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大家好,我是城鄉經濟網小晟來為大家解答以上問題,宋朝最美楷書作品欣賞,南宋時期著名書法家張孝祥四幅經典名帖十首詩詞賞析很多人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琴棋書畫,古代被稱作文房四藝,是文人墨客頗為稱許的娛樂活動,古人認為,撫琴、弈棋、寫字、作畫,或者只是聽琴、觀棋、賞字、閱畫,領會詩情畫意,能賞心悅目,陶冶情操,有益于健康和長壽。南宋時期出現的那些生活用品、山川河流,真實地反映了當時人們的生活方式和科技水平,結合字畫年代背景的記載,賞字更是別有一番趣味。
——題記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在中國書法史上,南宋的書藝成就并不算十分顯著,但在高宗趙構的示范作用下,南宋士子的書法熱情頗為高漲,名家輩出,留存于世的書帖亦頗為豐富。了解南宋書法的整體狀況,有助于書法史的貫通,亦有助于了解有元以后書法的發展。
南宋時代從帝王到文士,均保持著極高的書法熱情。這種書法熱情是當時社會文化熱情的集中表征之一。甚至可以說,南宋朝野對待書法文化的熱情,在很多方面已經超越了北宋。
南宋的書法文化,主要表現在以收藏與鑒賞為核心的書法活動與學術活動上。這其中,內府與士人的法書收藏與鑒賞、金石學與方輿學著作對歷代石刻的研究與重視、歷代法書與法帖的輯摹與翻刻、以《蘭亭序》歷代刻本為主要研究對象的“蘭亭學”的形成,均是值得后世重視的幾個方面。
下面我們一起分享南宋時期書法家張孝祥經典書法作品。
張孝祥(1132年—1170年),字安國,別號于湖居士,歷陽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人 [1-2] ,卜居明州鄞縣(今浙江寧波)。南宋著名詞人,書法家。唐代詩人張籍的七世孫。
紹興二十四年(1154年),張孝祥狀元及第,授承事郎,簽書鎮東軍節度判官。由于上書為岳飛辯冤,為權相秦檜所忌,誣陷其父張祁有反謀,并將其父下獄。次年,秦檜死,授秘書省正字。歷任秘書郎,著作郎,集英殿修撰,中書舍人等職。宋孝宗時,任中書舍人直學士院。隆興元年(1163年)任建康留守。又為荊南、湖北路安撫使,此外還出任過撫州、平江府、靜江府、潭州等地的長官,頗有政績。干道五年(1169年),以顯謨閣直學士致仕。次年在蕪湖病逝,年僅三十八歲。
張孝祥善詩文,尤工于詞,其風格宏偉豪放,為“豪放派”代表作家之一。有《于湖居士文集》《于湖詞》等傳世。
張孝祥的書法在南宋一代名氣甚著,高宗說他“必將名世”,孝宗亦在張孝祥去世后見到他遺墨“心實敬之”(葉紹翁《四朝見聞錄》)。南宋朝諸多名家文人,都對孝祥的書法推崇有加。陸游謂“紫薇張舍人書帖為當時所貴重,錦囊玉軸,無家無之。” —— 可見當時受歡迎程度之高。朱熹語曰“安國天資敏妙,文章政事皆過人遠甚。其作字皆得古人用筆意。使其老壽,更加學力,當益奇偉。” ——贊賞之余,對其早逝也深表惋惜。楊萬里稱“張安國書甚真而放,然學之者未嘗見公之足于戶下者也。” —— 欣賞之情可見。更有曹勛、王十朋、岳珂、董更、谷中等,都對張孝祥書法做出了很高的評價。
張孝祥作為南宋著名書法家,其淵源甚廣。孝祥并不局限于一家之長,而是廣學各家所能,從而熔鑄出自己的風格。其中尤以“學顏”、“崇米”為著。他的書法,一方面有顏真卿書法遒勁雄偉,氣勢磅礴,蒼勁有力之態,一方面也有米芾書法的筆勢奔放,秀拔清朗的面貌。除了揣摩前人墨跡,勤奮苦練之外,他也虛心求教當時書法名家劉岑,提高草書水平。總體而言,張孝祥各類書體皆通,而行草尤具飄逸奔放之勢——這和他本身瀟灑不羈的性格分不開,但同時,其字個體本身極具顏體的陽剛之美,力道遒勁,“觀之者壯”,而力壯之下,卻難掩其字清勁挺拔的英秀氣質,正如“枯竹折松,駕雪凌霜”(曹勛《跋張安國草書》),可謂”筆力雄健,骨相奇偉,風格飄逸,氣質清勁,并能自出新意“。他的書法盛行于南宋前期,在兩宋書壇上有承前啟后的作用。
主要書法作品有:《柴溝帖》《涇川帖》《臨存帖》《書札》《十首詩詞》等。
南宋時期著名書法家張孝祥《柴溝帖》賞析
張孝祥《柴溝帖》紙本,縱33.5厘米,橫38.9厘米。上海博物館藏
此帖凡七行,三十八字,其中第二行行首三字已大部殘缺。
系張孝祥寫給友人養正的信札,信中張孝祥告知養正:因聞乘轎來訪行程甚慢,今遣人借鞍馬前往迎接,欲從速和友人相見。
南宋時期著名書法家張孝祥《涇川帖》賞析
張孝祥《涇川帖》上海博物館藏。
其書章法直參楊凝式、林逋,字間距略小,而行間距頗大,且留白很多,顯得清明疏朗,充分展現了其自謂“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的境界。
