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工,這列車組有一處疑似異常圖像,需要您確認。”6月22日8時45分,劉亮正眉頭緊鎖地盯著電腦屏幕,不時切換動車組圖片,逐一查看圖片上的每顆螺栓。
“確認完畢,此處設備狀態正常。節日任務重,我們要更加心細一些,認真監看和分析。”工長徐超仔細查看后說道。
(資料圖片)
“95后”劉亮,是廣鐵集團廣州動車段監控分析車間的一名監控分析員,主要負責運行中動車組的遠程動態監控分析工作,每日通過檢查從各大樞紐車站動車組圖像檢測系統采集過來的圖片,實時診斷動車組運行狀態。
端午假期,旅客出行需求旺盛,廣鐵集團精準實施“一日一圖”,通過加開夜間高鐵、動車組重聯運行等方式提升運能,動車組上線率持續保持高位。每日有近2000列動車組的近1000萬張動態圖像被實時傳回,劉亮與同事們需要在15分鐘內完成1列動車組的分析工作,這對劉亮他們而言是一場硬仗。
10時25分,經過探測站的列車激增,此起彼伏的接車鳴笛聲和預警作業結束的滴滴聲相互交雜,劉亮和同事們眼睛死死盯著電腦屏幕,生怕漏看了一張圖片、一個部位。
監控分析員的工作看似獨立,實則需要團隊協作。如果有一環出錯,將會影響整列車的分析進度。8節車廂的動車組由4名分析員同時進行分析,每人負責2節,平均分析時間需要6-10分鐘,每人至少需要分析圖片1000張。平日,劉亮平均每天要完成近6萬張圖片的分析作業,節假日期間任務量增加至10萬張。
“剛從事分析員崗位時,快節奏的工作方式讓我壓力好大。最難的是午飯后容易犯困,還好我有秘密武器——風油精,犯困的時候就拿出來聞一下,馬上精神抖擻。”趁著列車經過探測站的間隙,劉亮拿起風油精在鼻子下方點了點。
“這里連接處從側面看有亮點,是不是隱患點?”鄰桌同事向劉亮請教。
“這是拍攝角度或者是光線問題,我們可以查看底部左四軸的螺栓防松標是否錯位,這樣就可以正確排查隱患點。”劉亮查看后對鄰桌說。
傍晚,劉亮和同事完成工作交接。他甩了甩酸脹的手臂,笑著對工長說:“我今天破紀錄了,首次接車突破90次,明天繼續!”
文、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黃慶 通訊員:張曉敏、楊琬晴、濮曦、肖運峰廣州日報·新花城編輯:張影