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臨港新片區2019年揭牌以來,無數人才涌入這座“創業者的城、就業者的家”,外籍人才也不例外。無論是優勢的人才政策,還是集聚的高新企業,以及“很像國外”的城市環境,都起到強有力的磁吸效應,吸引國際人才們來到這座“離世界很近”的城市。
(相關資料圖)
苗楷堂Clayton Mullins來自南非,出生于教育世家,有十幾年的教育從業經驗。在來到臨港之前,他已經在香港耀中工作了八年。
作為一名資深的教育從業者,Clayton Mullins在2022年以上海耀華臨港校區外籍校長的身份來到臨港,開啟這里的育人耕耘事業。
作為一名“新臨港人”,Clayton Mullins對臨港印象深刻,為臨港學生和家庭的水平之高,為臨港吸引外籍人才的力度之大,也為這里的海風和綠地。
據悉,耀華在臨港新建的嬰幼兒探索中心和幼兒園將在一年內陸續落成開學,滿足臨港當地家庭多元的教育需求。耀華與臨港的結合也將更加緊密,Clayton Mullins介紹,耀華將主動推動臨港基礎教育學校之間的合作,還將成立工作小組推進耀華在臨港的社區服務項目。
Clayton Mullins說,臨港發展很快,耀華耀中集團希望能搭上快速發展的列車,以優質國際教育,助力新片區發展,成為新城崛起的一部分。
以下為臨港耀華校長苗楷堂Clayton Mullins & 新聞晨報·周到上海記者的采訪實錄。
1. Q: 您來耀華臨港多久了?您對臨港的第一印象是怎樣的?
A: 今年是我為耀華耀中集團工作的第九年。我在香港耀中工作了8年,去年8月,我從香港來到上海臨港。我在臨港耀華任職馬上就要滿一整年了,這是我在臨港的第一年,這一年真的很棒。
我可以比較一下我在不同地方的經歷。
我來自南非,在香港總共待了11年,當我比較臨港和其他地方的不同,第一個映入腦海中就是臨港當地無與倫比的服務——當然,這些服務不僅指在臨港,在整個上海都是這樣的,效率很高。如果你想訂購某些物品,非??焖俚鼐湍苤苯铀拓浬祥T。我們在招聘國際教師時,有時他們會擔心臨港位置比較偏遠,但他們很快就會發現,即便在臨港,你也能買到星巴克,你可以點很多類型的外賣,然后,也很便捷地就直接送到了家門口。
第二點是環境。政府和企業做了很多努力來發展生態環境,這里的公園打理得很好,綠化、鮮花、河橋、造型這些細節都做得很棒,自行車也很多。這里真的很宜居,非常適合戶外活動。
對我自己和很多國際員工來說,我們都覺得能夠有這么豐富的戶外活動非常棒——空氣清新、無污染、還有海風。這里的環境真的是個加分項。
最后一點就是臨港朝氣蓬勃的氣息。這里的新建筑越來越多。在我們學校附近走走,就能看到兩座非常大型的商業中心在建;不斷地有新的酒店建成或者翻新升級;這里的室內滑雪場也即將建成。
總體而言, 臨港是一個讓人覺得每天都有新鮮事兒發生的地 方。我對于臨港未來2到3年會是什么樣的遠景也感覺非常樂觀。 事實上,我跟已經在這兒工作了幾年的同事們聊天,他們說,即使比較臨港的2019年和現在,都是大不相同的。這里總在變化,能看到這樣的變化還是非常令人激動的。
2. Q: 您在很多國家都有過從事教育工作的經歷,您覺得臨港耀華的辦學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
A: 臨港當地的學生和家長的高素質真的讓我震驚。 我來到臨港耀華時,發現我們的學生,有才華、水平高、英語好、學習有毅力。我們的學生不僅學術水平高,同樣十分熱愛運動——你能看到他們在課余時間飛奔在球場上,玩飛盤、踢足球……同學們之間的關系十分和睦融洽。我能看到臨港耀華的很多品質達到了我在世界其它地方看到的精英私立學校的品質,臨港耀華甚至做得更好。
當我到了一個新城市任教,我會擔憂當地學生是否對精通中文和英語的雙語模式學習感興趣?他們是否具有開放的眼光與視野?是否認同全人教育和品格培養……毫無疑問,這里的學生和家庭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讓我釋解了這些擔憂。
