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山東省油氣管道保護智能化工作成效顯著、亮點紛呈,各地市相繼建成一批引領全省乃至全國管道保護智能化“先進典型”,在行業領域內形成可復制、可推廣、可借鑒的經驗做法,為推動全省油氣管道保護智能化高質量發展增添新動力、匯聚新動能。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 車路、李凱、記者尹明波報道 作為山東天然氣環網東、南干線項目實施主體,山東省東南天然氣管道公司自今年3月成立以來,統籌謀劃、精心部署、一體推進工程建設,目前南干線已全面開工,項目建成后將進一步完善山東天然氣管道“一張網”體系建設,保障全省天然氣安全穩定供應。
“建設過程中發現許多管道點多線長面廣,多壓力、多管徑并存,智能化水平不一,我們結合現場實際,積極探索,主動創新,開展一系列管道智能化建設工作。”公司負責人介紹說。
夯實數字化信息化建設基礎。“十三五”期間完成1535公里管道測繪、調繪數據的采集、整理、入庫,完成101個三維模型以及管道場景布置,實現數據電子化歸檔。相繼完成隱患管理、安全管理、巡線管理等企業自建系統與智能化管線系統集成建設。加大軟硬件配套設施投入,其中在山東省能源局指導下完成19座閥室視頻監控系統建設,完成齊河縣5處高后果區以及宣寧線2處大型河流穿越處視頻監控試點工作。
打造智能感知技術全方位應用。針對管道外部破壞,在膠日線和淄青線應用光纖震動預警技術,實現多點入侵識別報警,報警率100%(無漏報),準確率95%。基于全數字視頻監控技術,通過4G物聯網技術,對沿線19座關鍵手動閥室安裝智能視頻監控系統,實現閥室內外的實時監控。通過沿線壓力曲線對比,分析當前及歷史工況運行狀態,實時掌握站場運行狀態。依托紅外感應、激光對射和光纖振動技術,智能感知分析場站周界內的非法入侵信息。
探索智能化建設控制應用實踐。一方面,完成管道沿線12處雨量監測站建設,能夠對汛期、地質災害等情況早預警、早防范、早處理。另一方面,使用無人機對沿線山區地段、地質災害點、大型穿跨越輔助開展巡線工作。
“下一步,我們將以管道完整性為基礎,以生產運行、應急響應、運維保障為主線,以管道本質安全為目標,以新技術協調發展、深度融合為手段,構建管道數字孿生體,逐步完善管道智能化建設水平。”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