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生活 >

日子,沒有好孬?注意,此時此地!

2021-06-09 08:43:11 來源:今晚報

英國作家赫胥黎曾寫過一篇小說《島》,說的是在一個與世隔絕的小島上,所有的鸚鵡都說著同一句話:“注意,此時此地!注意,此時此地!”原來,這是島上的居民教給它們的,他們讓鸚鵡們隨時隨地提醒自己保持一種“靈魂在場”的狀態(tài),爭分奪秒地去做事、成事。

我忍不住想:哇!這些鸚鵡,多像是朱光潛先生教出來的呀!因為,朱光潛先生有個“三此主義”的座右銘——“此身此時此地”。它的含義是:此身應(yīng)該做而且能夠做的事,就得由此身擔(dān)當起,不推諉給旁人;此時應(yīng)該做而且能夠做的事,就得在此時做,不拖延到未來;在此地(我的地位、我所處的環(huán)境)應(yīng)該做而且能夠做的事,就得在此地做,不推諉到想象中的另一地去做。顯然,這是一個不尚空談、著眼當下、腳踏實地的“積極入世者”宣言。

不由想到陶宗儀的《南村輟耕錄》一書中寫到的寒號鳥。其實,寒號鳥不是一種鳥,它的學(xué)名叫“復(fù)齒鼯鼠”。它白天待在巢內(nèi),黃昏或夜間外出活動,可由高處向低處滑翔。因其生性怕寒冷,日夜不停號叫,俗稱“寒號鳥”。

《南村輟耕錄》卷十五記載:“五臺山有鳥,名寒號蟲,四足,有肉翅,不能飛。其糞即五靈脂。當盛暑時,文采絢爛,乃自鳴曰:鳳凰不如我。比至深冬嚴寒之際,毛羽脫落,索然如雛,遂自鳴曰:得過且過。”

我們可不可以追問一句:寒號鳥的叫聲是誰教的呢?

當然,它生來就這樣叫,不似鸚鵡,長于學(xué)舌,可以代為表達人的意志。但假如我們設(shè)想寒號鳥的叫聲也能代表人的意志,那么,誰是它的“同道”呢?

其實,那些自視甚高者、茍且偷安者,都有資格做寒號鳥的“同道”。

小島上會說“此時此地”的鸚鵡與嚴寒之際說著“得過且過”的寒號鳥,都在為生活在大地上的人們代言。

一生都在誦念著“此時此地”這句臺詞的人不多見,同樣,一生都在誦念著“得過且過”這句臺詞的人也不多見。對多數(shù)人而言,都是交替誦念這兩句臺詞。在順遂的好日子里則說“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在拂戾的孬日子里則說“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日子,果真有好孬?

學(xué)者熊澤蕃山曾花了許多年追求開悟,但一直沒達到。一天,當他路過市場時,無意中聽到了一個屠夫和一個顧客之間的對話。顧客說:“給我一塊最好的肉。”屠夫回答說:“我這里的每一塊肉都是最好的,這里沒有任何一塊肉不是最好的。”聽到這后,蕃山就開悟了。

如果這世上有“賣日子”的神,它會不會說:我這里每一個日子都是好日子,沒有孬日子。

所以,“注意,此時此地!”就成了深切關(guān)照我們薄涼生命的慈悲選項,不是么?

關(guān)鍵詞: 此時此地 注意 日子 好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