3. Q: 臨港耀華現在有多少學生是來自臨港本地的家庭?臨港耀華的外國學生有多少是父母在臨港工作的?
A: 臨港耀華大概有90% 的學生居住在臨港,這其中,50%的學生住在學校、40%則是家就住在臨港。
的確,我們有好幾個外國家庭的孩子,他們的父母在臨港的高新科技企業里工作。如今,他們對臨港耀華評價都很高,他們很樂于長期留在中國,在臨港企業里長期工作。
對于這些家庭來說,給孩子們好的教育很重要。他們在聊天時告訴我們,如果我們學校不在臨港的話,他們可能就沒法在這些當地企業長時間地穩定工作。 所以,這些企業和學校的確是一種共生關系。
4. Q: 臨港的教育資源非常豐富,有很多高質量的教育集團,比如上中國際部也來到了這邊,這種教育資源的聚集對于我們這樣一所國際化特色教育學校有什么幫助?
A: 臨港發展很快,未來兩、三年經濟發展的預測數據都很不錯,人口也會有大量導入。
相應的也會產生大量對教育的需求,得有更多學校來滿足新增家庭的子女教育需要。每個學生都不盡相同,每個家庭的教育理念也不盡相同,他們會選擇不同類型的學校。疫情之后,我們也在尋求與其他學校的合作以便給學生提供多樣選擇的機會。
其中之一是我們希望能促成與臨港其他學校的體育聯賽。比如,我們學校的飛盤隊伍很強,他們曾兩度打敗了市區強隊,連續兩年拿到上海聯賽冠軍。聽說臨港其他學校在這方面并沒有特別強勁的資源,我們希望可以跟這些學校打友誼賽,大家一起提高學生的體育水平和身體素質。
我們也很期待在學校舉辦比賽,臨港耀華的體育設施也很不錯,我們有很大的球場,馬上,我們的綜合體育館也要落成投入使用。我們希望能邀請其他學校來一起比賽。我們也希望能和臨港其他學校在一些傳統項目上打比賽,比如羽毛球賽等。我還聽說,附近一所大學有一支很厲害的龍舟隊,我們也希望能跟他們學習、組建一支自己的龍舟隊。
疫情之后,我們已經著手落實這些計劃了, 我們希望與臨港其他學校一起共同促進學生的體格素養,讓孩子們更好地成長。
除此之外,未來我們或許還會推出辯論賽之類的活動。當然,我今天分享的這些計劃明年都很有可能落地實施。
5. Q: 聽說耀華正在臨港籌建耀華國際教育幼兒園和“耀華品牌”普惠性托育中心,可以詳細介紹一下嗎?以及耀華將這兩個項目落戶臨港的原因?
A: 招收0-3歲孩子的耀華嬰幼兒探索中心預計今年9月左右開學。我們希望能為臨港新片區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臨港有巨大的幼托需求,很多雙職工家庭工作辛苦,需要把孩子從很小的時候就送往幼托機構。我們幼托機構配備一支有很高質量的教學團隊,他們很多來自耀華耀中的其他學校,經驗豐富、資歷豐厚。
我們也在推進開辦一所幼兒園,招收3-6歲孩子,大概1年后能開設。 一旦這所幼兒園開學,我們將能為臨港本地的學生提供從幼童到大學前的全年齡段教育。
以上是耀華的部分,我們耀華耀中教育網絡也已在臨港耀華對面新建了一所耀中學校,這是一所外籍人員子女學校,課程設置與我們有所不同。這所學校包含幼兒園、小學,之后應該還會有初中部。我們耀華耀中切實投資臨港、扎根臨港,在臨港也發展得很好,我們想為臨港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我們希望耀華耀中學生作為正面積極的社會力量,從這里走向全世界。