南宋時期著名書法家張孝祥《臨存帖》賞析
張孝祥行書賞析墨跡《臨存帖》紙本,縱31.3厘米,橫45.9厘米。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館。
此帖書法豐潤端莊,用筆穩健不失流暢。論者稱其書法“真面放,卓然有顏真卿風格”。
釋文:孝祥昨者過辱臨存,仰佩敦篤之眷,不勝感著之極。畏暑如焚,神相行李臺候萬福。孝祥無緣往見,益以愧負。馳此少致謝悃。右謹具呈:應辰提干校書年契兄。六月日年弟張孝祥剳子。
南宋時期著名書法家張孝祥《書札》賞析
張孝祥《書札》,紙本,行書。
南宋時期著名書法家張孝祥《十首詩詞》賞析
念奴嬌·過洞庭 詞牌名:念奴嬌|朝代:宋朝|作者:張孝祥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無一點風色。玉界瓊田三萬頃,著我扁舟一葉。素月分輝,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說。 應念嶺表經年,孤光自照,肝膽皆冰雪。短發蕭騷襟袖冷,穩泛滄浪空闊。盡挹西江,細斟北斗,萬象為賓客。扣舷獨嘯,不知今夕何夕。
六州歌頭·長淮望斷 詞牌名:六州歌頭|朝代:宋朝|作者:張孝祥 長淮望斷,關塞莽然平。征塵暗,霜風勁,悄邊聲。黯銷凝。追想當年事,殆天數,非人力,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隔水氈鄉,落日牛羊下,區脫縱橫。看名王宵獵,騎火一川明。笳鼓悲鳴。遣人驚。 念腰間箭,匣中劍,空埃蠹,竟何成。時易失,心徒壯,歲將零。渺神京。干羽方懷遠,靜烽燧,且休兵。冠蓋使,紛馳騖,若為情。聞道中原遺老,常南望、翠葆霓旌。使行人到此,忠憤氣填膺。有淚如傾。
菩薩蠻·庭葉翻翻秋向晚 詞牌名:菩薩蠻|朝代:宋朝|作者:張孝祥 庭葉翻翻秋向晚。涼砧敲月催金剪。樓上已清寒。不堪頻倚欄。 鄰翁開社甕。喚客情應重。不醉且無歸。醉時歸路迷。
轉調二郎神·悶來彈鵲 詞牌名:轉調二郎神|朝代:宋朝|作者:張孝祥 悶來彈鵲,又攪碎、一簾花影。漫試著春衫,還思纖手,熏徹金猊燼冷。動是愁端如何向,但怪得、新來多病。嗟舊日沈腰,如今潘鬢,怎堪臨鏡? 重省。別時淚濕,羅衣猶凝。料為我厭厭,日高慵起,長托春酲未醒。雁足不來,馬蹄難駐,門掩一庭芳景。空佇立,盡日闌干倚遍,晝長人靜。
浣溪沙·霜日明霄水蘸空 詞牌名:浣溪沙|朝代:宋朝|作者:張孝祥 霜日明霄水蘸空。鳴鞘聲里繡旗紅。淡煙衰草有無中。 萬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濁酒戍樓東。酒闌揮淚向悲風。
水調歌頭·金山觀月 詞牌名:水調歌頭|朝代:宋朝|作者:張孝祥 江山自雄麗,風露與高寒。寄聲月姊,借我玉鑒此中看。幽壑魚龍悲嘯,倒影星辰搖動,海氣夜漫漫。涌起白銀闕,危駐紫金山。 表獨立,飛霞佩,切云冠。漱冰濯雪,眇視萬里一毫端。回首三山何處,聞道群仙笑我,要我欲俱還。揮手從此去,翳鳳更驂鸞。
浣溪沙·洞庭 詞牌名:浣溪沙|朝代:宋朝|作者:張孝祥 行盡瀟湘到洞庭。楚天闊處數峰青。旗梢不動晚波平。 紅蓼一灣紋纈亂,白魚雙尾玉刀明。夜涼船影浸疏星。 臨江仙·試問梅花何處好
詞牌名:臨江仙|朝代:宋朝|作者:張孝祥 試問梅花何處好,與君藉草攜壺。西園清夜片塵無。一天云破碎,兩樹玉扶疏。 誰擫昭華吹古調,散花便滿衣裾。只疑幽夢在清都。星稀河影轉,霜重月華孤。
湖湘以竹車激水粳稻如云書此能仁院壁 朝代:宋朝|作者:張孝祥 象龍喚不應,竹龍起行雨。 聯綿十車輻,伊軋百舟櫓。 轉此大法輪,救汝旱歲苦。 橫江鎖巨石,濺瀑疊城鼓。 神機日夜運,甘澤高下普。 老農用不知,瞬息了千畝。 抱孫帶黃犢,但看翠浪舞。 余波及井臼,春玉飲酡乳。 江吳夸七蹋,足繭腰背僂。 此樂殊未知,吾歸當教汝。
西江月·阻風山峰下 詞牌名:西江月|朝代:宋朝|作者:張孝祥 滿載一船秋色,平鋪十里湖光。波神留我看斜陽,放起鱗鱗細浪。 明日風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宮里奏霓裳,準擬岳陽樓上
總之,南宋的書法文化表現出兩大時代特征:一是加緊對前代書法資料的整理,二是重視當代遺存的著錄。
南宋的理學家對書法本身的藝術性同樣不甚關心,他們對于書法的態度完全圍繞著理學展開,書法成為他們闡述自己理學觀念的一個工具,這必然會使在書院學習的生徒對書法的認識產生影響。當時的人們對書法崇拜的標準也由書法本身轉移到了對書寫者的學問、地位的崇拜上,這實際上也是變相的“趨時貴書”。
本文就為大家講解到這里,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