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央行等五部委近期聯合發布《關于進一步規范大學生互聯網消費貸款監督管理工作的通知》,禁止小額貸款公司向大學生發放互聯網消費貸款。《通知》同時還明確規定,小額貸款公司不得將大學生設定為互聯網消費貸款的目標客戶群體;不得采用虛假、引人誤解或者誘導性宣傳等不正當方式去誘導大學生超前消費、過度借貸;嚴禁任何干擾大學生正常學習生活的暴力催收行為。
不少人在缺錢時使用螞蟻花唄借唄,不得不承認花唄借唄的出現解決了不少人的資金難題。有人認為使用借唄透支消費讓自己迷失在“富裕”的虛幻的夢里,等夢醒了又要面對殘酷的現實,陷入借花唄還花唄的迷途。凡事都有兩面性,有利有弊,借唄花唄也一樣。我們不得不承認,借唄花唄為我們的消費提供了捷徑。但是,我們也要明白,它們對我們的生活其實也有不好的影響。借唄花唄,說白了就是借今天的錢,圓明天的夢,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超前消費”。這種超前消費可不同于一般的消費,這個“大窟窿”需要用錢去填充。如果說沒有特別需要消費的地方,最好還是不要使用借唄花唄。雖然說網上消費已經成為一種潮流,而且線上線下聯系日益緊密。但是作為用戶仍然處于消費與被消費的狀態,仿佛用戶已經被它們所主導。
螞蟻金服旗下的花唄推出廣告《年輕,就是花唄》。視頻中的三個年輕人,一個人買了薩克斯,一個四處旅行,一個置辦了辦公室創業,仿佛印證了廣告詞“活成我想要的樣子”。貌似積極的廣告都在極力消費年輕人的痛點,將超前消費描繪成為正義的、必要的、有追求的。然而,花唄針對的人群是資金有限,沖動消費的大學生群體。指望幾萬八千的額度談什么開創事業、環游世界,提升自己,都是大寫的扯淡。花出去的錢,看起來似乎投資在自己身上,并沒有浪費,但實際上是,為了這些不切實際的東西,很多大學生都毀了自己上升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