6. Q: 耀華和臨港很多企業都展開了合作,例如特斯拉、彩虹魚,可以展開講講與臨港企業、機構或高校的合作嗎?
A: 對我們來說,這種合作最基本的訴求是希望能為學生提供更多機會,我們努力和這些頂尖企業建立聯系。即使這幾個月,這樣的合作都在不斷增加,學生們從這些合作中受益匪淺。我們會把這些合作固定成項目制,企業員工每周來學校給學生做課外項目,在耀華我們稱之為CCA(聯課活動),項目一般持續3個月左右,這些專家來到學校里向學生傳授企業知識。
這對我們學生來說無疑是一筆寶貴的財富, 耀華一直試圖打破象牙塔和現實社會的界限。 我們會問自己:“現實社會是什么樣的?”我們嘗試將二者結合,和這些頂尖而重要的企業建立合作關系,為學生們的未來提供全面準備。這對耀華來說非常重要。
所有我們的這些努力都是希望建立緊密聯系,讓我們的學生不僅只知道書本知識,更會學以致用、連接實際。我們也希望這樣與外界的連接會更加多樣。我們還會讓學生在下午3點半到4點半的CCA時間段運營他們自己互相輔導的社團CCA課程(如新媒體社團、汽車工程社團、海洋生物社團、慈善手工社團等),他們不僅開設起來,并且已經運營得十分精彩。
事實上,孩子們想要去特斯拉參觀也是因為這跟他們自己運營的CCA課程內容息息相關。學生們很有熱忱,學校與老師給予支持,幫忙聯系特斯拉企業,后續,學生們去特斯拉參觀的事宜則都由他們自己進行組織,我們希望學生也能借機培養領導才能。
除了特斯拉之外,我們也與其他公司建立了聯系,其中就有不少臨港本地的企業。我們希望不僅與跨國企業、也與本土企業建立緊密合作。除此之外,我們還有一些別的企業工作坊,比如我們跟上海電機學院建立了特殊的項目。在電機學院的能源與機械工程學院,我們的學生進行了為期一周的項目。
我們學校還加入了一個企業聯盟,對于聯盟內企業員工的子女我們都能提供教育機會。對于這些企業,我們不但可以為他們組織各類大型活動提供場地設施,對于想把孩子送到我們學校的員工,我們還能給到學費價格的優惠。
7. Q: 未來對于學校跟臨港產生更深的連接有怎樣的期待?
A: 就在昨天,我看到幾個學生在學校藝術展區域給藝術品拍照,看得出來,他們的攝影作品很有想法,我問他們,這是用來做什么的。
他們說,是為了一個特殊的項目做準備。端午佳節,他們拍照是想給附近社區的老人觀看。我們的學生秉持“與仁愛結盟”的使命,會定期去養老院、福利院服務,到老人們家里探望、跟他們聊天、和他們說說新鮮事兒。耀華的理念是社會給予了我們很多,我們也要學會回饋社會。
除此之外,我們學生還會去附近的農場幫忙、進行義賣。
目前我們正在跟總部開會商討,制定明年深入社區服務的計劃。 一年后,我們將會有一個致力于社區服務的精細化團隊,負責各項社區服務項目。
8. Q: 臨港耀華想必與臨港管委會打交道非常多,您對當地政府印象如何?
A: 臨港管委會 勤勤懇懇 ,全力建設、發展臨港,很多政策和舉措都走在前沿。比如,對于像我這樣的外國人而言,在簽證辦理上,他們做了很多工作,辦理流程非常順暢。
事實上,就在我們采訪這會兒,我們的幾個同事去臨港出入境管理部門開會了,出入境管理部門想對他們進行環境設計方面的回訪調研。這也正體現了臨港管理者們很希望能獲得反饋、明察秋毫。
他們 考慮周全 ,他們把臨港設計得很國際化,這種國際化很多元,很開放、很包容,這里兼容并蓄。
臨港很注重吸引人才,他們也為我們的員工提供了人才公寓的便利,價格優惠,居住品質也很好。 我們對他們為這個區域發展所做的貢獻感激不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