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熱點資訊 >

綜N代口碑下滑卻持續霸榜 綜藝市場如何接力?|天天新資訊

2023-06-25 04:46:20 來源:中國經營網

2023年即將過半,綜藝市場的恢復卻并不順利。

從具體時間上看,直到今年3月,上線的綜藝節目數量才有所增加。《中國經營報》記者綜合藝恩、骨朵、云合數據等多個機構的相關榜單統計發現,截止到6月24日,國內已上線的綜藝數量只有不到90部,而在2021年和2022年,全年共上線綜藝節目331部和316部。此外,許多綜藝節目拿到的贊助廣告數量不到5個,而在疫情前幾年,7~9個廣告贊助則是常態。

但是在關注熱度、有效播放、播映指數等方面,今年卻和往年呈現出相似特點,即綜N代依然占據各大榜單前十或者前二十中的大部分席位,但卻在不同程度上出現了口碑滑坡,尤其以大體量綜藝節目較為明顯。


(資料圖)

而這種口碑與市場倒掛的現象,也成了當下綜藝市場需要繼續突破的困局。

綜N代呈霸榜之勢

綜N代指一檔熱門綜藝節目,在第一季節目播出后,由于市場反響不錯,按照一定的時間周期,又持續推出多季節目。

記者注意到,來自多家機構的數據均顯示,在今年4~6月間,在有效播放、熱度等多個方面,在頭部前幾的位置中,綜N代占據絕對比例上的優勢。

藝恩數據顯示,今年4月,播映指數排名前十的綜藝節目中,綜N代占據9席,僅芒果TV推出的新綜藝《女子推理社》擠進前十,位列第三;同時,4月播映指數前十的綜藝節目中,獲得贊助品牌數超過5個的均為綜N代;除《女子推理社》外,其他9個綜藝節目的軟廣類型數量都超過了27個,前者則僅有15個。到今年5月,播映指數排名前十的綜藝節目中,綜N代依然有9個;獲得贊助的品牌數上,《女子推理社》增加到6個,前進至第6名;在軟廣類型數量上,前8名都是綜N代。

云合數據的4月全網綜藝正片有效播放榜單上,排名前八的都是綜N代。5月份的前十榜單上則都是綜N代。

骨朵榜單則顯示,在今年1~4月平均熱度排名前十的綜藝節目中,有8個是綜N代;豆瓣口碑前十的綜藝中,6個為綜N代。5月網絡綜藝熱度指數的前十榜單里,有7個為綜N代。而在6月迄今為止的幾次周榜熱度排名中,綜N代仍然占據7~8個席位。

事實上,綜N代在綜藝市場占比高的現象在最近幾年越發突出,不僅數量龐大,熱度值也牢牢占據著前排位置。

據骨朵數據統計,2021年共上線88部綜N代節目,2022年共上線111部,而在今年1~5月,骨朵熱度平均值在50+的20部綜藝中,只有5部為非綜N代。云合數據也顯示,2022年的電視綜藝有效播放前二十名里,綜N代占16部;網絡綜藝有效播放前二十名里,綜N代也占據“半壁江山”。

一位長視頻平臺的人士告訴記者,造成上述現象的原因一方面是作為綜藝節目的主要生產者之一,長視頻平臺在過去幾年進行了“降本增效”“提質減量”,對于新節目的態度較為保守,在客觀上造成了新綜藝的數量減少。另一方面,綜N代因其多年積攢的話題度與影響力,對于平臺方或衛視及品牌方而言都是較為穩妥的選擇,各方都可以根據之前的數據進行商業價值方面的評估,甚至可以預測一些具體數據,因此即使在行業整體處于調整之中,綜N代依舊是各大衛視和長視頻平臺的重點。

新綜藝如何破局?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綜N代更受觀眾和廣告主青睞,但在口碑分數上卻沒有對新綜藝節目形成明顯優勢。

記者綜合以上多個榜單的數據,選出了在今年4~6月間,在熱度、關注度、播映指數等方面排名較高的《乘風2023》《奔跑吧第七季》《中國說唱巔峰對決2023》《向往的生活第七季》《萌談談探案第三季》,其豆瓣評分分別為5.7分、7.0分、4.1分、7.7分、6.8分,而今年在各個榜單中表現較好的新綜藝《女子推理社》的豆瓣評分則高達8.3分。

“很多綜N代已經進入到邊際遞減的階段,商業與內容、新血液與老設定之間達成平衡的難度越來越大。”一位長視頻平臺的人士告訴記者,在目前的很多綜藝節目制作團隊中,大部分都是以最成功的一季作為模板來進行模仿,但是市場環境和受眾發生了變化,若再參照此前的成功經驗,就可能會出現“照方抓藥,卻醫錯了病”。

記者注意到,目前的許多綜N代都是一些制作體量較大的綜藝節目,如“乘風破浪”系列、“奔跑吧”系列等,而近幾年一些長視頻平臺則在探索一些垂直細分領域的小而美的綜藝節目,有“以小博大”的之勢。

例如芒果TV在2022年推出的《歡迎來到蘑菇屋》,豆瓣評分高達8.4分,但該綜藝只是《向往的生活》的衍生節目,其評分不僅大幅超越原生節目,熱度和有效播放等方面也直追原生節目。此外,騰訊視頻的《閃亮的日子》推出了共三季,豆瓣評分也都在9分上下。

“這種方式是當下的一種嘗試,中小體量綜藝可以做大,也可以給它們做衍生,如果取得好口碑、高關注,作為新產品,后續開發的空間也大。”但上述人士也表示,目前行業還未到可以樂觀的時間,一是競爭依舊激烈;二是綜藝節目正從過去針對B端轉向滿足C端;三是作為賴以生存的廣告贊助,回暖跡象暫時還不夠顯著;四是行業對人才培養和內容創新依然沒有形成一套完善機制。

(文章來源:中國經營網)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