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關工業設計,賦能產業發展,川渝攜手發力。6月28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工業設計賦能大會將在重慶大足開幕,本次大會以“數智賦經濟設計贏未來”為主題,來自四川、重慶兩地的行業大咖、專家學者和企業代表將齊聚石刻之鄉,凝聚各方智慧和力量,鑄造“新賽道”、唱好“雙城記”,搭好“設計臺”,探索工業設計賦能川渝企業發展的重大舉措和發展機遇。
川渝攜手發力攻關工業設計
工業設計是集科技、工學、美學、心理學、經濟學于一體的綜合創新活動,是制造業產業鏈、價值鏈和創新鏈的起點。成渝地區是中國制造業重鎮,在成渝地區大力發展工業設計,將其作為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突破口,積極推進工業設計與產業融合發展,將有效助推成渝產業經濟邁入加速發展新時期。
【資料圖】
6月28日,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工業設計賦能大會的開幕式上,川渝兩地將發布“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設計賦能智造共同倡議”,并正式啟動川渝工業設計賦能云平臺,這意味著川渝兩地將打破物理界限,匯聚創新鏈、供應鏈資源,進一步推進兩地在產業發展、人才培育、成果轉化方面的交流合作,助力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本次大會由工信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指導,重慶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廳、大足區人民政府、成都市經濟和信息化局主辦,大足區經信委、天府寶島杯工業設計大賽組委會承辦。
大會現場,還將舉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工業設計賦能基地”“重慶市設計賦能鄉村振興示范鄉鎮”“2022年重慶市級工業設計中心”等授牌活動,以及工業設計賦能中小企業創新發展平臺、數字設計產業創新網絡西南節點、大足數字經濟產業園等多個川渝合作項目簽約活動。
大會主辦方相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川渝互動逐漸加強,本次大會的舉辦既是兩地認真貫徹落實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要求,也將持續發揮橋梁紐帶作用,進一步促進川渝兩地的工業發展和交流。
聚焦大數據智能化讓工業設計賦能智能制造
近年來,重慶市和四川省都高度重視工業設計產業發展,為工業設計培育出日益肥沃的土壤,一大批設計企業、設計平臺迅速崛起,不少川渝企業也通過深耕工業設計嘗到“甜頭”。
在有“五金之鄉”稱號的重慶大足區,為破解“有產品無設計”的五金產業發展難題,成立了重慶首個區縣級工業設計促進中心,集聚專業研發設計團隊,以大足石刻牧牛圖為原型設計的“清風月熒,牧牛不憂”系列刀具、以大足石刻飛天造像為原型設計的“飛天”系列刀具獨具一格,讓老字號產品再煥青春活力。
已走過40年風雨的成都彩虹集團,近年來攜手成都洛可可設計有限公司,研發推出有顏值更有品質的二氧化碳驅蚊燈,還以“精細生活”為指引,不斷擴展產品品類,從家暖、家衛延伸到家康、家智、家寵一系列彩虹“家庭生活矩陣”,切實感受到了工業設計人才和設計成果為企業創新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當前,工業設計發展已呈現出全新圖景,進入數字智能設計全新階段。”大會主辦方相關負責人表示,大數據、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新興技術為工業設計發展提供了新方向、新路徑,也帶來了更大的市場空間。
本次大會將圍繞“數智賦經濟設計贏未來”的主題,邀請工業設計領域的重量級嘉賓、川渝省市相關部門的領導和企業代表齊聚一堂,深入溝通交流、分享成果觀點,為川渝兩地傳統工業從制造向“智造”轉型升級帶來新思維、新理念的碰撞,推動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
以賽會促發展打造工業設計高地
當工業設計日漸成為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作為全國重要制造業基地的成渝地區,在這方面的表現如何?
對此,重慶市經信委相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重慶工業設計產業發展能級不斷提升,取得了顯著成效。一是人才體系持續完善,在全國率先建立工業設計專業完整職稱評價體系,開通工業設計專業職稱跨省申報通道,破解了設計人才異地評價難的行業壁壘。二是頂層設計不斷強化,形成“市級總部基地+區縣分中心+專業中心+配套資源池”的工業設計公共服務體系,推動全市工業設計分布式聯動發展。三是產業生態體系日益健全,引進了大批工業設計專業企業,并搭建多個集聚發展平臺,推動工業設計全產業鏈發展。
與此同時,四川省也大力實施“設計賦能”行動,加快完善工業設計產業體系,積極引導工業企業創建工業設計中心、提升設計創新和成果轉化能力,鼓勵制造企業、設計公司、高校等聯合共建工業設計研究院,培育壯大工業設計市場主體。堅持以賽興業,連續舉辦12屆天府·寶島工業設計大賽,是全國連續性最強、舉辦次數最多的省級工業設計賽事,還會同重慶連續兩年開展“川渝十大工業設計師”評選,積極推動大賽從“評產品”到“評大師”“育人才”轉變,全力打造川渝工業設計新引擎新動能。
據了解,截至2022年,成渝地區共有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22家,省(市)級工業設計中心246家,先后打造了重慶工業設計產業城、四川國際創新設計產業園等9個工業設計重點園區,吸引了浪尖、博樂、洛可可等一批國內知名工業設計公司落戶,還建成天府工業設計云平臺和豬八戒網、忽米網、“D+M”智造工廠等可服務于工業設計的全國知名平臺,集聚線上設計服務企業超過5萬家。
(文章來源:上游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