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團公司財務部恢復設立土地管理處15年來,逐步完善土地房產管理機構,在保障油氣生產用地、清理油氣廢棄土地、推進廠區整體搬遷、加強不動產經營創效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保障了生產、經營及民生用地需求,促進了國有土地保值增值。
土地政策改革是中國新一輪改革的重點,新形勢下,企業用地面臨重重困難和各種問題。站在中國石化成立40周年的新起點,不動產管理運營應契合集團公司高質量發展的新任務新要求,加強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整體性推進,積極應對風險與挑戰,持續轉變工作思路和舉措,學好用好國家政策,做好“投、建、營、運”大文章,努力實現不動產管理與主營業務深度融合、雙融共促,以高質量的不動產管理運營支撐中國石化踏上高質量發展新征程。
(資料圖片)
努力實現不動產管理第三次提升
為支撐集團公司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不動產管理要緊緊圍繞集團公司戰略目標和財務工作目標,在土地基礎管理、土地經營創效兩次提升的基礎上,著力突破阻礙發展和影響改革的瓶頸,努力實現不動產集約化管理運營的第三次提升,實現從土地到不動產、從基礎管理到主動經營再到集約化管理運營、從實物到業財融合再到要素化質量管理的三個重要轉變。
深化不動產管理運營助力公司基業長青。 做好集團公司土地戰略規劃,保持用地定力。基于全局視野,統籌規劃整體土地和房產資源,融入地方并形成石化不動產利用特色。實行戰略留白存量土地和搶占先機新增用地的雙重策略,實現控制新增用地投資和推動不動產處置創效的雙向引領。強調一次性收益和長期收益相結合,均衡非上市部分和上市部分不動產經營創效利益。搶占用地先機、預留發展空間、改變創效方式,一張石化藍圖繪到底,促進公司基業長青。
推動土地要素在生產經營中發揮保障作用。加大與國家和地方政府部門的協調力度,協同總部與土地要素相關的管理職能,共同爭取用地政策支持。側重區域整合,促進轉型發展,助力石化產業優勢聚集。保障油氣生產和新興產業用地需要,落實大型項目和高端產業用地需求,利用搬遷增值模式推動“退城進園”,促進“油氣氫電服”綜合服務站的用地改造,為科研轉化中試基地和世界級創新平臺建設提供土地房產空間。不斷提升土地要素市場化配置能力,讓土地要素成為生產經營中的關鍵一環,起到支撐和接續作用。
推進不動產運營成為新的效益增長點。 推動總部層面不動產一體化管理,明確不動產實物管理和價值管理的整體定位。推動模板化制度和防控式配套制度相結合,適應業財一體需求,符合現代質量管理趨勢,優化不動產經營創效指標。用好考核指揮棒,發揮不動產管理運營價值。加強土地和房產數據管理,實現數字圖形化和應用平臺化。升級低效利用不動產分類評價模型可視化效果,建立辦公用房效益評價模型。擴大不動產試點經營,開通不動產管理運營綠色通道。加大辦公用房優化調配力度,與騰退辦公用房盤活處置整體考慮。確保存量不動產規范合作和合規開發,實現長期穩定回收現金流。不斷優化提升不動產獨立經營創效能力,打造成熟的經營創效業務線。
優化不動產集約化管理運營體系
今年是不動產集約化管理運營的起步階段。要圍繞“強化職責、全程監控、系統運營”的總體要求,持續加強不動產政策研究、保障生產經營用地需求、實現不動產增效創效,努力推動不動產數智化管理、土地要素市場化運營,依靠多手段管理、全方位提升、高效益回報,進一步優化不動產集約化管理運營體系。
優化不動產實物管理機制。完善中國石化土地管理辦法,制定辦公用房租賃管理辦法,并從戰略規劃、制度體系、信息平臺、管控機制、組織保障等方面研究制定不動產管理運營指導意見。
建立不動產經營創效長效機制。總結經驗,結合低效利用不動產分類評價情況,制定不動產經營創效三年規劃。優化不動產經營創效指標和現金收益指標,研究加大處置結果備案與現金收益力度的管控方式,分批分類推進土地盤活處置,篩選閑置油庫用地納入統一規劃,優化不動產經營創效考核機制,促進土地處置實現增值效益和現金收益,增強不動產經營創效的主動性。
推動不動產主動經營和試點經營。推進日常土地處置項目創效,實行多部門聯合調研,加強整體把控,拓寬經營渠道。推進土地復墾整治常態化,跟進自然資源部土地復墾整治的政策動向,研究煉化廠區土壤污染治理管控方案。推動落實與中央企業的戰略框架協議,繼續加大土地盤活利用的對外合作力度。充分發揮不動產試點經營領導小組功能,強化土地處置項目的跟蹤、指導和決策機制,延展經營方式,加快創效方案落地。
推動辦公用房優化調配。搭建并推進辦公用房房屋租金和物業費“兩費”模型作為費用測算標準,重點推動北京和上海辦公區的優化調配。完善調查辦公用房雙向需求的6張畫像卡,制定基于房屋、配套和經營3個準則層的指標體系,構建辦公用房效益評價模型。依托不動產管理信息系統,融合“兩費”模型和打分模型,開發建設辦公用房評價共享平臺,滿足內部優化調配和外部市場化租賃需要。
保障經營發展用地。推進土地投資專項管理,督導各油氣企業嚴格執行用地標準,在項目可研階段精細算賬,規避“用而未批”風險。優化新增建設用地管控方式,研究臨時用地、新增建設用地報批管控方式,制定管控指標。加強增量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集團公司財務部)
(責任編輯:楊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