明新能源汽車品牌想要成功,跟車企自身的屬性并沒有太大關系。
從“蔚小理”到“BAT”
過去,但凡提起國產新能源汽車,造車新勢力蔚小理總是繞不過去的品牌。
三大新勢力各有所長。蔚來將用戶服務發揮的淋漓盡致,并且提供免費換電的差異化策略來吸引消費者;小鵬顏值高、操控好,引來了不少年輕人的追捧;理想則主打家庭用車、奶爸車,甚至被稱為“移動的家”。
巔峰時期,三大新勢力品牌經常排在新能源汽車銷量排行榜的前幾位。
然而隨著各大車企的紛紛轉型和發力,新能源汽車這一賽道日益變得擁擠,傳統車企和新勢力之間的交集也變得越來越密集。
在市場格局風云突變時期,三大造車新勢力開始逐漸產生分化,在這之中蔚來和小鵬率先掉隊。根據小鵬汽車所發布的一季度財報顯示,公司營收40.3億,相比2022年同期下降45.9%;同時一季度新車交付18230輛,相比2022年第四季度的22204輛也有明顯下滑。
▲?圖源:小鵬汽車官方微博
理想汽車在行業洗牌過程中算是挺住了,不過和當今大熱的BAT相比,中間仍然有著難以逾越的鴻溝。
此前,理想汽車創始人李想曾表示:“到2025年理想將會成為中國智能電動汽車企業的第一名并拿到20%以上的市場份額,2030年的目標要成為全球第一。”
此話究竟是自信還是狂妄,后續市場會告訴我們答案。值得思考的是,曾給國內消費者普及新能源汽車知識的三大新勢力,究竟是如何被如今大熱的BAT全面碾壓的呢?
先天優勢在于不管是比亞迪還是埃安,都具備強大的研發和制造能力以及成熟的供應鏈體系。與此同時,車企們還在想方設法更大程度上滿足用戶的需求。
特斯拉稍有不同,在十幾年前剛推出汽車產品時由于定位較高,市場整體反響并不樂觀。隨后改款中,特斯拉用大屏幕代替實體按鍵,再加上智能輔助駕駛系統的升級,開始逐漸被很多精英階層認可。
▲?圖源:特斯拉官方微博
雖然在進入國內之初,特斯拉的自身定位仍然是中高端市場,但隨著成本的持續降低,特斯拉也開始通過不斷降價來搶占更多的市場份額。
這里就不得不提到“BAT”三大汽車品牌的另一個策略點,那就是定位大眾市場。
有數據顯示,當下新能源汽車銷量最好的價格區間仍然在10-25萬元之間,顯然這是BAT的主場。
淘汰賽已經開啟
BAT大熱,并不意味著蔚小理們未來就沒有機會。在這個新能源汽車市場格局不斷變化的時代,任何事都有可能發生。
以理想汽車為例,雖然和BAT之間的差距較大,但憑借精準的定位和穩定的產品輸出,自身發展仍然處在上升通道。例如5月理想共交付新車28277輛,同比增長146%,環比增長10%。截止到現在,理想已連續三個月交付超2萬輛。
▲?圖源:理想汽車官方微博
不難看出,把產品做好并明確自身定位,一定程度上能給車企帶來更強大的護城河。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各大新能源車企的瘋狂內卷,已經給這個行業掀起了一場史無前例的淘汰賽。
案例之一就是那個曾經和蔚小理比肩的威馬汽車。雖然也是第1個吃螃蟹的新勢力,并前后融資超300億,卻始終都無法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崛起。
同樣,被稱為“老頭樂之王”的雷丁汽車則是在愈演愈烈的新能源大戰中逐漸走向了破產的命運,甚至連創始人都已經逃到了海外。
新能源市場仍然在不斷內卷大戰,短期不可能結束。在未來,或許只有真正注重用戶口碑和品牌影響力的車企才能笑到最后。
事實上,很多消費者在購買汽車時最在意的莫過于外觀顏值、開起來整體感受和售價區間,簡簡單單幾點就能決定一個人的買車目標。畢竟對大多數消費者來說并不是領域內的專業人士,在不清楚技術指標的情況下,主觀感受就顯得相當重要。
當然,哪怕強如BAT,在這個風云突變的市場也不能掉以輕心。
▲?圖源:比亞迪汽車官方微博
比亞迪需要考慮瘋狂擴張背后所可能隱含的風險,特斯拉則要綜合反復調價可能給老用戶帶來的影響,廣汽埃安至今都沒有真正實現盈利。
賽道內卷是事實,淘汰賽開啟也是事實,排名靠前的在想著如何擴大領先優勢,排名靠后的依然在奮起直追。從這個局勢來看,或許在未來“BAT”的格局會變成其他組合。
*編排 |?又耳? 審核 |?free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