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網時刻新聞 通訊員 謝丹 記者 王義正 吉首報道
(資料圖片)
初夏時節,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太平鎮茶群村香菇產業基地一番“火熱”景象。大棚內,農婦們正忙著采摘新鮮生長的香菇,里里外外,進進出出好不熱鬧。正在基地采摘香菇的大姐吳玉蓮心情十分舒暢,“現在我們在家門口就能掙錢,大家的‘錢袋子’鼓起來了!”
近年來,太平鎮茶群村通過不斷推進清廉鄉村建設,以清廉理念推動產業發展,讓清廉效益和經濟效益同頻共振,村級集體經濟持續發展壯大,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的不竭動力,老百姓有了更多、更直接、更實在的獲得感、幸福感。
規范廉政制度 增強振興定力
“過去村民之間不信任,對發展產業有抵觸情緒,推進清廉鄉村建設后,健全村級集體資金、資產、資源監督管理機制,推動黨務、村務、財務公開,村民全面了解了村里的大小事,他們也愿意支持產業項目建設了?!奔资刑芥偛枞捍妩h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陳茂義說道。
在鎮黨委、鎮紀委的支持與指導下,茶群村以制度為抓手,嚴規矩、重規范,以高度的廉潔意識增強鄉村振興的政治定力。健全機制強監督,針對村級財務、農村“三資”管理等重點領域,全面落實“三重一大”決策制度和“四議兩公開”工作制度,做到黨務、村務、財務公開透明,為群眾交上清清白白“發展賬”,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同時通過設立“清廉意見箱”“湘西為民”監督服務微信群公開公示等方式暢通監督渠道,方便群眾隨時隨地對黨員干部進行監督,打通了基層監督的最后一公里。
深植清廉產業 注入發展動力
以前,茶群村易地搬遷及外出務工勞動力比較多,導致耕地得不到全面耕種,如何激活“沉睡”資源,帶領村民致富成了村支兩委干部最關心的問題。村支兩委與駐村幫扶工作隊通過調研,充分征求村民意見,最終拿出了破解這一難題的方案——發展“清廉產業”。
該村通過集體合作社與村民簽訂協議,將農戶閑置土地流轉至村集體合作社,進行集中耕種。村集體合作社根據不同的耕地性質,制定多種經營規劃。村里剩余勞動力安排到合作社務工,按每天80元支付勞動報酬。同時將村支兩委班子成員分工,實行連片分類負責制,聘請清廉監督員,對產業發展、資金使用進行全程監督,護航“清廉產業”健康發展。
目前,全村種植玉米200畝、黃金茶300余畝、香菇4萬菌棒、南瓜10 萬公斤、蘿卜4萬公斤,土雞5萬余羽,年產總值達400余萬元,村集體經濟收入50余萬元,村民人均年收入增加1.2萬余元。
弘揚清廉文化 匯聚向上合力
“將香菇寓意的優良品質和清廉相結合起來,制作茶群村獨具特色的廉政宣傳視頻,更能寓教于樂、寓學于樂,村民也更喜聞樂見?!标惷x說道,茶群村設置了清廉鄉村宣傳欄、清廉公示欄,并通過直播、拍攝短視頻及開展“清廉院壩會”等方式宣傳廉潔文化,營造倡廉敬廉的良好氛圍,實現清廉文化入腦入心。
在清廉建設“護航”下,現在的茶群村環境優美、產業興旺、文明和諧、幸福安定,村民們為美好生活奮斗的勁頭越來越足。(謝丹 王義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